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大武 |
指古时祭祀用的牛。 |
一山不藏二虎 |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
一息万变 |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
一成不变 |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 |
一秉大公 |
谓言论行事全秉公心。 |
一虎不河 |
《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 |
一虎难敌众犬 |
一只老虎打不过一群狗。比喻一个人的本事虽高,但打不过对方人多。 |
七十二变 |
变化多端的策略、手法和方法。 |
七大八小 |
①大小不一。②零落貌。③谓妻妾众多。 |
万事大吉 |
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大吉:很吉利。 |
万变不离其宗 |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
万古不变 |
万古:千年万代。万世不改变。 |
三人成市虎 |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
三人成虎 |
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
三夫成市虎 |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
三期贤佞 |
汉王尊任京兆尹,凡三岁,除恶安良,治绩显着,后为御史大夫所诬,免官。湖县三老上书为之辩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见《汉书 王尊传》。后以“三期贤佞”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
三言讹虎 |
犹三人成虎。 |
上根大器 |
佛家语。具上等根器者。亦泛指天资、才能极高的人。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
不大对头 |
有了问题,出了毛病,指有失调的迹象。 |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探:探测。不进老虎窝,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探:探测;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不登大雅 |
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不登大雅之堂 |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不知大体 |
知:知道;大体:重要的道理。不懂得大道理或从全局出发。 |
不知权变 |
权变:随机应变。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而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