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本意
[明代]:王夫之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斜月橫,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聲緩緩,滴泠泠。雙眸未易扃。
霜葉墜,幽蟲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
“更漏子·本意”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轮弯月挂在西边,稀疏的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可是秋夜却显得格外漫长。漏壶滴水的声音回荡在耳边,使人难以入睡。
下了霜的叶子弯了下来,幽暗角落的虫子在鸣叫,秋天的一切都是显得如此悲凉,薄酒一杯,怎么能解我心中愁?满腔热血地想要为国效力,却始终不能如愿。天下大事,儿女情长,只能深埋在心中。
注释
炯(jiǒng):明亮。
永:漫长。
滴泠(líng)泠(líng):指漏壶滴水之声。
扃(jiōng):门上钮环,喻闭门,引申为闭眼。
幽:阴暗的角落
絮(xù):鸣叫
薄:少许。
参考资料:
1、巨传友.清代临桂词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00-101页
“更漏子·本意”鉴赏
创作背景
明朝灭亡后,王夫之在家乡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王夫之每天都在写文章,以至于磨砚,提笔都觉得费力。王夫之感到报国无门,内心感觉非常悲凉,便把内心的苦楚宣泄在文学作品中。
赏析
“斜月横,疏星炯”是环境描写,烘托出悲凉的氛围,也为下文作铺垫。有漏壶滴水声、霜叶坠落声和秋虫的鸣叫声。衬托秋夜的漫长和寂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难平。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双眸未易扃”则可以看出此时作者的状态是心绪不宁,难以入睡的。“双眸未易扃”与“不道秋宵真永”前后呼应,正是作者彻夜难眠,才感到秋夜漫长。
结构上,承上启下,与上文的外在环境的凄清相应和,为下文抒壮志未酬和忧国忧民之情作铺垫。
“薄酒何曾得醉!”这句话是定语后置句,词人借酒消愁,却不能醉。原因在于他心忧天下。通过“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这些诗句,表达了忧国忧民情,表达了反清复明壮志未酬之情。通过“薄酒何曾得醉”可以看出词人愁之重、深。
全词格式工整对仗,上片写景,下片言志。作者秋宵长夜难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于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怀。本词中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
明代·王夫之的简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 王夫之的诗(63篇)〕
清代:
朱彝尊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东。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
微风何寺钟?夕曛岚翠重。十里鱼山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鞭影匆匆,又銅城驿東。過雨碧羅天淨,才八月,響初鴻。
微風何寺鐘?夕曛岚翠重。十裡魚山斷處,留一抹、棗林紅。
清代:
张光启
倚杖池边立,西风荷柄斜。
眼明秋水外,又放一枝花。
倚杖池邊立,西風荷柄斜。
眼明秋水外,又放一枝花。
明代:
唐寅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萬紫千紅莫謾誇,今朝粉蝶過鄰家。
昭君偏遇毛延壽,炀帝難留張麗華。
深院青春空白鎖,平原紅日又西斜。
小橋流水閑村落,不見啼莺有吠蛙。
元代:
张翥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芳草平沙,斜陽遠樹,無情桃葉江頭渡。醉來扶上木蘭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薄劣東風,夭斜落絮,明朝重覓吹笙路。碧雲紅雨小樓空,春光已到銷魂處。
唐代:
毛熙震
苍翠浓阴满院,莺对语,蝶交飞,戏蔷薇。
斜日倚阑风好,余香出绣衣。未得玉郎消息,几时归。
蒼翠濃陰滿院,莺對語,蝶交飛,戲薔薇。
斜日倚闌風好,餘香出繡衣。未得玉郎消息,幾時歸。
唐代:
储光羲
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
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
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菑。
蚯蚓土中出,田乌随我飞。
群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饥。
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
拨食与田乌,日暮空筐归。
亲戚更相诮,我心终不移。
蒲葉日已長,杏花日已滋。
老農要看此,貴不違天時。
迎晨起飯牛,雙駕耕東菑。
蚯蚓土中出,田烏随我飛。
群合亂啄噪,嗷嗷如道饑。
我心多恻隐,顧此兩傷悲。
撥食與田烏,日暮空筐歸。
親戚更相诮,我心終不移。
清代:
纳兰性德
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
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雨餘花外卻斜陽。誰見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
莫道不凄涼,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斷人腸。曾是向他春夢裡,瞥遇回廊。
清代:
纳兰性德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誰道陰山行路難。風毛雨血萬人歡。松梢露點沾鷹绁,蘆葉溪深沒馬鞍。
依樹歇,映林看。黃羊高宴簇金盤。蕭蕭一夕霜風緊,卻擁貂裘怨早寒。
元代:
张可久
铁衣披雪紫金关,彩笔题花白玉栏,渔舟棹月黄芦岸。几般儿君试拣,立功名只不如闲。李翰林身何在,许将军血未干,播高风千古严滩。
鐵衣披雪紫金關,彩筆題花白玉欄,漁舟棹月黃蘆岸。幾般兒君試揀,立功名隻不如閑。李翰林身何在,許将軍血未幹,播高風千古嚴灘。
宋代:
潘牥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生怕倚闌幹,閣下溪聲閣外山。惟有舊時山共水,依然,暮雨朝雲去不還。
應是蹑飛鸾,月下時時整佩環。月又漸低霜又下,更闌,折得梅花獨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