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yī mìng guī xī一命归西 | 见“一命归阴”。 | 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儿,我不就一命归西了吗!” |
zhèn lǚ ér guī振旅而归 | 振旅:整军,休整部队;归:返回。军队作战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而返回。指部队作战胜利归来。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 |
shí zhì míng guī实至名归 | 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 |
guī shí guī yī归十归一 | 谓有条有理。 | 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十归一,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 |
guī xīn rú jiàn归心如箭 |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 清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 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是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
zhī zǐ yú guī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wù guī jiù zhǔ物归旧主 | 主:主人。物品归于原来拥有它的主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他不生儿女,就过继着你家儿子,承领了这家私,物归旧主岂非天意?” |
fǎn xié guī zhèng返邪归正 | 犹言改邪归正。 | 唐·谭铢《庐州明教寺转关经藏记》;“由此八关,返邪归正,成佛之境矣。” |
fù sǐ rú guī赴死如归 | 形容不怕牺牲。 | 东汉·班固《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赞》:“栾布哭彭越,田叔随张敖,赴死如归,彼诚知所处,虽古烈士,何以加哉!” |
guà guān ér guī挂冠而归 | 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随即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我虽宰相,今已挂冠而归。” |
lǎo nǚ guī zōng老女归宗 | 归宗:回家探亲。出嫁的妇女由于被遗弃或其他原因返回娘家。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2回:“巫氏嚷道:‘你就办我个老女归宗。’” |
zǎo chū mù guī早出暮归 | 见“早出晚归”。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
luò yè guī gēn落叶归根 | 树叶落到树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异乡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 | 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38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
shā yǔ ér guī铩羽而归 | 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 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
yè luò guī qiū叶落归秋 | 树叶在秋天飘落。比喻事物有一定归宿。 | 元·贯云石《斗鹌鹑·佳偶》曲:“美眷爱,俏伴侣。叶落归秋,花生满路。” |
guī zhèng fǎn běn归正反本 | 归:回返;反:返回。返归于根本之源。 | 晋·陈寿《三国志·马超传》:“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幕义。” |
guī xīn rú fēi归心如飞 | 归心:回家的念头。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飞快。形容回家心情十分急切。 | 宋·陈亮《复陆伯寿书》:“兼又新得罪于人,意况不佳,虽欲陪款语而归心如飞,破雨东渡,但剧怅仰。” |
bīn zhì rú guī宾至如归 | 宾:来宾;客人;至:到;归:回家。客人来到这里;就如同回到自己家一样。形容旅店、饭店等招待周到;起居饮食舒适;来客感到满意。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
qiáo guī qiáo,lù guī lù桥归桥,路归路 | 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借款是另外一回事,通裕垫米又是一回事,桥归桥,路归路。” |
yuán bì guī zhào原璧归赵 | 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谓原物归还,并无损失。 | 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八回:“[你]敢是有甚么方法,能把那位客人失去的四百番花边,原璧归赵么?” |
zhòng huǐ suǒ guī众毁所归 | 毁:毁谤。众人的毁谤归在一起。形容被大家所不齿。 | 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 |
wán bì guī zhào完璧归赵 | 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完:完整无损;璧:宝玉;赵:赵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
wú suǒ yī guī无所依归 | 没有依靠和归宿。 | 战国·宋·庄周《庄子·人世间》:“民其无如矣。”晋·郭象注:“无所依归。” |
gǔn yī yǐ guī衮衣以归 | 衮衣:古代君王穿的礼服;归:回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高位回来。 | 唐·刘禹锡《贺门下裴相公启》:“绣斧既定,衮衣以归。” |
guī zhēn fǎn pú归真返璞 | 真:本真;璞:未加工的玉。指去掉外饰,恢复其自然原始的面貌。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也。” |
