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文墨《诗》以言信,展国粹《书》诵经典,谦谨达《礼》迎八方,行低碳《易》子而教,献爱心《乐》也融融。《春秋》千载扬正气!
2.由此,许多宦官能够粗通文墨,有的甚至能够通古晓今,拟旨援笔立就。
3.既然阮公子不通文墨要凤仙代笔,总要说点什么方能记下。
4.一个新的商人会出现在达拉然的铭文商店,她将以一瓶海洋墨水的价格出售几乎所有的铭文墨水。
5.全园以半建筑、半文墨和半小品等三种方式,向人们呈现半文化,入园后有半门、半亭、半分轩、半廊等建筑。
6.庄里人多是猎户,不通文墨,在这个文人当道的时代很是吃亏。
7.此女柔婉慧悟,更兼粗通文墨,“能窥书传大略”,为人“醇谨不佻”,因此深得吴阿衡“怜爱”。
8.我来说,柳十三郎端起酒杯猛喝一口,有一对夫妻略通些文墨,一生过的琴瑟调和,幸幸福福的。
9.近日,歙县老胡开文墨厂工人在进行徽墨描金。
10.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11.我风家还真的对不起她,风家世代书香门第,可惜我这个作哥哥的,不喜文墨,而我的父亲更是没什么成就,只懂得摆排场。
12.这位山居老人粗通文墨,能读报和写信。
13.柳云相信戚继光绝不是真的爱什么风雅,要以诗词出名,而只是要以此博得广大文官集团的认同,认为他不是一个粗鄙不通文墨的武将,而是儒将。
14.只是随着身为保正的父亲学过些文字、粗通文墨的他,怎有出口成章、甚至窥测科考天机之才?心底满腹疑云的徐勿天,此刻联想起“醉风”。
15.他们从事的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并且即使像萧伯纳和纽曼那样的卖弄文墨的评论家也可以被认为是深谙他们所论述的事情。
16.越想,刘循越是兴奋,于是眼前这个初通文墨的刀笔小吏也分外可爱了起来,不由和颜悦色道:“去,将史书拿过来。
17.方正天一阵哆嗦随即一股骚味四散开来,虽然难闻可是没人敢捂住鼻子,厉宏儒第一次看到顾融如此愤怒,那种气势就连陆文墨都不及一半。
18.千古悠悠,无数诗章词作,不惜文墨,寻尽华丽,留下许多关于雨的佳篇名句。
19.周重写好文书后,本想给吴山读一遍的,但没想到对方竟然也粗通文墨,自己拿起文书看了一遍,周重都是用白话文书写,因此他也看的懂。
20.华云不通文墨,看这些画作,山有山的沉稳,水有水的灵动,树则苍古,花则淡雅,粉白黛黑,形意俱透,心中早起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