拼音dòng yǐn zhú wēi
基本解释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出处清·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学师]谓[马建忠]能洞隐烛微,提纲挈领,非徒钻故纸者可比。”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谨小慎微 | 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
难言之隐 |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
体恤入微 | 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澈,体恤入微。”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视微知着 | |
火烛银花 | 宋 朱淑真《元夜》诗之三:“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 |
将寡兵微 | 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然刘备将寡兵微,我则彼立刘朝,复兴汉世,非小官之能。” |
兵微将寡 |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他兄弟虽多,兵微将寡。” |
无微不至 | 宋 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
微故细过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此亦大罪恶耳,其微故细过,当掩覆之。” |
微不足道 | 清 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又好读古人书,遇古人有气谊、事功、文章者,辄慨然欣慕,其卑不足值者,心鄙夷之。” |
听微决疑 | 《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能屏谗权实。” |
风烛残年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
偶烛施明 | 汉 王符《潜夫论》:“尧舜之德,譬犹偶烛施明于幽室也,前烛照之,后烛益明,非前烛昧,后烛彰也,乃二烛相因而成大光。” |
识微知着 | |
隐居求志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洞若观火 |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
空洞无物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
祸起隐微 | 宋·王曾《谏作玉清昭应宫》:“圣人贵于谋始,智者察于未形。祸起隐微,危生安逸。” |
微乎其微 | 清 杨伦《杜诗镜铨》眉批引蒋弱六云:“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语,微乎其微。” |
无底洞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56回:“罗子富与姚季莼两人合摆个庄,不限杯数,自称为‘无底洞’,大家都不服。” |
火烛小心 | 清 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你点火把送贾老爷回府,你就家去罢。家中门户火烛小心。” |
隐隐约约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只见山坡旁隐隐约约,倒象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 |
引蛇出洞 | 梁实秋《聋》:“弄蛇者吹起笛子就能引蛇出洞,使之昂首而舞。” |
狗咬吕洞宾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
力微任重 | 唐·张说《让平章事表》:“若志小谋大,力微任重,岂敢顾惜微躯?” |
微过细故 | 《三国志·魏书·中山恭王传》:“其微过细故,当掩覆之。” |
防微杜渐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