zhòng xīn guī fù众心归附 | 归:归附,趋向。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随世宗征伐,屡建大功,众心归附。” |
guī xié zhuǎn yào归邪转曜 | 曜:光明。改除邪恶归依正道。亦作“归邪反正”。 | 清·林则徐《祭海神文》:“归邪转曜,不烦一矢之加;飞蛊全收,已倍万箱之贮。” |
tiān yǔ rén guī天与人归 | 旧指帝王受命于天,并得到人民拥护。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
shì sǐ ruò guī视死若归 |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同“视死如归”。 |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故战日有期,视死若归。” |
pò jìng chóng guī破镜重归 | 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侯》:“破镜重归,盟心不改,义实可嘉。” |
sī guī qí cí思归其雌 | 谓退藏潜服。语本《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 语出《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
guī quán fǎn zhēn归全返真 | 回复到完满的本原的境界。 | 唐·白居易《故饶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以至于归全返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 |
yī mǎ guī yī mǎ一码归一码 | 一件事归一件事,不能混为一谈。 | |
shì sǐ yóu guī视死犹归 | 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同“视死如归”。 | 晋·葛洪《抱朴子·弭讼》:“夫不伏之人,视死犹归,血刃之祸,于是将起。” |
yú jiǎ bù guī逾假不归 | 即假期已满而未归营。 | |
yī xīn tóng guī一心同归 | 齐心趋向同一目的。 | 《淮南子 泰族训》:“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 |
xiū niú guī mǎ休牛归马 | 亦作“休牛散马”。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书弗服。”《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
shū lù tóng guī殊路同归 | 同“殊涂同归”。 |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对册,殊路同归。指在于崇礼义,退财利,复往古之道,匡当世之失。” |
guī lǎo lín quán归老林泉 | 林泉:山林泉石胜境。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 | 明·周楫《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赵雄因见满朝之人都生忌妒,遂上表辞朝而回,归老林泉。” |
shuǐ luò guī cáo水落归槽 | 四溢的洪水流入了河槽。比喻一心惦记着的事有了着落。 | 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十回:“转眼就是腊月,水落归槽,河工也就合龙。” |
bù rú guī qù不如归去 | 杜鹃鸟的叫声很象“不如归去”。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也表示消极求退。 | 宋 梅尧臣《杜鹃》诗:“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
zé yǒu suǒ guī责有所归 | 谓责任有所归属。 | 明·王守仁《行江西布按二司看守宁府库藏》:“二司掌印官并该道分巡官,不时巡视闸点,毋得视常虚应故事,傥致疏失,责有所归。” |
guī quán fǎn zhēn归全反真 | 回归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 | 唐·白居易《故侥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无室家累,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以至于归全反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信矣!” |
zuǒ guī yòu guī左归右归 | 归:终归。指任凭如何打算。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老爷似乎也不以为可,但左归右归,总归不出个道理来。” |
mí bù zhī guī迷不知归 | 迷:分辨不清。犯了错误却不知悔改。 | 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矛盾自相,迷不知归,以窘人者自窘。” |
fǎn pǔ guī zhēn返朴归真 | 返:反回;回复;朴:未加工的木料;引申为质朴;归:返回、回归;真:天然。回复事物初始的自然状态。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也。” |
tóng guī shū tú同归殊途 | 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
fàng hǔ guī shān放虎归山 | 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敌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纵虎归山”。 | 晋 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
yù wàng suǒ guī誉望所归 | 誉:名誉;望:声望;归:归向。指声誉所托为众人所敬仰。 | 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卢钦兼掌,誉望所归,元集兹日。” |
jiāng hǎi tóng guī江海同归 | 归:归宿。百海千江最终都流归大海。形容殊途同归。 | 宋·钱易《南部新书》:“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三殿谈经,自此始也。” |
