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 解释 出处
guǎn kuī zhī shuō管窥之说管窥:从管中看物。比喻见解局限、偏颇、肤浅。鲁迅《集外集·<穷人>小引》:“陀思妥夫斯基的人和他的作品,本是一时研究不尽的,统论全般,决非我的能力所及,所以这只好算作管窥之说。”
qì zhī dù wai弃之度外谓根本不放在心上。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周孔之业,弃之度外。”
chán nìng zhī tú谗佞之徒指说人坏话与用花言巧语谄媚的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作弊,克减酒肉。都是那等谗佞之徒,贪爱贿赂的人。”
yòng wǔ zhī dì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晋书 姚襄载记》:“洛阳虽小,山河四塞,亦是用武之地。”
fēi fèn zhī cái非分之财不是自己应得的钱财。指本身不应该拿的钱财。
zài shí zhī gēn bì shāng再实之根必伤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幸运,反而招致灾祸。《淮南子 人间训》:“再实之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lóng hú zhī tòng龙胡之痛《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
rén zhī jiāng sǐ,qí yán yě shàn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yán zhī yǒu jù言之有据说话和写文章有充分的证据或事实根据。
fǎn bǔ zhī sī反哺之私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jiǎn zhī fěi gōng蹇之匪躬见“蹇蹇匪躬”。清·钱谦益《匪斋记》:“《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安知上不以蹇之匪躬勖子乎?”
qǔ zhī bù jié取之不竭竭:完。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老舍《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每天都有千万样新事体出来,我们的素材是取之不竭的。”
bà wáng zhī zī霸王之资资:凭借。争霸称王的资本。《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事则民勤于耕稼,以广军储;有事则民习于弓矢,以莅武事。此真霸王之资也。闭关自守,又何忧乎?”
jì shèng zhī jù济胜之具胜:胜地;具:才具。指能登山涉水的健康身体。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许询好游山水,而体便登垑,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
hòu chē zhī jiè后车之戒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明·张居正《帝鉴图说》下篇:“复辙在前,永作后车之戒。”
wú míng zhī pǔ无名之朴亦作“无名之璞”。①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yī jǔ shǒu zhī láo一举手之劳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chóng yú zhī xué虫鱼之学指繁琐的考据订正。唐 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zéi fū rén zhī zǐ贼夫人之子贼:毁坏;夫:这,那。害了人家的儿子。对引导别人犯错误者的斥责。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bù yú zhī xì不虞之隙不虞:没有料到;隙:裂痕。指意外的误会。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这日不知为何,二人言语有些不和起来。”
yè jià zhī cáng邺架之藏对他人藏书的美称。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yī jiā zhī xué一家之学自成一家的学派。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gāo shì zhī zhì高世之智高世:超出世人;智:才智。超出世俗的才智。形容非凡的才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威烈王二十三年》:“臣光曰: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
gān táng zhī huì甘棠之惠甘棠:木名,即棠梨。指对官吏的爱戴。同“甘棠之爱”。汉 杨雄《甘泉赋》:“函甘棠之惠,挟东征之意。”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 zh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做。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指意志坚决或倔强固执。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97回:“在你是手足之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也是你的好心。”
fǔ yuè zhī zhū斧钺之诛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庄子 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dǐng zú zhī shì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jūn tiān zhī yuè钧天之乐钧天:古代神话传说指天的中央。指天上的音乐,仙乐。后形容优美雄壮的乐曲。《异闻录·韦安道》:“行百许步,复有大殿,上陈广筵重乐,罗列樽俎,九奏万舞,若钧天之乐。”
wáng guó zhī shè亡国之社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谷梁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
shòu zhī wú kuì受之无愧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这些钱是自己豁出老命赚来的,万般辛苦,受之无愧。”
gǒu fèi zhī jǐng狗吠之警比喻轻微的惊动或扰乱。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
lóng zhě zhī gē聋者之歌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并不了解其中真义。《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ān zhī ruò mìng安之若命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zhū yì zhī fǎ诛意之法诛:惩罚,责备。以意图和动机论罪,不问实际结果如何。也指深刻的议论。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集注:“夹子之言,亦《春秋》诛意之法也。”
fù pén zhī yuān覆盆之冤翻过来放的盆子,阳光照不到里面。形容无处申诉的冤枉。《抱朴子·辨问》:“周孔自偶不信仙道。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岂可以圣人所不为,便云天下无仙,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
jiē lái zhī shí嗟来之食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chí píng zhī lùn持平之论持平:保持公正;没有偏向。公正的议论或调和折中的言论。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二》:“先师刘文正公曰:‘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必非今之说法禅僧。’斯其持平之论矣。”
zhī mìng zhī nián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mán chù zhī zhēng蛮触之争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yī xiào le zhī一笑了之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视。沙汀《淘金记》:“那显然是幺长子对白酱丹的毒辣的讽刺;纵然他本人仅仅一笑了之。”
niú zhī yī máo牛之一毛牛身上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亦作“九牛一毛”。《魏略》:“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
ān shēn zhī chù安身之处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gài shì zhī cái盖世之才盖世:压倒当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比的才能。宋·苏轼《留侯论》:“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cǎi xīn zhī huàn采薪之患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见“采薪之忧”。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iāng百足之虫,至断不僵百足:虫名,马陆,多足虫;僵:倒。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chún chǐ zhī bāng唇齿之邦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yī cháo zhī huàn一朝之患突然发生的祸患。《礼记·檀弓上》:“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楚国苦之,群臣皆怨,咸言费无忌谗杀伍奢、白州犁而吴侵境不绝于寇,楚国群臣有一朝之患。”
