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遮羞布遮羞布的故事

遮羞布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ē xiū bù

基本解释系在腰间遮盖下身的布。借指用来掩盖羞耻的事物。

出处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其实她没什么好怕的,别说身上还有块遮羞布,就是一丝不挂,再眼尖的观众也看不着什么。”


暂未找到成语遮羞布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遮羞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床锦被遮盖 宋 周密《齐东野语 淮西之变》:“寻常伏事太尉不周,今日乞做一床锦被遮盖。”
一手遮天 唐 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一掌遮天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泼妇骂街似地指着三姨太:‘你还敢一掌遮天吗?’”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不羞当面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君子不羞当面,我有什么弊病处。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宋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与羊谋羞 《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东掩西遮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别件事,或者有些东扯西拽,东掩西遮,东三西四,不容易说话。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东遮西掩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别件事,或者有些东扯西拽,东遮西掩,东三西四,不容易说话。”
云布雨施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缘陵流泽,云布雨施。”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上则云布雨施,下则山藏海纳。”
云布雨润 《宋书·夷蛮传·诃罗驼国》:“敷演正法,云布雨润。”
云遮雾障
任人摆布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糖葫芦装作不知,任他摆布。”
兴云布雨 明·无名氏《南极登山》第二折:“小圣东海龙神是也,奉上帝敕令,管领着江河淮济,溪洞潭渊,兴云布雨,降福消灾,济渡众生。”
切切此布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希望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惊扰。切切此布。”
前遮后拥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你这里齐臻臻前遮后拥,美甘甘笑口欢容,只待要静巉巉幕天席地。”
包羞忍耻 唐 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包羞忍辱 明·王廷讷《狮吼记》:“在家做小伏低,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到人前包羞忍辱。”
发号布令 战国·卫·吴起《吴子·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发宪布令 《墨子 尚同下》:“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
发愤展布 康有为《大同书》戍部第一章:“则一现女身,纵天地予以奇才,无复有发愤展布之日,仅为一家一姓育子女。”
口没遮拦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迷的将言语摧残。”
后拥前遮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8回:“果是英雄,凭着自己本领,怕甚王孙公子,又怕甚后拥前遮。”
含垢包羞 明·袁宏道《广庄·人间世》:“使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尽,我根潜伏,恶能含垢包羞,与世委蛇若此?”
含羞忍辱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且含羞忍辱,待报仇之后,死亦未迟。”
启羞兴戎 清·吴趼人《俏皮话·手足》:“惟口终日无所事事,或大言不惭,或空谈无补;甚或启羞兴戎,为全体之累。”
囊中羞涩 梁实秋《穷》:“别看我囊中羞涩,我有所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