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身的成语
成语 解释 出处
xiū shēn jié xíng修身洁行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xiū shēn qí jiā修身齐家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父亲,有甚么修身齐家的事,训教你儿者。”
bó jì zài shēn薄技在身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shēn zài jiāng hǎi,xīn chí wèi què身在江海,心驰魏阙江海:指隐士居住的地方;驰:心神向往;魏阙:指朝廷。指虽不为官,仍关怀朝政。唐·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余独坐一隅,孤愤五蠹,虽身在江海,而心驰魏阙 。”
shēn qīng yán wēi身轻言微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后汉书·孟尝传》:“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尝曰:‘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区区破心,徒然而已。’”
rě huǒ shàng shēn惹火上身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bēi shēn jiàn tǐ卑身贱体①谓俭约勤苦。②弯腰俯首,屈从奉迎。《韩非子 说疑》:“皆夙兴夜寐,卑身贱体……以事其君。”
shě shēn tú bào舍身图报舍:放弃;报:报答。接受了别人的大恩惠,牺牲生命也要报答。明·无名氏《鸣凤记·物公劾奸》:“剩此微躯,皆赖天恩庇;舍身图报,如何敢埈巡回避。”
yǐn zhàn shēn tǐ隐占身体隐藏、掩护自己真面目的意思。
shēn qīng tǐ jiàn身轻体健身:躯体;健:健壮。身体健壮,行动灵活。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沿路上身轻体健,这搭儿筋乏力软。”
mò shēn bù wàng没身不忘没身:终身。一辈子不能忘记。宋·陈亮《众祭孙冲季文》:“失声而号,痛裂肺肠。何以尉子?没身不忘。”
fēn shēn wú shù分身无术分身:分出精力照顾其他方面。没有一身同时兼顾几个方面的法术。陆天明《省委书记》:“黄群在另一间屋里陪小扬在灯下做功课,同时又惦记着那边的马扬,分身无术,心神不定。”
shě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duàn fā wén shēn断发纹身见“断发文身”。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lì mìng ān shēn立命安身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着落。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qīng shēn xùn yì轻身殉义谓轻视生命而为正义事业牺牲。晋·杜预《女记》:“当时闻之,人无勇怯,莫不强胆增气,轻身殉义,攮袂高谈称羡。”
hún shēn shì dǎn浑身是胆浑身:全身。指全身充满胆量。形容胆量极大;无所畏惧。宋 陈著《宝鼎现 寿京尹曾留远侍郎渊子》词:“最是满腹精神,担负处,浑身是胆。”
yuǎn hài quán shēn远害全身保全自身,远离祸害。《梁书·袁昂传》:“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
ān bù lí mǎ bèi,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敦煌变文集 卷一 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shēn cāo jǐng jiù身操井臼语本《后汉书 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后因以“身操井臼”指亲自操持家务。语出《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
shēn xiān shì zhòng身先士众见“身先士卒”。《旧唐书·李密传》:“公当身先士众,早定关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人不广也!”
jìn shēn zhī jiē进身之阶进身:上升;阶:台阶。使身体能够上升的阶梯。旧指借以提拔升迁的门路。元 胡柢遹《紫山大全集 礼论》:“殊不察自即位以来,所闻之言无大利害,适足以为口舌者进身之阶,虚失待大臣之体,渎上下之分。”
ní pú sà luò shuǐ,zì shēn nán bǎo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我想江西不沉却好,若沉了时节,正是‘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还保得别人?”
