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bù yī shū shí布衣疏食 | 疏:通“蔬”,蔬菜。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 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 |
shí wú qiú bǎo食无求饱 |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shí bù hú kǒu食不糊口 | 糊口:吃粥,比喻生活艰难。连粥都喝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 | 唐·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流亡初复,贫鞠兼半,食不糊口,力未赡农。” |
shǎo yī quē shí少衣缺食 | 缺乏衣食。比喻贫困。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人都被拿去做工,荒功废业,家里一定弄得少衣缺食,这等苦恼。” |
zú yī zú shí足衣足食 | 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 《敦煌变文集 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 |
shí gān qǐn ān食甘寝安 | 见“食甘寝宁”。 | 《北史·恩幸传·赵默》:“及诉将获罪,默因构成以诛之,然后食甘寝安,志于职事。” |
yuè yíng zé shí月盈则食 | 指月满时才会发生月食。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 《周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
qiáng shí ruò ròu强食弱肉 | 同“弱肉强食”。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 明·刘基《瑞麦颂》:“元失其鹿,天下共逐,扰扰纷纷,强食弱肉。” |
pù bèi shí qín曝背食芹 | 谦言微薄之献。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杨朱》:“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又《列子·杨朱》:“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 |
āi lí zhēng shí哀梨蒸食 |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烝食不?’” |
bǎo shí nuǎn yī饱食暖衣 |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
cán shí jīng tūn蚕食鲸吞 | 食:吃;吞:整个儿咽下去。像蚕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来;或像鲸鱼吃食一样大口大口吞。比喻强国用逐步侵占或一举吞并的方式侵略弱国领土。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六》:“汝先遗二孤侄,汝蚕食鲸吞,几无余沥。” |
cǎo yī mù shí草衣木食 |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
bì yī shū shí弊衣疏食 | 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 《周书 柳虬传》:“弊衣疏食,未尝改操。” |
è gāng duó shí扼吭夺食 | 扼:用力掐着;亢:咽喉。扼住喉咙,夺走吃的东西。比喻使人处于绝境。 | 《元史·陈祖仁传》:“乃欲驱疲民以供大役,废其耕耨而荒其田亩,何异扼其吭而夺其食,以速其毙乎?” |
bù láo ér shí不劳而食 | 食:吃。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我们掌柜的说,解放了不应当不劳而食。” |
è yī è shí恶衣恶食 |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fěi shí bó yī菲食薄衣 | 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俭朴。 | 《梁书·武帝纪上》:“其中有可以率先卿士,准的甿庶,菲食薄衣,请自孤始。” |
shí wéi mín tiān食为民天 | 谓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
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hóu fú yù shí侯服玉食 | 侯服:王侯之服;玉食:珍美食品。穿王侯的衣服,吃珍贵的食物。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荒殖其货。侯服王食,败俗伤化。” |
shí dān jiāng hú食箪浆壶 | 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语本《孟子 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
dān shí dòu gēng箪食豆羹 | 箪:盛饭的竹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一箪饭食,一豆羹汤。指少量饮食。比喻小利。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
láng cān hǔ shí狼飡虎食 | 同“狼餐虎咽”。 | |
shí dàn yī cū食淡衣粗 | 吃清淡食物,穿粗布衣服。形容生活清寒俭朴。 | 宋·苏轼《与蒲传正》:“退居之后决不食淡衣粗,杜门绝客。” |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shì sh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
dān sì hú jiāng箪食壶浆 | 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食:食物;浆:汤用箪盛饭;用壶盛汤;犒劳军队。形容人民群众热情迎接和款待自己所爱戴的军队。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 |
suō yī jié shí缩衣节食 | 省吃省穿。泛指生活节俭。 | 宋 陆游《剑南诗稿 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
bù huáng xiá shí不遑暇食 | 没有时间吃饭。形容工作紧张、辛勤。 | 《书 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孔颖达疏:“遑亦暇也。重言之者,古人自有复语。犹云‘艰难’也。”一说,没有闲暇时间从容地吃饭。 |
bāng gǒu chī shí帮狗吃食 | 比喻帮坏人作坏事。同“帮虎吃食”。 | 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这个万瞎子……专给保长溜须拍马,对穷人却是敲诈勒索,最能帮狗吃食。” |
jié yī suō shí节衣缩食 | 节:节约;节省;缩:缩减。省吃俭用;非常节俭。 | 宋 陆游《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
fù shí xíng shuǐ赋食行水 | 赋:给予;行:奉。指送饭送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纪》:“或亲为众僧赋食行水,世颇以为失宰相礼。” |
tuì shí zì gōng退食自公 | 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 | 《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
shēng zhòng shí guǎ生众食寡 | 众:多;寡:少。生产的多,消费的少。形容财富充足。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
