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山的成语
成语 解释 出处
hǎi shì shān méng海誓山盟指着山、海发誓;订立盟约。表示要象高山大海一样永恒不变。多指男女相爱相许时的誓约。誓:誓言;盟:盟约。也作“山盟海誓”。宋 辛弃疾《南乡子 赠妓》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pī fà rù shān被发入山被:通“披”;被发:披散头发。指归隐山林。晋·袁晔《献帝春秋》:“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shēn shān lǎo lín深山老林见“深山穷林”。秦牧《莽原语丝》:“还有些人,钻到深山老林里找人参、采木耳,摘蘑菇。”
xié shān chāo hǎi挟山超海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jiāng shān bàn bì江山半壁江山:国土;半壁:半边。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shè shuǐ dēng shān涉水登山涉:渡水。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岭。形容旅途艰辛或行程连绵不断。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假饶他升天摄地三千界,亦任他涉水登山二百州,赶将去活喇喇牵转白牛。”
dēng shān bù lǐng登山踄岭踄:同“步”,蹈,走。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8回:“我那顽徒,俱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带领贫僧登山踄岭。”
dēng shān zhì lǐng登山陟岭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dēng shān lín shuǐ登山临水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shè hǎi dēng shān涉海登山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唐·张说《贺示历书表》:“奉宣圣旨,内出新撰历书二十五卷,以示臣等,窃窥深奥,仰观英华,涉海登山,罔知攸际。”
dēng shān shè shuǐ登山涉水爬山过水。比喻历尽艰难。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宋江兄弟]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shān liù chuān shí山溜穿石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
pī fā rù shān披发入山谓离开俗世而隐居。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后汉纪》:“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zhǔ jiá kàn shān拄颊看山同“拄笏看山”。宋·范成大《次胡经仲知丞赠别韵》:“先生有道抗浮云,拄颊看山意最真。”
shān kū shí sǐ山枯石死极言年代久远。明·刘基《沁园春》词:“任龙蛇歌怨,桑榆烟尽,山枯石死,毕竟何成。”
xiān shān qióng gé仙山琼阁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琼阁:精美的楼阁。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比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境。唐 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pá shān yuè lǐng爬山越岭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4回:“吓得邓艾弃甲丢盔,撇了坐下马,杂在步军之中,爬山越岭而逃。”
tài shān kě yǐ泰山可倚倚:靠。像泰山那样可以依靠。形容有力的靠山。清·郑志鸿《常语寻源》下卷:“人以国忠为泰山可倚,吾视之如冰山耳,若皎月既升,得无失所恃乎?”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晚清文学丛钞 冷眼观》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过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陪著朋友来吃台把酒,就像是连四块下脚钱都是冤枉花的。”
nán shān tiě àn南山铁案指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典出《新唐书 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nán shān kě yí,cǐ àn bù dòng南山可移,此案不动南山:终南山;动:动摇。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dài lì hé shān带砺河山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亦作“带河厉山”,“带砺山河”。元·刘致《水仙操·为平章南谷公寿福楼赋》:“朱帘画栋倚穹苍,带砺河山接四王。”
zhěn shān qī gǔ枕山栖谷比喻过隐居生活。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黄琼传》:“诚遂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
bā shān dù lǐng巴山度岭指爬山越岭。《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只见解珍、解宝便道:‘我兄弟两个,原是猎户出身,巴山度岭得惯。’”
bā shān yè yǔ巴山夜雨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bā shān yuè lǐng巴山越岭巴:攀援。攀山过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人似巴山越岭彪,马跨翻江混海虬。”
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这山望着那山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明·李开先《词谑》引刘天民曲:“今日不知明日事,这山望着那山高。”
shān tuí mù huài山颓木坏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dāo shān xuè hǎi刀山血海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有等恶人,受罪如刀山血海,拔舌油锅……诸般罪孽。”
màn shān sāi yě漫山塞野同“漫山遍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操大怒曰:‘诸葛村夫,安敢如此!’催动三军,漫山塞野,尽至新野下寨。”
shān bēng shuǐ jié山崩水竭见“山崩川竭”。汉·荀悦《汉纪·成帝纪》:“蜀郡本汉所兴,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
yào shān yào shuǐ乐山乐水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huǒ shān tāng hǎi火山汤海喻艰难危险。《晋书·张骏传》:“虽有火山汤海,无所辞难,岂寒暑之足避哉!”