shēn wú wán fū身无完肤①《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后以“身无完肤”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qín yǐ lì shēn勤以立身勤俭才能生存下去。
shēn zuò shēn dāng身做身当谓自己做事自己承当。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哥哥,小人身做身当,岂敢带累你也。”
gǎn tóng shēn shòu感同身受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shǒu shēn ruò yù守身若玉守身:保持自身的品节。维持自身像玉那样洁白无瑕。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何况这位姑娘,守身若玉,丽志如冰。”
fèn bù lǜ shēn奋不虑身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宋史·赵汝愚传论》:“汝愚独能奋不虑身,定大计于顷刻。”
qīng shēn xià qì轻身下气形容谦恭的态度。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倾家破产,急士之穷,轻身下气,而交名胜。”
gōng chéng shēn tuì功成身退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先秦 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shēn jiā xìng mìng身家性命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8回:“身家性命,都在权奸掌握之中。”
gǎn yù wàng shēn感遇忘身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晋书·庚亮传》:“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
le shēn tuō mìng了身脱命犹言摆脱尘世羁绊,自由自在。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如今不遭王法,不受刑罚,至如我指空说慌瞒咱,这一场了身脱命亏他。”
shēn fèi míng liè身废名裂见“身败名裂”。朱自清《史记·汉书第九》:“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
dà dǎn bāo shēn大胆包身谓胆量极大。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四折:“关云长雄略盖世,赵子龙大胆包身。”
gè xiǎn shēn shǒu各显身手各:各自;显:表现,显露;身手:本领。各自显示某人的智慧或技巧。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shě shēn wéi guó舍身为国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yàn míng zhèng shēn验明正身验清楚确是其本人,而非冒名顶替者。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只要‘验明正身’,不是冒充,他们陈家族长来不来,倒也不生关系。”
shā shēn jiù guó杀身救国不惜牺牲生命以报答国家。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shā shēn chéng míng杀身成名为正义捐弃生命而赢得美名。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士固有杀身以成名,唯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
shēn bù yù shí身不遇时谓没有遇到好的时机。明·沈采《千金记·宵征》:“官人身不遇时,且自宁奈。”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kē bān chū shēn科班出身科班:指旧时招收儿童;培养为戏曲演员的组织。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zhù shù děng shēn著述等身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著作等身”。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fěn shēn huī gǔ粉身灰骨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同“粉身碎骨”。唐 张鷟《游仙窟》:“玉馔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谢。”
yī shēn liǎng tóu一身两头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比喻无所适从。汉 焦延寿《易林》卷八:“一身两头,近适二家,乱不可治。”
yī dēng lóng mén,shēn jià shí bèi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zhe shù děng shēn着述等身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着书等身”、“著作等身”。
zhe zuò děng shēn着作等身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zàng shēn yú fù葬身鱼腹葬身:埋葬尸体。尸体被鱼所食。指淹死水中。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bàn shēn bù suí半身不遂遂:顺;如意;指能活动。半边身体不能活动自如。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 中风历节》:“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侠然。”
shēn xīn jiàn kāng身心健康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沈从文《八骏图》:“因为他自以为是个身心健康的人。”
huáng páo jiā shēn黄袍加身黄色的龙袍穿到身上。指被拥立为帝王。清 钱采《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cái guǎng fáng shēn才广妨身妨:妨害。自恃才能广博,有时反而害了自己。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已。”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套曲:“看了些英雄休争闲气,为功名将命亏……常言道才广妨身,官高害已。”
mài shēn tóu kào卖身投靠投:投奔;靠:依靠。形容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躯体;为有权势地位的人效劳;从而求得靠山。鲁迅《<准风月谈>后记》:“我见这富家儿的鹰犬,更深知明季的向权门卖身投靠之辈是怎样的阴险了。”
shēn yuǎn xīn jìn身远心近谓身体相隔虽远,但是双方的心却贴得很近。晋·干宝《搜神记·紫玉》:“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dǎ fān shēn zhàng打翻身仗通过行动摆脱困境或不利局面。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9章:“张普景是一腔热血要在政治上打个翻身仗,梁必达对他也表示充分尊重。”
fěn shēn suì gǔ粉身碎骨全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唐 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xǐng shēn kè jǐ省身克己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明 钱德洪《王文成公〈大学问〉跋》:“吾党各以己见立说,学者稍见本体,即好为径超顿悟之说,无复有省身克己之功。”
