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yī xiè bǎi lǐ一泻百里 | 见“一泻千里”。 | 唐·韩愈《贞女峡》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
yī xiè qiān lǐ一泻千里 | 江河奔流直下;迅达千里。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流畅。今又喻急剧持续地下降。 | 宋 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
shàng tǔ xià xiè上吐下泻 | 呕吐与腹泻。指人患病。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0回:“化及见军士焦头烂额,后忽然又上吐下泻,一齐病倒,便放声大哭。” |
yín hé dào xiè银河倒泻 | 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 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
dǎo xiá xiè hé倒峡泻河 | 比喻文笔酣畅,气势磅礴。 | 《平山冷燕》第九回:“只那一枝笔,拈在手中,便如龙飞凤舞,落在纸上,便如倒峡泻河,真有扫千军万马之势。” |
yī xiè wāng yáng一泻汪洋 | 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 | 梁启超《谭嗣同传》:“一泻汪洋。” |
xuán hé xiè huǒ悬河泻火 | 见“悬河注火”。 | 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二节:“扫荡无余,犹悬河以泻火。” |
yī xiè wàn lǐ一泻万里 | 见“一泻千里”。 | 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这一条浩浩荡荡的民族革命运动史的洪流,时而显现,时而潜伏,时而迂回旋绕,蓄势不前,时而急转直下,一泻万里。” |
xuán hé xiè shuǐ悬河泻水 | 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 《晋书 郭象传》:“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
xiè shuǐ zháo dì泻水著地 | 水倾泻在地上,随地势而流注。比喻只能任其自然。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漫流,略无正方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