hǎi fèi shān bēng海沸山崩海水沸腾,山石崩塌。比喻变化巨大。亦作“海沸山摇”。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二折:“我呵喝一喝骨碌碌的海沸山崩,瞅一瞅赤力力的天摧地塌。”
guān shān wán shuǐ观山玩水犹言游山玩水。《五灯会元·法眼宗·宝塔绍岩禅师》:“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谭笑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
shuǐ jìn shān qióng水尽山穷同“水穷山尽”。北周·庾信《宇文常神道碑》:“山穷水断,马束桥飞。”
kūn shān zhī yù昆山之玉昆山:昆仑山。昆仑山的美玉。比喻杰出的人才。秦·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kūn shān piàn yù昆山片玉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晋书 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yóu shān wán jǐng游山玩景见“游山玩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景而已。”
shān qióng shuǐ duàn山穷水断见“山穷水尽”。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宇文公神道碑》:“溪间峥嵘,岩崖豁险,山穷水断,马束桥飞。”
shān shuǐ xiāng lián山水相连指边界连接在一起。
zhǐ shān mài lǐng指山卖岭比喻不着边际的空谈。
jǐn xiù shān hé锦绣山河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清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正是华丽境域,锦绣山河,好不动人歆羡呀!”
bā shān shǔ shuǐ巴山蜀水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mí shān gèn yě弥山亘野满山遍野。宋·洪迈《容斋随笔·王蕊杜鹃》:“二花在江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似。”
gāng dǐng bá shān扛鼎拔山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bá shān gāng dǐng拔山扛鼎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mí shān biàn yě弥山遍野弥:满;遍:遍及。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忽然山谷之中,金鼓之声四起,蛮兵弥山遍野而来。”
fù shān dài yuè负山戴岳负:背负;戴:头顶。背负高大的山岳。比喻肩负重任。《周书·晋荡公护传》:“生死肉骨,岂过今恩,负山戴岳,未足胜荷。”
shēn shān yě qù深山野墺荒僻的大山深处。鲁迅《彷徨·祝福》:“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
bì nì shān yú避溺山隅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远远回避。汉 司马相如《美人赋》:“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
míng luò sūn shān名落孙山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ān ruò tài shān安若泰山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南史 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tóu shān cuàn hǎi投山窜海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
hóng máo tài shān鸿毛泰山比喻轻重相差极大。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bá shān gài shì拔山盖世拔山:把山拔起来。引申为力大无比。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ēn zhòng qiū shān恩重丘山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上下交攻,命危丝发;是非随定,恩重丘山。”
ēn tóng shān yuè恩同山岳犹恩重如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tài shān qí tuí泰山其颓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shān cháng shuǐ kuò山长水阔见“山长水远”。宋·晏殊《蝶恋花》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ēn zhòng tài shān恩重泰山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shān qióng shuǐ jìn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已没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jiāng shān rú gù江山如故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明·胡文焕《泰和记·苏子瞻泛游赤壁》:“叹兴亡,江山如故,何处觅曹郎。”
bá shān jǔ dǐng拔山举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shān gāo shuǐ cháng山高水长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唐 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shēng shān cǎi zhū升山采珠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duī jī rú shān堆积如山聚积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填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lì kě bá shān力可拔山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楚·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xī shān rì pò西山日迫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堪叹的是西山日迫桑榆暮,喜的是高堂月旦芝兰聚。”
