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huáng shàng ān chuáng床上安床 | 比喻不必要的重叠。 | 南朝 陈 姚最《续画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烦草。若比方诸父,则床上安床。” |
| gān tóu rí shàng竿头日上 | 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 《秉烛谈》:“招贤大师赠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 shàng dàng shòu piàn上当受骗 | 因信假为真而被欺骗、吃亏。 | 陆文夫《微弱的光》:“这九年也没有完全浪费,思考了不少问题,不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 |
| méi shàng méi xià没上没下 | 不分尊卑长幼,没有礼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 |
| shēng shàng qǐ xià生上起下 | 起:扶起,引申为启发。承接前者,引出后者。 | 《旧唐书·褚无量传》:“凡者,生上起下之名,不专系于本职。” |
| rè guō shàng lóu yǐ热锅上蝼蚁 |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 《隋唐演义》第十九回:“这壁厢太子与杨素,是热锅上蝼蚁,盼不到一个消息。” |
| shàng lòu xià shī上漏下湿 | 上:指屋顶;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 |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
|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
| zhí shàng zhí xià直上直下 | ①上下一贯。②从上到下,从头到脚。③形容陡直。 | 《朱子全书》卷四:“凡事都分做两边,是底放一边,非底放一边。是底是天理,非底是人欲。是即守而勿失,非即去而不留:此治一身之法也。治一家则分别一家之是非,治一邑则分别一邑之邪正,推而一州一路以至天下,莫不皆然:此直上直下之道。” |
| qiǎo shàng jiā qiǎo巧上加巧 |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 | |
| bù fēn shàng xià不分上下 | 不管上级和下级或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 曾朴《孽海花》第14回:“一天到晚,粘股糖似的,不分上下,搅在一块儿坐马车、看夜戏、游花园。” |
| jiá shàng sān háo颊上三毫 | 同“颊上三毛”。 | 清·张岱《右匮书自序》:“至其论赞,则淡淡数语,非颊上三毫,则晴中一画。” |
| jiá shàng sān máo颊上三毛 | 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
| tiān shàng qí lín天上麒麟 | 称赞他人之子有文才。 | 《南史 徐陵传》:“年数岁,家人携以候沙门释宝志,宝志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
| zhì gāo wú shàng至高无上 | 形容高于一切。至:最。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
| mǎ shàng fáng zi马上房子 | 指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 明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 登坛口授》:“何谓‘马上房子’?只是眼前奉承过去,心中已不然其言。” |
| nì liú ér shàng逆流而上 | 逆:倒。逆水前进。比喻迎着困难而上。 | 《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 |
| shàng tuī xià xiè上推下卸 | 把责任推给上级,卸给下级,自己却不负责任。 | |
| ài shàng ài xià碍上碍下 | 碍:妨碍。妨碍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 |
|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上梁不正下梁歪 | 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 晋 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rén wǎ shàng shu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鲁迅《经验》:“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
| xià líng shàng tì下陵上替 | 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 | 《左传 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 |
| lóng yù shàng bīn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
| 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 比喻两头没有着落。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 |
| mǎ shàng kàn huā马上看花 | 指粗略行事,走马看花。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玉箫女再世玉杯缘》:“分明马上看花,但过眼即忘,何尝在意。” |
| shàng xià tóng mén上下同门 | 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 | 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 |
| háo liáng zhī shàng濠梁之上 | 濠梁:濠水上的桥。指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 |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 nán yú shàng tiān难于上天 | 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
| mán shàng bù mán xià瞒上不瞒下 | 瞒:也作“漫”,欺骗,蒙蔽。瞒着上面,不瞒下面。指通同作弊,不使上级知道。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现在是上头堂官晓得了这桩事情。不瞒老哥说:这些事情原是瞒上不瞒下,常常有的,就是家兄及兄弟也常常替人家经手。” |
| gǒu ròu shàng bù le yán xí狗肉上不了筵席 | 比喻素质太差,不能扶持上去。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0章:“说她‘狗肉上不了筵席’,让丈夫一人来参加就行了。” |
| liǔ shù shàng zháo dāo,sāng shù shàng chū xuè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比喻代人受过。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0卷:“忽朝一日,发出句说话来,教‘张公吃酒李公醉’,‘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 zuò shàng qín xīn坐上琴心 | 指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载,汉司马相如宴于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声传意,文君心悦,遂夜奔相如。 |
