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东击西 |
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
说东道西 |
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
自强不息 |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
东扶西倒 |
从这边扶起,却又倒向那边。比喻顾此失彼。也形容坏习气太多,纠正了这一点,那一点又冒头了。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东施效颦 |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无声无息 |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
东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息息相关 |
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连。形容非常密切。 |
西学东渐 |
渐:流入。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 |
拆东墙补西墙 |
拆倒东边的墙,以修补西边的墙。比喻临时勉强应付。亦比喻临时救急,不是根本办法。 |
烟消云散 |
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 |
打开天窗说亮话 |
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
息兵罢战 |
兵:打仗。停止或结束战争。 |
角巾东路 |
《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意谓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
息迹静处 |
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东扯西拉 |
形容说话离题,没有中心。 |
大江东去 |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
尽付东流 |
比喻完全丧失或前功尽弃。 |
东扯西拽 |
谓事情互相纠缠。犹言拆东补西。 |
十年寒窗 |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
朝西暮东 |
朝:早晨。早晨在西,晚上在东。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 |
一息万变 |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
奄奄一息 |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引申为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 |
东谈西说 |
指议论的面很宽。 |
扼腕叹息 |
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
香消玉殒 |
香、玉:旧时文人用来指女子;殒:坠落;比喻死亡。 比喻美女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