liè dǐng ér shí列鼎而食 | 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 《孔子家语 致思》:“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
yī shí bù zhōu衣食不周 | 周:齐备。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我今衣食不周,无力婚娶,何不俯就他家,一举两得?” |
lóng kǒu duó shí龙口夺食 | 指庄稼收获期内于连雨天抢收粮食 | 胡正《汾水长流》第18章:“眼看到了这‘龙口夺食’的麦收季节,他的麦地又多,错一天,就怕把他们到口的麦子耽误了。” |
mù shí ěr shì目食耳视 |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 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味:滋味。吃起来没有滋味,丢掉它又可惜。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 |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yòng xīn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 |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
shí bù xiá bǎo食不暇饱 | 暇:空闲。没有空好好吃饭。形容整日忙碌,连吃饭也没空。 |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保业》:“当是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 |
bù shí zhī dì不食之地 | 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
gǒu zhì bù shí狗彘不食 | 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 | 东汉 班固《汉书 元后传》:“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
zú bīng zú shí足兵足食 | 见“足食足兵”。 | 宋·胡錡《耕禄稿·代田万顷到任谢表》:“秉戈执耒,宜为足兵足食之思;牧马饭牛,盍讲且战且耕之政。” |
shǐ shí gài yī豕食丐衣 | 吃猪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极其贫困。 | 清·唐甄《潜书·孝功》:“观其境内,冻饿僵死犹昔也,豕食丐衣犹昔也。” |
shí bù huáng wèi食不遑味 | 同“食不甘味”。 |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为二方未克为念!” |
zì shí qí lì自食其力 | 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谋生。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gǒu zhū bù shí qí yú狗猪不食其余 | 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 东汉 班固《汉书 元后传》:“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 |
cū páo lì shí粗袍粝食 | 同“粗衣恶食”。 | 《后汉书·袁京传》:“[袁彭]行至清,为吏粗袍粝食,终于议郎。” |
shé shí jīng tūn蛇食鲸吞 | 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 隋·薛道衡《老氏碑》:“天齐地轴之所,蛇食鲸吞;铜陵、玉垒之区,狼顾鸱跱。” |
wàng wū ér shí望屋而食 | 谓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 | 汉·贾谊《新书·过秦》:“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
shí bù chōng kǒu食不充口 | 见“食不餬口”。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 |
xiān yī měi shí鲜衣美食 | 鲜:有光彩的。穿的是华丽的衣服,吃的是美味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德称此时虽然借寓僧房,图书满案,鲜衣美食,已不似在先了。” |
shí zhǐ dà dòng食指大动 |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
shí bù qiú bǎo食不求饱 |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 东汉·班固《汉书·盖宽饶传》:“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 |
shěng yī jié shí省衣节食 | 省:节约;节:节减。吃饭穿衣都很节省。形容节俭。 |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劝葬亲》:“劝世人只须得省衣节食,早早的送你爹娘入土,这就是造福之门。” |
shí bù zhōng wèi食不终味 | 同“食不甘味”。 | 三国·魏·曹植《释愁文》:“坐不安席,食不终味,遑遑汲汲,或憔或悴。” |
ruò ròu qiáng shí弱肉强食 | 原指动物中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压、吞并。 | 元 胡天游《闻李帅逐寇复州治》:“惜哉士卒多苦暴,弱肉强食鸱鸮同。” |
dōng shí xī sù东食西宿 | 比喻贪婪的人唯利是图。 | 汉 应劭《风俗通》:“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
yī dān shí bó衣单食薄 | 衣裳单薄,食物很少。形容生活困苦。 |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例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军队,待遇最为菲薄,衣单食薄,弹药不继,医疗不备。” |
bēi gōng fěi shí卑宫菲食 | 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 | 语出《论语 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
jiě yī tuī shí解衣推食 | 推:让。把衣服脱给别人穿;把食物让给别人吃。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
mì yī qiú shí觅衣求食 | 觅:寻找。寻找穿的和吃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看你既不是官员赴任,又不是买卖经商,更不是觅衣求食,究竟有什么要紧的勾当?” |
bù yī shū shí布衣蔬食 | 蔬食:蔬菜和谷类食物。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毛玠传》:“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
zhōng shí zhī jiān终食之间 | 吃完一顿饭的时间。 |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gǒu zhì bù shí qí yú狗彘不食其余 | 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极其卑鄙龌龊。 | 《汉书·元后传》:“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 |
jiǔ shí zhēng zhú酒食征逐 | 征:召唤;逐:追随。指酒肉朋友互相邀请吃喝玩乐。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
yǐn shí qǐ jū饮食起居 | 指人的日常生活。 | 宋·欧阳修《祭杜祁公文》:“公为辅弼,饮食起居,如陋巷之士。” |