| chǎn shàng jiāo xià谄上骄下 | 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对下骄横。 | 汉 扬雄《法言》:“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
| zhǎng shàng míng zhū掌上明珠 | 手掌中的夜明珠。比喻极受钟爱的子女。 | 晋 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
| jiàn lǚ shàng diàn剑履上殿 | 剑:刀剑;履:泛指鞋。古代皇帝允许功臣带刀剑与穿鞋上殿作为恩宠。形容待遇优异 |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于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zhuó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 | 卓:直立。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云居膺禅师法嗣》:“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曰:‘莫飘露么。’” |
| jiǎn rén shàng tiān蹇人上天 | 比喻不可能之事。亦作“蹇人升天”。 | 典出《后汉书 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时隗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器少病蹇。” |
| huǒ shàng nòng xuě火上弄雪 | 比喻易于败亡,事情很容易办到。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4回:“谁知钱不由正经路来的,火上弄雪;不由正经路去的,石沉大海,日减月削,渐渐损之又损,而至于无。” |
| 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 shù shàng kāi huā树上开花 | “三十六计”之一。亦比喻将本求利,别有收获。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这件事参出去,胡统领一面多少总可以生法,还可以‘树上开花’。” |
| xīn bìng hái cóng xīn shàng yī心病还从心上医 | 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元·吴昌龄《张天师》:“这的是心病还从心上医。” |
| tóu shàng zhe tóu头上着头 | 犹言头上安头。 | |
| shàng bù dé tái pán上不得台盘 | 台:桌子。比喻不懂礼节或地位卑微的人不能在正式的或隆重的场合出现。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胡老爹上不得台盘,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着量白布、称肉,乱窜。” |
| yuè rán zhǐ shàng跃然纸上 | 跃然:跳跃;活跃的样子。形容好像活的一样;跳跃在纸面上。 | 清 薛雪《一瓢诗话》:“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 |
| jǔ guó shàng xià举国上下 | 举:全。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 梁启超《管子传》第六章第一节:“苟且偷惰,习焉成风,举国上下,颓然以暮气充塞之。” |
| 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 qiān guǐ shàng jiàn牵鬼上剑 | 比喻非常困难。 | 明·单本《蕉帕记·下湖》:“读书牵鬼上剑,饮酒车水灌田。” |
| fèn fā xiàng shàng奋发向上 | 精神振作,情绪高昂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 |
| jìng shàng jiē xià敬上接下 | 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同“敬上爱下”。 | 《隶释 汉金乡长侯成碑》:“安贫乐道,忽于时荣。敬上接下,温故知新。” |
| gōng nǔ shàng xián,dāo jiàn chū qiào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 弦:弓上的牛筋绳子;鞘:装刀剑的套子。弓张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战斗准备。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语笑喧哗,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
| zhǐ shàng kōng tán纸上空谈 | 指不切实际的空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6回:“这位钦差年纪又轻,不过上了几个条陈,究竟是个‘纸上空谈’,并未见他办过实事,怎么就好叫他独当一面,去办这个大事呢!” |
| xīn bìng hái xū xīn shàng yī心病还须心上医 | 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自古说得好:‘心病还须心上医’,眼见得不是盼奴来,医药怎得见效。” |
| fú yáo zhí shàng扶摇直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 qī shàng mán xià欺上瞒下 |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 唐 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
|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怒从心上起 | 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 《五代史平话·梁》:“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 fēng xíng shuǐ shàng风行水上 | 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 《周易 涣》:“象曰:风行水上,涣。” |
| yì shàng sǔn xià益上损下 | 有益上层的人,损害下层的人。 | 《清史稿·世祖本纪》:“厚己薄人,益上损下,是朕之罪一也。” |
| zhǎng shàng guān wén掌上观纹 | 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可不道状元郎怀中取物,觑富贵掌上观纹。” |
| cì shàng huà xià刺上化下 | 讽谕国君,教化下民。 | |
| qīn shàng chéng qīn亲上成亲 |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
| shàng màn xià bào上嫚下暴 | 同“上慢下暴”。 | |
| rè guō shàng de mǎ yǐ热锅上的蚂蚁 |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 |
| néng shàng néng xià能上能下 | 谓干部不计较职位高低,不论处于领导岗位或在基层从事实际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干。实行能上能下,是对干部职务终身制的一项重要改革。 |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一个共产党员随时随地都是真正的战士,能上能下,能与人民共患难,同安乐!” |
| qí hè shàng yáng zhōu骑鹤上扬州 | 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 南朝梁 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