máo fà zhī gōng毛发之功形容极微小的功劳。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guó zhī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xiū wù zhī xīn,rén jiē yǒu zhī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羞:羞愧;恶:耻。羞耻的心情,人人都会有的。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miè mén zhī huò灭门之祸灭:消灭;门:家,家族。满门老少皆被诛灭的灾祸。《周书·王轨传》:“皇太子,国之储副,事有蹉跌,便至灭门之祸。”
yù bàng xiāng zhēng,zuò shōu yú wēng zhī lì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wú wàng zhī zāi无妄之灾无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周易 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fá bīng zhī jiā伐冰之家伐冰,凿取冰块。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因以“伐冰之家”称达官贵族。《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
yì měi zhī cí溢美之辞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高雨农序》:“雨农遽为之序,且有溢美之辞。”
lián chéng zhī jià连城之价连城:连成一片的城池;价:价格。形容物品极为珍贵,价值极高。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ān zhī suǒ cáng zhě chì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xué chǔ zhī tú穴处之徒穴:洞;处:居。居住在洞穴中的人。比喻孤陋寡闻、见识浅薄的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魏嚣传》:“而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
ài mó zhī zhù爱莫之助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宋 陈亮《喻夏卿墓志铭》:“晚虽家事不如初,而亲戚故旧之急难,族人子弟之美事,爱莫之助,每致其惓惓之意,而人人常信之。”
nǚ liú zhī bèi女流之辈女流:妇女。妇女之流,带轻视的说法。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八回:“你女流之辈,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老熊做阴阳的人,一惟酒食是图而已。”
qí sè zhī hǎo琴瑟之好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cāo zhī guò qiè操之过切指处事过于急切。闻一多《论文艺的民主问题》:“我个人看来,目前的民主运动的确战斗性不够,也许有些老辈人认为操之过切,反而不好。”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初生之犊不畏虎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sāng jiān zhī yīn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音初》:“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
fèi fǔ zhī yán肺腑之言肺腑:指内心。发自内心的真挚诚恳的话语。元 郑德辉《刍梅香》第二折:“小生别无所告,只索将这肺腑之言,实诉与小娘子。”
fù rén zhī jiàn妇人之见见:见识。女人的短浅见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男子不听妇人言,我是妇人之见,谁教你句句依我?”
yòng zhī bù jié用之不竭竭:尽。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宋·苏轼《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bǐng zhú zhī míng炳烛之明炳烛:点燃蜡烛。指不能持久的光亮。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xué rú bù jí,yóu kǒng shī zhī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论语·秦伯》:“子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guā lǐ zhī xián瓜李之嫌瓜李:瓜田李下。比喻处在嫌疑的地位。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好及第恶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谤,斯不可忘。”
háo shàng zhī lè濠上之乐指悠闲舒适的情趣。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dù yóu zhī lù杜邮之戮杜邮:古地名,今陕西咸阳;戮:杀。指忠臣无辜被杀西汉·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jī shǔ zhī shàn鸡黍之膳黍:黄米;膳:饭食。指杀鸡做菜,用黄米做饭。比喻家常便饭。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háo mò zhī chā毫末之差指由于微小的失误而造成巨大的差错。南朝·宋·何承天《上历新法表》:“自然有毫末之差,连日累月,积微成著。”
jiān nián zhī chǔ兼年之储兼年:指两年以上;储:积蓄。有两年以上的储备粮食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
gǔ gōng zhī chén股肱之臣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yī zhāo zhī fèn一朝之忿朝:早晨;忿:气忿。一时的气忿。《论语·颜渊》:“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qī yí zhī shòu期颐之寿期颐:百年。高寿的意思。《南齐书·禇炫传》:“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
jiā fú zhī qíng葭莩之情葭莩:苇杆里的薄膜。指亲戚间的感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葭莩之情,爱何待言。”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chuáng zǐ zhī sī床笫之私笫:竹编的床席。床笫:床铺。指闺房之内或夫妇间的私话、私事。汉 孔鲋《孔丛子 答问》:“凡若晋侯骊姬床笫之私,房中之事,不得掩焉!”
jì rán zhī shù计然之术见“计然之策”。
tiān fǔ zhī guó天府之国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味:滋味。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hé yú zhī jí河鱼之疾河鱼:腹疾的隐称,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得名。指腹泻。《左传 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guǎn bào zhī hǎo管鲍之好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郭沫若《再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家公与蔡伯有管鲍之好。”
guǎn bào zhī jiāo管鲍之交管鲍:指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为知交。指朋友的友谊很深。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仲传》:“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yī rì zhī zhǎng一日之长表示判断或处理事情有相当能力。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xuán qìng zhī jū悬磬之居磬:石制乐器。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家贫如洗,一无所有。三国·魏·应璩《与韦仲将书》:“夫以原宪悬磬之居,而值皇天无已之雨,薪刍既尽,谷亦倾匮。”
pú shàng zhī yīn濮上之音濮上:古地名。靡靡之音。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
wáng guó zhī qì亡国之器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yào shí zhī yán药石之言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比喻劝人改过的话。《旧唐书 高季辅传》:“(太宗)特赐钟乳一剂,曰:‘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
dān shí zhī chǔ儋石之储犹言少量的财富。《汉书·扬雄传上》:“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xiào mà yóu tā xiào mà,hǎo guān wǒ zì wéi zhī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之指为官声名很坏,任凭人们笑骂,还是泰然自若当自己的官。《宋史·邓绾传》:“笑骂从汝,好官须我为之。”
dàn xī zhī wēi旦夕之危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zhōng yān zhī zhì终焉之志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南朝梁 沈约《宋书 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
shǒu qiū zhī wàng首丘之望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思念故乡或归葬故土之情。宋·苏轼《惠州谢表》:“衰疾交攻,无复首丘之望。”
shuāng lù zhī bēi霜露之悲对父母先祖的悲思。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