yī bó shí ròu衣帛食肉 | 衣:穿。穿锦衣,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裕。 | 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yī fēng shí bǎo衣丰食饱 | 丰:丰富;足:足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 明·无名氏《群仙朝圣》第二折:“你看他衣丰食饱无闲事,齐念禾词大叫呼,端的是壮观皇都。” |
fèi shí wàng qǐn废食忘寝 | 废:停止;寝:睡觉。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志。 | 唐·王勃《送劼赴太学序》:“废食忘寝,涣然有所成望然。” |
láng cān hǔ shí狼餐虎食 |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阮家三兄弟让吴用吃了几块,便吃不得了;那三个狼餐虎食,吃了一回。” |
suō yī sè shí缩衣啬食 |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 清 梅曾亮《崔恭人墓志铭》:“母缩衣啬食,区画综理,未尝使大人忧。” |
wàng wū yǐ shí望屋以食 | 见“望屋而食”。 | 宋·叶适《外论》:“而绛灌之为丞相主国论者,故奋挺大呼望屋以食之人也,是亦安能知先王之意哉!” |
lín shí fèi zhù临食废箸 | 临:到,将要;箸:筷子。临到吃时却丢掉筷子。形容心神不宁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6回:“此用之所以卧不安席,临食而废箸者也。” |
fèng shí luán qī凤食鸾栖 | 鸾凤非竹实不食,非悟桐不栖。比喻高位或帝位。 | 明·张凤翼《红拂记·髯客海归》:“我想起那李公子呵,所事撑达,与他争甚么凤食鸾栖。我自向碧梧中别寻支节。” |
shí bù chōng kǒu食不餬口 | 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 | |
cū yī lì shí粗衣粝食 | 粗:粗劣;衣:衣服;粝:差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 唐 李翱《左仆射傅公碑》:“夫人粗衣粝食,与兵士妻女均好恶,用助公事。” |
shí shǎo shì fán食少事烦 | 每日吃饭很少,可是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 | 《晋书 宣帝纪》:“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
gǒu zhì bù shí rǔ yú狗彘不食汝余 | 食:吃。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形容人的品行极其卑鄙龌龊。 | 《明史·李任传》:“汝为大将,不能杀贼,反为贼用,狗彘不食汝余。” |
shí ròu qǐn pí食肉寝皮 | 吃他们的肉;剥下他们的皮当褥子垫。形容对敌的深仇大恨。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
zhāo chèn mù shí朝趁暮食 | 白天挣了钱,晚上才有饭吃。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人都叫我王小二……家中穷窘,朝趁暮食。” |
tǔ shí wò fā吐食握发 | 同“吐哺握发”。 |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虽笔不集札,菽麦不辨,为之倒屣,吐食握发。” |
chuò shí tǔ bǔ啜食吐哺 | 辍:中止,停止。停止用饭,吐出口中含的食物。 | 《史记·留侯世家》:“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 |
sān xún jiǔ shí三旬九食 | 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 汉·刘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晋·陶潜《拟古》诗:“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
jǐng xiè mò shí井渫莫食 | 见“井渫不食”。 | 汉·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
bā zhēn yù shí八珍玉食 | 泛指精美的肴馔。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三卷:“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
bù yī lì shí布衣粝食 | 见“布衣蔬食”。 | 唐·房鲁《上节度使书》:“其愧非愧,布衣粝食,僮饥蹇驴也,所以愧者,彼何人也,予何人也。” |
yī shí zhù xíng衣食住行 | 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三讲:“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 |
chún yī suō shí鹑衣鷇食 | 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 明·沈榜《宛署杂记·养济院》:“此外,又有舍饭,而鹑衣鷇食,扶携颠连,号呼衢路者,犹然在也。” |
shí bù chóng ròu食不重肉 | 见“食不兼肉”。 |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
gàn shí zhī láo旰食之劳 | 天色已晚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 《晋书 郭璞传》:“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灾,崩震薄蚀之变,狂狡蠹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劳也。” |
yì zū shí shuì衣租食税 | 租、税:田赋和各种税款的总称。依靠百姓缴纳的租税生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多少男人,衣租食税,及至事到临头,尚且如此。” |
yī xiāo shí gàn衣宵食旰 | 指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 语出唐太宗《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
fèi qǐn wàng shí废寝忘食 | 废:停止。顾不上睡觉;忘掉了吃饭。形容学习或工作积极努力;用心专一。 | 南朝 齐 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
bàn shí zǎi xiàng伴食宰相 | 伴食:陪伴人家吃饭。唐朝朝会结束时,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餐。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 《旧唐书 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
èr xún jiǔ shí二旬九食 | 旬:十天。二十天中只吃九顿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 西汉 刘向《说苑 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 |
zú shí fēng yī足食丰衣 | 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 |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恤纬》:“劝夫人省可闲愁绪,足食丰衣无所虑,何况俺爷贵胄都时誉。” |
shí gān qǐn níng食甘寝宁 | 吃得香甜,睡得安稳。形容心绪宁静。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患解忧除,然后食甘寝宁,居安游乐。” |
jǐn yī ròu shí锦衣肉食 | 见“锦衣玉食”。 | 明·李东阳《生日邃庵太宰贶以长律用韵自述并答雅怀》:“锦衣肉食非吾乐,藁操冰心岂自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