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hēng shì hào dà声势浩大 | 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
| dà nàn bù sǐ,bì yǒu hòu f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 宗璞《南渡记》第六章:“岂不闻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李姐姐身体会好起来。” |
| dà qiān shì jiè大千世界 |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为大千世界。后泛指广大无边纷纭复杂的世界。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希运禅师》:“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
| míng shān dà chuān名山大川 |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 | 《尚书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
| shuō dà huà说大话 | 夸口说话或言过其实地说话 | 清·翟灏《通俗编·言笑》:“《传灯录》云门偃曰:‘忽一日眼光落地,无汝掠虚说大话处。’” |
| dà xiǎn shēn shǒu大显身手 | 显:表示;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
| nán dà dāng qǔ,nǚ dà dāng pìn男大当娶,女大当聘 | 指男女长大成年当须婚嫁 | 老舍《骆驼祥子》:“我这才是头一回……男大当娶,女大当聘。” |
| dà jiǔ dà ròu大酒大肉 | 指菜肴丰盛,大吃大喝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一有钱钞在手,三兄四弟,终日大酒大肉同吃。” |
| dà zhǎn hóng tú大展宏图 | 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展:把卷着的画轴舒张开来;比喻实现;宏图: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或计划)。 | 唐 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启中兴之宏图,当太平之昌历。” |
| xiǎo tí dà zuò小题大作 | 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 明 杨聪《玉堂荟记》:“成既被提入京,欲伸前志,每为范木渐所阻,迨苋以艰去,而成遂奏揭纷出,小题大作矣。” |
| dà pú sān rì大酺三日 | 酺:聚饮。大聚饮三天。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饶安县言白雉见。”裴松之注引《魏书》:“赐饶安县田租,勃海郡百户牛酒,大酺三日。” |
| dà shà jiāng qīng大厦将倾 | 高大的房屋即将倒塌。比喻即将崩溃的形势。 | 明 梁辰鱼《浣纱记 论侠》:“我一身去国常回顾,若使齐事了便归乡土,只怕有大厦将倾,一木怎扶!” |
| xì dà qiáng huài隙大墙坏 | 墙缝大了就要倒。比喻错误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祸害。 | 《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
| dà chē wú ní大车无輗 | 輗:古代大车车辕和横木衔接的活销。大车没有輗难以前进。比喻人不守诚信难以立足。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
| dà sì páo xiào大肆咆哮 | 大肆:毫无顾忌;咆哮:愤怒叫喊。指愤怒地大喊大叫。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四章:“败报传到英国,政府党报纸大肆咆哮,‘一致要求实行充分的报复’。” |
| cháng qí dà yù偿其大欲 | 偿:达到,满足。欲:欲望。大欲:野心。指满足了他最大的欲望,或达到了他的野心。 |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日寇原欲在中国求偿其大欲,但中国的长期抵抗,将使日本帝国主义本身走上崩溃的道路。” |
| hóng cái dà lüè宏才大略 | 杰出的才能和谋略。 | 宋 苏洵《上皇帝书》:“若其宏才大略,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 |
| 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小不忍则乱大谋 |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
| nǚ dà dāng jià女大当嫁 | 同“女长须嫁”。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1回:“愚兄想‘男大须婚,女大当嫁’,古来大礼。” |
| dà móu bù móu大谋不谋 | 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 《六韬·武韬·发启》:“大谋不谋,大勇不勇。” |
| zhī jiān yì yǒu dà luó知奸亦有大罗 | 罗:捕鸟等的网。指欲治奸邪必须布下大网。比喻治理国家要靠众人的力量。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三》:“宋人语曰:‘一雀过,羿必得之,则羿诬矣,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夫知奸亦有大罗,不失其一而已矣。’” |
| wǔ gǔ dà fū五羖大夫 | 羖:公羊。特指春秋虞有贤才的大夫百里奚。 | 《史记·秦本纪》:“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早曰‘五羖大夫’。” |
| dà kě bù bì大可不必 | 可:可以;必:肯定,必要。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如今要再去学那下马冯妇,也就似乎大可不必了。” |
| shén tōng guǎng dà神通广大 | 原是佛教指其神通法力的广大无边。现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师曰:‘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
| xiǎo qū dà shēn小屈大伸 | 屈:委屈。伸:展开,发挥出来。先能够受点委屈,而后会大有作为的。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云合雾集,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申,存公忽私。” |
| dà dù wāng yáng大度汪洋 | 大度:气量大;汪洋:深广。形容人有度量,能容人。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3回:“妹子细观姐姐举止,直是大度汪洋,器宇不凡,将来必有非常奇遇。” |
| hào dà xǐ gōng好大喜功 | 好:爱好;喜欢;功:功绩;成就。原指封建帝王喜好扩大疆土;炫耀武功。后指做事冒进浮夸;图大贪功。 | 《新唐书 太宗纪赞》:“至其牵于多爱,复立浮图,好大喜功,勤兵于远;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 |
| gāo ào zì dà高傲自大 | 自以为了不起,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 |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各种业务专长,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 |
| kuā dà qí cí夸大其词 | 词:言论。语言夸张;超过事实。 | 《宋史 王祖道传》:“蔡京开边,祖道欲乘时徼富贵,诱王江酋、杨晟免等使纳士,夸大其辞。” |
| fēng jiāng dà lì封疆大吏 | 封疆:疆界;大吏:大官。指疆域之内的首要官员。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如今半年之间,已做到封疆大吏,自然是感激天恩,力图报称。” |
| dà yāo xiǎo hē大吆小喝 | 大声喊叫、谩骂。 | |