tiān mìng yōu guī天命攸归 | 天命:上天的意志。攸:所。归:归宿。旧指上天预先安排好的归宿。因常指改朝换代,将有新君主出现。亦作“天命有归”。 | |
shì sǐ rú guī视死如归 |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 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zhòng liú guī hǎi众流归海 | 大小河流同归于海。比喻众多分散的事物汇集于一处。 | 唐 杜甫《长江》诗之二:“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
zé yǒu yōu guī责有攸归 | 责任有所归属。指应承担的责任是推卸不掉的。 | 宋 司马光《体要疏》:“夫公卿所荐举,牧伯所纠劾,或谓之贤者而不贤,谓之有罪而无罪,皆有迹可见,责有所归,故不敢大为欺罔。” |
yuàn kuàng sī guī怨旷思归 | 旷:久。怨恨别离长久,盼望早日还乡。 |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 |
shuài tǔ guī xīn率土归心 | 率土:四海之內。指天下归心。同“率土宅心”。 | 《北齐书 文宣帝纪》:“故百僚师师,朝无秕政,网疏泽洽,率土归心。” |
fǎn pǔ guī zhēn反朴归真 | 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鲁迅《花边文学 玩笑只当它玩笑(下)》:“连刘先生似的想白话‘返朴归真’的意思也全没有。” |
guī zhī rú shì归之如市 | 归:归附;市:市集。归附的人很多,像赶闹市一样。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从之者如归市。” |
qì nì guī shùn弃逆归顺 | 谓脱离叛军而归顺朝廷。 |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自然相率弃逆归顺。” |
jiǔ jiǎ bù guī久假不归 | 假:借;归:归还。本指长期借用一直不归还。后指长期告假不回来。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
xīng xíng yè guī星行夜归 | 天没亮就出去,天黑了才回来。 | 《晋书·夏统传》:“幼孤贫,养亲以孝闻,睦于兄弟,每采梠求食,星行夜归,或至海边,拘蚶蚏以资养。” |
guī shī wù yǎn,qióng kòu wù zhuī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 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指特定情况下要防止敌人拼死反击,以免不测的牺牲。 | 《孙子·军事》:“归师勿遏,师必阙,穷寇勿追。” |
mǎn chē ér guī满车而归 | 满:满满地;归:返回。东西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 | 明·李贽《又与焦弱侯》:“然林汝宁向者三任,彼无一任不往,往必满载而归,兹尚未厌足,如饿狗思想隔日屎,乃敢欺我以为游嵩少。” |
bì qí ruì qì,jī qí duò guī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
bài xìng ér guī败兴而归 | 败兴:遇到和想象不一致的事而情绪低落。扫兴地归来。也作“败兴而返”。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各军士未及领赏,草草而散。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
yī jǐn róng guī衣锦荣归 | 衣:穿;绵: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归:回故乡。穿着华丽的衣服光荣地回到故乡;指富贵显达后回到故乡;向亲友乡里炫耀。 | 元 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如今衣锦荣归,见母亲走一遭去。” |
jiù yàn guī cháo旧燕归巢 | 从前的燕子又飞回老窝。比喻游子喜归故里。 | 明·顾大典《青衫记·裴兴归衙》:“似旧燕归巢,双语檐前。” |
tóng guī shū tú同归殊涂 |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然终究同归于一。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 |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
jù zhān suǒ guī具瞻所归 | 具:同“俱”,全;瞻:视;所归:所向。为众人所敬慕、瞻仰。 | 《荀瑁别传》:“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其非人。” |
quán shòu quán guī全受全归 | 封建礼教认为人的身体来自父母,应当终身洁身自爱,以没有受过污辱损害的身体回到父母生我时那样。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
lè ér wàng guī乐而忘归 | 乐:喜悦。非常快乐,竟忘记返回。形容非常留恋。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西巡狩,乐而忘归。” |
gǎi xié guī zhèng改邪归正 | 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指不再做坏事。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
wú shuí yǔ guī吾谁与归 | 我同谁一起相处。指对志同道合者的寻求。 | 《国语 晋语八》:“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
fú xiù ér guī拂袖而归 | 拂袖:甩袖子,表示意志已决。指毫无留恋,回到家乡归隐。 | 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您都待重裀而卧,列鼎而食,不如我拂袖而归。” |
guī lǎo tú qiú归老菟裘 | 菟裘:古地名。指归老于菟裘。现指退隐。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矣。” |
guī zhèng fǎn běn归正返本 | 归:回返。返归于根本之源。 | 晋·常璩《华阳国志·李特雄寿势志》:“上书劝寿归正返本,释帝称王。” |
chūn guī rén lǎo春归人老 | 归:回去。比喻女人青春已去,人老珠黄。 | 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三折:“只怕你春归人老,花残月缺,树倒根摧。” |
