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折足覆餗折足覆餗的故事

折足覆餗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é zú fù zhào

基本解释《易 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餗,鼎内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出处《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暂未找到成语折足覆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折足覆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夔已足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一失足成千古恨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一手一足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一日三覆 《孔子家语·弟子行》:“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宫绦之行也。”按,《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语》本此。
一波三折 《宣和书谱 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七折八扣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8回:“这里的客店钱,就拿两块洋钱出来,由得他七折八扣的勉强用了。”
七足八手 沙汀《替身》:“这时候,那个可怜的盐客,已经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三分鼎足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三反四覆 清·蒋士铨《空谷香·杀舱》:“阿呀!这厮三反四覆,可恼,可恼。”
三折之肱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9回:“今闻老爷大展三折之肱,治我一国之主,若主上病愈,老爷江山有分,我辈皆臣子也,礼当拜请。”
三折其肱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三折股为良医 唐·欧阳詹《送洪孺卿赴举序》:“三折股为良医。予五升词扬,四遭渏摭,是以窃知乎之则。”
三折肱为良医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三折肱,为良医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三番四覆 清·敖英《彩雪亭杂言·邝子元》:“或事到跟前,可以顺应,却乃畏首畏尾,三番四覆,犹豫不决。”
三翻四覆 明 张岱《石匮书后集 烈帝本纪》:“先帝焦于治,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
三足鼎立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晋书 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不一而足 《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不壹而足 《汉书·陈汤传》:“御使大夫财禹、博士匡衡以为《春秋》之义‘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今郅支单于乡化未醇,所在绝远,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颜师古注:“言节制之,不皆称其所求也。”
不折不扣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不挠不折 宋 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不足与谋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不足为凭 宋 刘安世《尽言集 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不足为外人道 晋 陶潜《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为奇 宋 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不足为怪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主帅差矣!输赢胜败,兵家常事,不足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