| zūn xìng dà míng尊姓大名 | “姓名”的尊称。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二回:“但不知令舅尊姓大名,目今为梁朝什么官职?” |
| dà rén bù jiàn xiǎo rén guài大人不见小人怪 | 怪:责备,埋怨。指地位高对地位低的过错不见怪,加以原谅。 | 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12回:“常言道:大人不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行船。一为他们无知,二看卑职面上,您就恕过他们吧。” |
| shān yí dà nàn芟夷大难 | 芟:删除杂草;芟夷:削平;难:灾难。削平大乱。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
| fáng cháng xiàn diào dà yú放长线钓大鱼 | 比喻做事从长远打算,虽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我们不妨看看他们如何活动,放长线,钓大鱼,说不定深水里还有大家伙。” |
| shēn chóu dà hèn深仇大恨 | 极深极大的仇恨。 | 元 杨显之《酷寒亭》:“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
| guāng míng dà dào光明大道 | 比喻美好光明的前途。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9章:“我们已加入革命阵线,走上光明大道,何至于再入岔路,钻回黑暗中吗?” |
| tōng dū dà yì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
| hóng zhōng dà lǜ洪钟大吕 | 大吕:阳律中排第四。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 | 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至其真洪钟大吕,大扣大鸣,小扣小应,俱系精神骨髓所在。” |
| tǐ dà sī jīng体大思精 | 体:体制,规模;思:思虑;精:精密。指著作规模宏大,思虑精密。 | 南朝 宋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
| dà yǒu kě wéi大有可为 |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开拓或发展有前途。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
| jiāo ào zì dà骄傲自大 | 盛气凌人,过分抬高自己。 | 邓小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特别提出谦虚,反对骄傲自大。” |
| dà hán xì rù大含细入 | 原指文章的内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 汉·扬雄《解嘲》:“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 |
|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冒天下之大不韪 | 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
| kuā dà qí cí夸大其辞 | 见“夸大其词”。 | 孙犁《谈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我从来不好夸大其辞。” |
| nǚ dà shí bā biàn女大十八变 | 指女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有较多的变化。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幽州谭空和尚》:“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 |
| dà jiàng bù zhuó大匠不斫 | 大匠: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斫;砍削。高明的匠人不用斧头砍削。比喻居高位的人不逞小智,不代下司职。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公》:“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计,大兵不寇。’” |
|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 《晚清文学丛钞 冷眼观》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过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陪著朋友来吃台把酒,就像是连四块下脚钱都是冤枉花的。” |
| bǐ dà rú chuán笔大如椽 | 椽:房椽;放在檀上架屋顶的木杆。笔大得好像椽子。多形容大毛笔。 | 《晋书 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
| dà tóu xiǎo wěi大头小尾 | 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这是中国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
| dà chù zhuó yǎn大处着眼 | 着眼:观察。指从整体;长远或大的方面观察;考虑。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处着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
| dà jiāng dōng qù大江东去 |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 宋·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 guó jiā dà jì国家大计 | 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 |
| shǔ zhōng wú dà jiàng,liào huà zuò xiān fēng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 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 | 清·壮者《扫迷帚》第24回:“‘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 |
| kuā gōng zì dà夸功自大 | 夸:夸耀。夸耀功劳,自以为了不起。 | 《新编五代史评话·唐史》:“可惜着志小气骄,夸功自大。” |
| nán zǐ hàn dà zhàng fū男子汉大丈夫 | 指志向高远有所作为的男人。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6回:“男子汉大丈夫,休说那三绺梳头、两截穿衣、戴鬄髻的话头。” |
| tiáo tiáo dà lù tōng luó mǎ条条大路通罗马 |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
| yāng yāng dà fēng泱泱大风 | 泱泱:宏大的样子。指气魄宏大的大国风度。 |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
| dà fā léi tíng大发雷霆 | 霆:暴雷;雷霆:震耳的雷声。形容大发脾气;高声怒斥别人。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大发雷霆。” |
| jū dà bù yì居大不易 | 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 | 唐 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
| dà yǒng ruò qiè大勇若怯 | 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 |
| dào dà mò róng道大莫容 |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 《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
| luò luò dà fāng落落大方 | 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
