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大义灭亲 |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
从容不迫 |
从容:不慌不忙;镇静;不迫:不急促。形容临事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
草偃风从 |
见“风行草偃”。 |
混淆是非 |
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故意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 |
天经地义 |
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 |
奉命惟谨 |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
从俗就简 |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
本位主义 |
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
俯拾即是 |
俯:低头;弯腰;即:就。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极容易得到。 |
见风是雨 |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
师心自是 |
师心:以心为师。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
失败是成功之母 |
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 |
是非口舌 |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 |
个人主义 |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
从俗浮沉 |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
莫衷一是 |
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指不知哪个正确。形容各种意见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
亦复如是 |
复:又,再。也是这样。 |
习非成是 |
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晓以大义 |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
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
唯物主义 |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
官僚主义 |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
触目皆是 |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
百无一是 |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 |
今是昨非 |
现在是对的;过去错了。 |
共商国是 |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
休戚是同 |
休:欢乐,吉庆;戚:忧愁;是:语助词。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