zhì shēn shì wài置身事外置:安放。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xuán wèi què身在江湖,心悬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庄子 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shēn lì qí jìng身历其境亲身来到某个地方。《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shēn wú cùn lǚ身无寸缕谓身上没有一寸线。形容极其穷困。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43出:“大雪下身无寸缕,投古庙泪珠涟涟。”
dú shàn yī shēn独善一身同“独善其身”。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诗:“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shēn fèn bù míng身分不明来历不详。
shēn bài míng liè身败名裂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shēn tuì gōng chéng身退功成谓功业成就,退隐家园。春秋·楚·李耳《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zǒu shēn wú lù走身无路无路可走。比喻身陷绝境。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公子道:‘今走身无路,只得所天命,早晚是死,不得见你了。’”
míng zhé bǎo shēn明哲保身明哲:明智;通达事理。指洞察事理、聪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也指为了个人得失不坚持原则;与世无争。《诗经 大雅 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chèn shēn cái yī称身裁衣称:适合。按照身材来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南齐书·张融传》:“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
wén shēn duàn fā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长子太伯、虞仲知古人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máng cì zài shēn芒刺在身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身上。形容心中内心惶恐,坐立不安。柳青《创业史》第13章:“他觉得那个姓周的在背后盯住他,使他有如芒刺在身,脊梁骨痒痒,可又不敢回头。”
wú guān yī shēn qīng无官一身轻不做官了,感到一身轻松。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宋 苏轼《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诗:“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
yǔn shēn mí gǔ陨身糜骨犹言粉身碎骨。宋·司马光《乞罢条例司常平使疏》:“德泽汪洋,天隆地厚,非臣陨身糜骨所能报称。”
jiè shēn bào chóu借身报仇见“借交报仇”。明·高启《结交少年场行》:“结交须结游侠儿,借身报仇心不疑。”
shēn míng jù miè身名俱灭谓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晋·桓玄《与刘宰之书》:“孰与头足异处,身名俱灭,为天下笑哉。”
wén shēn jiǎn fā文身翦发见“文身断发”。
jī cái qiān wàn,bù rú bó jì zài shēn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shǒu shēn rú yù守身如玉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也泛指爱护自己的身体。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回:“孩儿守身如玉,岂肯堕入污泥!”
jǐn yǐ shēn miǎn仅以身免指没有被杀或只身逃出了险境。战国 乐毅《报遗燕惠王书》:“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yī shēn liǎng yì一身两役一个人做两件事。《梁书 张充传》:“一身两役,无乃劳乎?”
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 shēn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清 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
cháng shēn yù lì长身玉立玉立:比喻体态修美。形容女子身材苗条、肤色洁白。曾朴《孽海花》第31回:“前一个长身玉立,浓眉大眼……,后一个丰容鬋,光彩照人。”
ān shēn zhī chù安身之处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shēn wú fēn wén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shè shēn chǔ dì设身处地设:假设;处: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宋 朱熹《礼记 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ān shēn lì mìng安身立命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shā shēn zhī huò杀身之祸自身性命遭杀害的大祸。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那知轻举妄动,却有杀身之祸!”
zhù fā wén shēn祝发文身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毂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shā shēn chū shēng杀身出生出:去,离弃。舍弃生命。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忠廉》:“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
shù shēn shòu mìng束身受命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huī shēn mǐn zhì灰身泯智见“灰身灭智”。明·智旭《教观纲宗》:“若灰身泯智,名无余涅盘。”
shēn hòu xiāo tiáo身后萧条形容死后家境冷落、贫困。曾朴《孽海花》第13回:“后来长卿死了,不但身后萧条,还有一笔大亏空,这报销就是直蜚替他办的。”
tiāo shēn fēi zú佻身飞镞只身射箭杀敌。形容杀敌英勇,视死如归。南朝·宋·颜延之《阳给事诔》:“瓒誓命沈城,佻身飞镞。”
yǐ shēn zuò zé以身作则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gōng suì shēn tuì功遂身退谓功成名就之后就退隐不再做官。《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pīn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dùn shēn yuǎn jì遁身远迹犹言避世隐居。宋·叶適《赵孺人墓铭》:“已而久不合,退居山穷水绝处,慕王霸、梁鸿夫妇,赓《麦秀》、《五噫》之歌,将遁身远迹以自娱佚。”
shēn wú zé xíng身无择行谓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孝经·卿大夫》:“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