fān shān yuè lǐng翻山越岭越:过;岭:顶上有路可通行的山。翻过很多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行进途中辛苦。也比喻历尽千辛万苦。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shān míng shuǐ xiù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pái shān dǎo hǎi排山倒海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一山不藏二虎比喻两人不能相容。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tā shān zhī shí他山之石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诗经 小雅 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shān zhēn hǎi xū山珍海胥山珍:山野出产的珍贵食品。山野和海中出产的各种珍异食品。泛指丰盛的菜肴。明·吴承恩《湲堂永日图序》:“山珍海胥,鼎食宫居者,大夫之养也。”
shān hū hǎi xiào山呼海啸山在呼叫,海在咆啸。形容气势盛大。也形容极为恶劣的自然境况。
zhòng shān jùn lǐng重山峻岭连绵起伏的高山。《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览江、浙、荆、湘重山峻岭,江湘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晋宋流辈。”
sǐ zhòng tài shān死重泰山比喻死得光荣。语出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shēn shān qióng lín深山穷林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唐·柳宗元《零都郡复乳穴记》:“且夫乳穴必在深山穷林,冰雪之所储,豺虎之所庐。”
xiān shān lóu gé仙山楼阁指仙人所居住的仙境。多用于形容奇异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史记·封禅书》:“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
zhàn shān wéi wáng占山为王占:占据,霸占;王:统治者。占据山头,自称为王。比喻独霸一方,称王称霸。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69回:“第二件是我也不占山为王,不过是与你比并武艺,也就算完了。”
jī shān zhī cāo箕山之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后汉书 赵岐传》:“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吕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
lǜ shuǐ qīng shān绿水青山泛称美好山河。元 马致远《拨不断》曲:“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
gé háng rú gé shān隔行如隔山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参谋长虽然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可是隔行如隔山,和土匪们联络便不如小喜。”
qì zhuàng hé shān气壮河山同“气壮山河”。唐·张说《<洛州张司马集>序》:“族高辰象,气壮河山,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shān guāng shuǐ sè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唐 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tài shān pán shí泰山磐石比喻安定稳固。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0回:“我算什么,明相国不动声色,却出斯民于火热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
chǐ shān cùn shuǐ尺山寸水每一小块山水。清·张问陶《青神舟中饮酒排闷》诗:“丹稜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
xī shān è fū西山饿夫指不食周粟的伯夷与叔齐。《梁书·刘显传》:“之遴尝闻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则西山饿夫、东土黜士,名启施于后世。”
zhōng shān láng中山狼比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shān zhǐ chuān xíng山止川行喻坚不可摧,行不可阻。清·唐甄《潜书·两权》:“诚能自固如是,是山止川行之势也;以战必胜,以攻必取者也。”
yù shān qīng tuí玉山倾颓玉山:比喻人的身形美好。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朱因竟日饮,遂不觉玉山倾颓,伏几醺睡。”
guàn shān dài lì冠山戴粒冠山:把山当帽子,比喻大。戴粒:用头顶粒,比喻小。形容大小虽异,但各适其适。《文艺类聚》卷九七引《苻子》:“彼之冠山,何异乎我之戴粒也。”
yī shān bàng shuǐ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宋·叶適《安集两淮申省状》:“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几二十万家。”
shuǐ guāng shān sè水光山色泛指山水景色。唐·薛用弱《集异记·蒋琛》:“山势萦回水脉分,水光山色翠连云。”
mèn hǎi chóu shān闷海愁山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元 施惠《幽闺记 三十二缨闺拜月》:“听说罢姓名家乡,这情苦意切,闷海愁山将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泪珠流血。”
qìng shān cǎi mù罄山采木罄:完,尽。把山上的树木全部采光。比喻残酷剥削。《旧五代史·唐书·张延朗传》:“若使罄山采木,竭泽求渔,则地官之教化不行,国本之伤残益甚,取怨黔首,是黩皇风。”
yóu shān guàng shuǐ游山逛水山、水:指风景;逛:闲游。游览、玩赏山水景物。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不免就有游山逛水,拈花惹草的闲人。”
shuǐ xiù shān míng水秀山明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zhǔ hù kàn shān拄笏看山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