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至孅至悉至孅至悉的故事

至孅至悉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ì xiān zhì xī

基本解释孅:通“纤”;悉:详尽。形容极其细致周密。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暂未找到成语至孅至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至孅至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宾至如归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实至名归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迩安远至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水至清则无鱼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鸿鹄将至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时至运来 南朝 宋 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无微不至 宋 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如获至宝 宋 李光《与胡邦衡书》:“忽蜀僧行密至,袖出‘寂照庵’三字,如获至宝。”
纷至沓来 宋 楼钥《<洪文安公小隐集>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
群贤毕至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接踵而至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关怀备至 刘白羽《海天集 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至心朝礼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释道》:“《晋书·王嘉传》:‘人候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按,道经云‘至心朝礼’,本此。”
至人无梦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自古至人无梦,梦境忽来,未必无兆。”
至亲骨肉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除是至亲骨肉,终日在面前的,用意体察,才看得出来。”
丁宁周至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
至死不二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盖内臣性贪苟得,至死不二,遂传为笑柄。”
自始至终 《宋书 谢灵运传》:“以晋氏一代,自始至终,竟无一家之史,令灵运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
飙举电至 汉 桓宽《盐铁论 世务》:“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飙举电至。”
至高无上 西汉 刘安《淮南子 缪称训》:“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仁至义尽 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至死不变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家至户察 宋·曾巩《洪范传》:“夫天下至广,不可以家至户察,而能用其聪明于大且远者,盖得其要也。”
摩顶至踵 南朝·陈·沈炯《为陈武帝与王僧辩盟文》:“僧辩等荷相国湘东王泣血衔冤之寄,摩顶至踵之恩,能不沥肝抽肠,共诛奸逆。”
款曲周至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郭淮传》:“淮辄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一知其款曲,讯问周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