| dà hè yī shēng大喝一声 | 喝:大声喊叫。大叫让对方震惊或猛醒。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那旗人大喝一声道:‘滚你的吧!这里又没有谁给我借钱,要你来装这些穷话做甚么!’” |
| dà quán zài wò大权在握 | 手中掌握有很大权力。 | 曾朴《孽海花》第21回:“总要升到了秤长,这才大权在握,一出一入操纵自如哩!” |
| dà yì miè qīn大义灭亲 |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 dà gōng wú sī大公无私 |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 清 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
| shí zhǐ dà dòng食指大动 |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
| dà háng dà shì大行大市 | 指商品的一般市场价格。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0回:“这是大行大市,你一定不易哄我。” |
| wàng zì zūn dà妄自尊大 | 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妄:过分地;尊:高贵。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
| dà shī suǒ wàng大失所望 |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 lù lín dà dào绿林大盗 | 指聚集山林的强盗。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 |
| dà shī rén wàng大失人望 | 指在群众中严重丧失威望,威信扫地。 | 《史记·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 dà chē yǐ zài大车以载 | 大车材坚,能载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够胜重任。 | 《易经·大有》:“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
| rén xiǎo guǐ dà人小鬼大 | 指年纪小而头脑却很精明,为人调皮,鬼主意多。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1回:“人小鬼大,你竟敢弄这样的戏法。” |
| jiē dà huān xǐ皆大欢喜 | 皆:都。人人满意;全都高兴。 | 《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
| bù néng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不能登大雅之堂 | 形容不够文雅。 | |
| xiǎo wǎng dà lái小往大来 | 本指人事的消长,后比喻商人以小牟取暴利。 | 《周易 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
| shēng míng dà zào声名大噪 | 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 |
| mí tiān dà huò弥天大祸 | 弥:满。天大的灾祸。 | 元 无名氏《盆儿鬼》:“这都是你不合自揽着这场弥天大祸。” |
| hóng cái dà lüè宏材大略 | 见“宏才大略”。 | 《老残游记》第六回:“阁下如此宏材大略,不出来做工点事情,实在可惜。” |
| guān mén yǎng hǔ,hǔ dà shāng rén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0回:“古人说的‘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这个东西,如何养得熟的。” |
| dà kāi fāng biàn zhī mén大开方便之门 | 给予极大的方便。 | 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四:“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 |
| mò dà bù diào末大不掉 | 犹尾大不掉。比喻部属势力强大,难以驾驭。 | 唐·柳宗元《封建论》:“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 |
| dà shì wán bì大事完毕 | 指事情已经完满结局 | |
| hóng shì dà yuàn弘誓大愿 | 弘:大;誓:诺言。很大的决心和愿望。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2回:“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 |
| dà fù dà guì大富大贵 | 指十分富有和高贵。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8卷:“后来虽不能如二公这等大富大贵,却也免了一个大难,享个大大家事。” |
| dà qǐ dà luò大起大落 |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 老舍《四世同堂》:“她的喜怒哀乐都是大起大落,整出整落的。” |
| dà zhì rú yú大智如愚 |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
| dà dì chūn huí大地春回 | 见“大地回春”。 |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六章:“楼三室的对联,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横额是:‘大地春回’。” |
| jiàn qiào dà fāng见诮大方 | 见“见笑大方”。 | 清·吴趼人《<两晋演义>序》:“庶几不以小说家言见诮大方,而笔墨匠亦不致笑我之浪用其资料也。” |
| dà chī yī jīng大吃一惊 | 形容非常吃惊。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
| dà yì lǐn rán大义凛然 | 临难不苟的节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为了正义而坚强不屈。大义:正义、正气;凛然:严肃使人敬畏的样子。 | 清 顾炎武《日知录 孙氏西斋录》:“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
| dà dòng gān gē大动干戈 |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原指进行战争。现多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 dà kuài rén xīn大快人心 | 快:痛快。指坏人或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或坏事得以取缔;人们心理非常痛快。也作“人心大快”。 | 《明史 余懋学传》:“如潘季驯之斥,大快人心,而犹累牍连章,为之申雪,是为欺罔。” |
| lǎo lǎo dà dà老老大大 | 指年事已高。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十卷:“师曰:‘老老大大汉,住处也不知。’” |
| dà yǒu jìng tíng大有径庭 | 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 庄周《庄子 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
| mào sì qiáng dà貌似强大 | 表面好象强大,实际却很虚弱。 | 罗广斌《红岩》第27章:“我相信,几天之内,这个貌似强大的敌人必然要土崩瓦解,你说我们该不该这样来估计形势?” |
| shēn míng dà yì深明大义 | 谓识大体,顾大局。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来作个媳妇,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
| dà sì huī huò大肆挥霍 | 大肆:任意;放纵。无节制地大量花钱。 | 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自己依旧大肆挥霍,三千两银子还一个人情债,简直毫无心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