guī shī wù yǎn,qóng kòu mò zhuī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 归师:撤退的军队;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归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 |
kǔn zǎi ér guī捆载而归 | 形容带回的东西很多。 | 明·冯梦龙《精忠旗·北朝复地》:“垂纛而入,转眼捆载而归。” |
guà guān guī qù挂冠归去 | 冠:帽子,这里指官帽。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回家。 | 《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工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
zhòng wàng suǒ guī众望所归 | 众人的希望所集中的(望:希望;期望;归:集中)。形容群众中威望很高。 | 宋 陆游《贺礼部曾侍郎启》:“所养既厚,万钧亦何足言;众望所归,九迁犹以为缓。” |
quán bì guī zhào全璧归赵 | 同“完璧归赵”。 | 南朝·梁·王僧孺《与何炯书》:“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全璧归赵,飞矢救燕。” |
rén xīn suǒ guī人心所归 | 众人所归向、拥护的。 | |
guī zhēn fǎn pǔ归真反朴 | 见“归真反璞”。 | 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他(鲁迅)赞成语言的欧化而反对刘半农先生‘归真反朴’的主张。” |
jiǔ jiǔ guī yuán九九归原 | 犹言归根到底。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4回:“虽然沈小红性命也无啥要紧,九九归原,终究是为仔耐,也算一桩罪过事体。” |
juān dī guī gōng涓滴归公 | 涓滴: 小水点; 比喻极小或极少的东西。 非所应得的东西; 虽然极少极微; 都要缴公; 自己绝不侵占。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真正是涓滴归公,一丝一毫不敢乱用。” |
chóng guī yú hǎo重归于好 | 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为什么有的人使朋友损失巨大却能重归于好,有的人只因为说了短短两句话却使朋友终生无法原谅?” |
mǎ qù mǎ guī马去马归 |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后因以“马去马归”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 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老翁失马,人以为祸,结果其马领胡人骏马同归,人皆贺之,而其子却因骑马摔伤致残,乡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边塞丁壮战死者十九,其子却因腿跛而全。 |
yì lù tóng guī异路同归 | 通过不同的道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 《文子 精诚》:“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 |
zòng hǔ guī shān纵虎归山 | 把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纵:放;释放。 | 晋 陈寿《三国志 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
zhòng wàng yōu guī众望攸归 | 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 《晋书 解系阎鼎等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 |
fǎn pú guī zhēn反璞归真 |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
yī mìng guī yīn一命归阴 | 指死亡。 |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9回:“兰生一铜人横扫过去,打着穆春腰肋,一命归阴。” |
hè guī huá biǎo鹤归华表 |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常用“鹤归华表”感叹人世的变迁。 | 晋·陶潜《搜神後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後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
guī qù lái xī归去来兮 | 回去吧! | 晋 陶潜《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
zì bá lái guī自拔来归 | 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 《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
gǔn yī xī guī衮衣西归 | 衮衣:古代君王穿的礼服;西:向西;归:回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高位回来。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新政俟才,宜速铨补,俟东方化洽,当衮衣西归。” |
guī zhèng qiū shǒu归正邱首 | 见“归正首丘”。 | 明·宋濂《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吾出千成死至此,吾意能归正邱首,岂知死于道路。” |
shí wàng suǒ guī时望所归 | 声望很高,为世人所敬仰。 | 《晋书 阮籍传》:“卿时望所归,今欲屈卿同受顾托。” |
guī zhèng shǒu qiū归正首丘 | 首:向;丘:土丘。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归葬于故乡。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礼,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