|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要远望千里就要登更高的一层楼。比喻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 shàng bù shǔ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 属:接连。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
| shàng xíng xià xiào上行下效 | 行:做;效:仿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 东汉 班固《白虎通 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 shàng màn xià bào上慢下暴 | 谓君上骄慢,下民强暴。 | 《周易·系辞》:“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
| yú yóu háo shàng鱼游濠上 | 表示纵情山水、逍遥遨游。 |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下续示例] |
| 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qī shàng bā luò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 落:下降。比喻心情不安。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似的,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一霎也站脚不住。” |
| qīn shàng jiā qīn亲上加亲 | 指亲戚内部再有儿女亲事。形容关系十分紧密。 | 曾朴《孽海花》第26回:“清后的母亲也是太后的胞妹,结这重亲的意思,全为了亲上加亲,要叫爱新觉罗的血统里,永远混着那拉氏的血统。” |
| rén jiān tiān shàng人间天上 |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 唐 崔颢《七夕词》:“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
| lǎng lǎng shàng kǒu朗朗上口 | 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 老舍《诗与快板》:“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能朗朗上口。” |
| shàng yì xià lòu上溢下漏 | 谓上富下贫。 |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天是之谓上溢而下漏。” |
| zhǎng shàng guān wén掌上观文 | 见“掌上观纹”。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
| xū shì shàng bái虚室上白 | 室:比喻心;上:尚;白:明亮。指人能够清虚无欲,则道心就会自然生成。 | 唐·韦渠牟《商山四皓画图赞并序》:“虚室上白,玄门不关。” |
| sǔn shàng yì xià损上益下 | 减少君上的权利以施惠下民。 | 《周易·益》:“益,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
| nián yú shàng gān鲇鱼上竿 | 同“鲇鱼上竹竿”。 | |
| dào shén me shān shàng chàng shén me g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 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
|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上气不接下气 |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
| wū shàng wū屋上乌 | 屋上的乌鸦。指推爱之所及。 | 《韩诗外传》第三卷:“爱其人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余。” |
| cóng bì shàng guān从壁上观 | 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 《史记 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
| fù shàng wǎng xià附上罔下 | 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骗;下:臣下。亲附君王,欺骗臣下。 | 汉·刘向《说苑·臣术》:“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刑。’” |
| qí hè shàng wéi yáng骑鹤上维扬 |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 宋·孙惟信《阮郎归》:“许谁骑鹤上维扬,温柔和醉乡。” |
| lí shì dùn shàng离世遁上 |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 《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
| chì bó shàng zhèn赤膊上阵 | 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也作“赤体上阵”。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
| tóu shàng mò xià头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9回:“恰似俺们把这桩事放在头里一般,头上末下就让不得这一夜儿!” |
| fā shàng zhǐ guàn发上指冠 | 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盗跖闻之,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
| lǎo hǔ tóu shàng dǎ cāng yíng老虎头上打苍蝇 | 比喻胆大妄为,自己找死。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20回:“问他有脑袋没有?谁敢在老虎头上打苍蝇。” |
| huǒ shàng nòng bīng líng火上弄冰凌 | 冰凌见火即融。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 | 元·无名氏《气英布》:“则教你,楚江山,觑不得火上弄冰凌,汉乾坤也做不得碗内拿蒸饼。” |
| tiān shàng dì xià,wéi wǒ dú zūn天上地下,惟我独尊 | 惟:只有;尊:地位或辈分高。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当其新识骤得,踊跃狂喜,亦有天上地下,惟我独尊之势,皆智之为也。” |
| jìng shàng ài xià敬上爱下 | 敬:尊敬。尊敬在己之上者,爱护在己之下者。形容待人谦恭有礼。 | 《汉书 王莽传下》:“孝弟忠恕,敬上爱下,博通旧闻,德行醇备,至于黄发,靡有愆失。” |
| shàng xià qí shǒu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
| qīn shàng zuò qīn亲上作亲 | 亲戚间再结姻亲。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又听见二奶奶说,宝玉的事,老太太总是要亲上作亲的,凭谁来说亲,横竖不中用。” |
| shān yīn dào shàng,yìng jiē bù xiá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
|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
| jiē bù shàng chá接不上茬 | 接不上别人的话头说话,指不能继续下去。 | |
| yàn cháo yú shàng燕巢幙上 | 同“燕巢于幕”。幙,同“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