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uǎn tù jù bì
基本解释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犬马恋主 | 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踊跃之怀,瞻望反侧,不胜犬马恋主之情。”南朝·宋·鲍照《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狐涂怀窟志,犬马恋主情。” |
坐以待毙 | 先秦 管仲《管子 参患》:“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
心胆俱裂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大37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
画虎不成反类犬 | 唐 刘知幾《史通 六家》:“如君懋《隋书》,虽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
犬牙交错 | 东汉 班固《汉书 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泥沙俱下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
声色犬马 | 宋 苏辙《龙川别志》上卷:“不然,血气方刚,若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
耦俱无猜 | 春秋 鲁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
多行不义必自毙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声色俱厉 | 《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
守株待兔 |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
狡兔三窟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
玉石俱焚 | 《尚书 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
样样俱全 | 曲波《林海雪原》:“有你的活证据,人证物证样样俱全。” |
兔角牛翼 | 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 |
鸡犬不宁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一应俱全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那案子上调和作料,一应俱全。” |
兔死狐悲 | 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
面面俱到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他八股做得精通,自然办起事来亦就面面俱到了。” |
声泪俱下 | 《晋书 王彬传》:“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统统捉来解剖,然后才证明‘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
与日俱增 | 《清史稿 圣祖纪三》:“万国安,即朕之安,天下福,即朕之福,祝廷者当以慈为先。朕老矣,临深履薄之念,与日俱增,敢满假乎?” |
待兔守株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
两败俱伤 | 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
草木俱朽 | 《后汉书·朱穆传》:“彼与草木俱朽,此与金石相倾。” |
嫁犬逐犬 | 清·李渔《奈何天·逼嫁》:“却不道嫁犬逐犬,切莫要看样画葫芦,又把那别新郎的铺盖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