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成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成的成语
成语 解释 出处
bǎi wú suǒ chéng百无所成犹言一事无成。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hǎo mèng nán chéng好梦难成在睡眠时,要想做个好梦也是不轻而易举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难以变成现实。宋·聂胜琼《鹧鸪天·寄李之问》:“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kǔ dǎ chéng zhāo苦打成招严刑拷打,迫使无罪的人冤枉招认。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苦打成招,不得见其天日,是好苦也!”
chí yíng shǒu chéng持盈守成保持已成的盛业。宋·苏辙《<元祐会计>序》:“臣历观前世,持盈守成,艰于创业之君。”
móu shì zài rén,chéng shì zài tiān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yī jiàng gōng chéng wàn gǔ kū一将功成万骨枯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唐·曹松《已亥岁感事》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xiāng fǔ ér chéng相辅而成辅:帮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有你的勇猛进取,就不能无我的审慎周详,这就叫作相辅而成。”
kè hú bù chéng刻鹄不成刻:刻画;鹄:天鹅。刻画天鹅不像倒像鸭子。比喻模仿失败,劝诫人不要好高骛远。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择浅近者读之,还是刻鹄不成类鹜之意。”
diǎn jīn chéng tiě点金成铁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真觉大师灵照》:“问:‘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一点。’师曰:‘还知齐云点金成铁吗?’曰:‘点金成铁,未之前闻。至理一言,敢希垂示!’
tuō kǒu chéng zhāng脱口成章出口便成文章。喻才思敏捷。宋·苏轼《黄州再祭文与可文》:“艺学之多,蔚如秋蒉。脱口成章,粲莫可耘。”
zhuān yù nán chéng专欲难成专欲:个人欲望。单凭个人意愿,事情难以办成。《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cāo hàn chéng zhāng操翰成章操:持,拿;翰:鸟毛,借指毛笔。拿起笔来就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徐幹传》:“幹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宫将文学。”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幹清玄体道,六行修备,聪识洽闻,操翰成章。”
jiā ǒu zì tiān chéng佳偶自天成佳偶:好的配偶;天成:天作之合。指天意安排的美满的婚姻。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
xiōng cán chéng xìng凶残成性凶恶残暴成了本性。形容极其凶狠残暴。
chéng bài dé shī成败得失得:得利。失:失利。成功与失败,得到的与丢掉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步骘传》:“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
xí yǔ xìng chéng习与性成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尚书 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nòng jiǎ chéng zhēn弄假成真弄:耍弄。本来是假意做作;结果竟成了真的。宋 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
chū yán chéng zhāng出言成章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西汉 刘安《淮南子 修务训》:“舜二瞳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xīng xīng zhī huǒ,suì chéng liáo yuán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明·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赖奸徒窜入其中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qí kāi dé shèng,mǎ dào chéng gōng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明·周楫《西湖二集·刘伯温荐贤平浙中》:“所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攻城略地如风卷残云。”
gōng chéng míng suì功成名遂遂;成功。建立了功绩;有了名声。墨翟《墨子 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xiāng fǔ xiāng chéng相辅相成相:互相;辅:帮助;成:促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明·张岱《历书眼序》:“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二者之说始得无蔽。”
hún rán tiān chéng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唐 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阁下负超卓之奇才,蓄雄刚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bǎi rěn chéng jīn百忍成金形容忍耐的可贵。《旧唐书 孝友传 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jī shuǐ chéng yuān积水成渊比喻积小成大。《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àn zhòng mù chéng旦种暮成比喻收效极快。汉·焦延寿《易林》卷九:“旦树椒豆,暮成藿羹。心之所愿,志快意惬。”
jiā chéng yè jiù家成业就谓有了家产。《红楼梦》第十九回:“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
mǎ shàng gōng chéng马上功成指凭武功建国。宋 王安石《嘲叔孙通》诗:“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纶。”
xuè liú chéng qú血流成渠鲜血流成了河。形容死伤的人极多。清 陈忱《水浒后传》:“刘猊丢甲丢盔而走,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又折了二千多兵,退到万庆寺喘急方定。”
shì bái chéng hēi视白成黑视:看。把白色看成黑色。比喻颠倒美丑是非。唐·柳宗元《瓶赋》:“视白成黑,颠倒妍媸。”
xí jiǔ chéng xìng习久成性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尚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yǐ chéng dìng jú已成定局已经形成确定的不可改变的局面或形势。欧阳山《苦斗》:“她脸上露出万事已成定局的神态,只拿一对感激不尽的圆眼睛瞪着大家。”
jù wén chéng léi聚蚊成雷许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飞;发出的声音会像打雷一样响。比喻许多人说一个人的坏话;危害甚大。东汉 班固《汉书 中山靖王刘胜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
jiǔ bìng chéng yī久病成医人病久了;也就像医生一样熟知医理药性。比喻经过多次磨难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 楚 屈原《九间 惜育》:“九折臂而成医兮。”汉 王逸注:“言人九折臂,更历方药,则成良医。”
yī bō wèi chéng,yī bō yǐ zuò一波未成,一波已作一个波浪还没形成,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chéng rén bù zì zài,zì zài bù chéng rén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九卷:“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
duī jī chéng shān堆积成山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形容极多。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目前的历史转变时期,问题堆积成山,工作百端待举,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具有决定的意义。”
yì yǔ chéng chèn一语成谶谶: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一语成谶,就是一句(不好的)话说中了,就是“不幸而言中”(不吉利的事情,诅咒别人似的)。
wú qiǎo bù chéng shū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十分凑巧。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自古道:‘无巧不成书。’恰好有一人从墙下而过。”
shì shā chéng xìng嗜杀成性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sān xǐ chéng guó三徙成国见“三徙成都”。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fǎn mù chéng chóu反目成仇反目:翻转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为仇人;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以致互相成为仇人。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相处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对立。清 曹雪芹《红楼梦》:“甚致怜新弃旧,反目成仇,多着呢?”
jī láo chéng bìng积劳成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同“积劳成疾”。《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hèn tiě bù chéng gāng恨铁不成钢怨恨铁不能被炼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要求严格;恨他不争气;迫切希望他变得更好。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gāo bù chéng dī bù jiù高不成低不就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宋 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hé chéng yī gè zhū gě liàng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毛泽东《组织起来》:“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jì chéng shì shí既成事实既:已经;已然。已经形成事实。唐 杜甫《雨不绝》诗:“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扬如丝飞。”
chéng qún jié huǒ成群结伙犹成群结队。谓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伙伙。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料着安老爷家办过喜事,一定人人歇乏,不加防范,便成群结伙而来,想要下手。”
zuò guān chéng bài坐观成败坐在一边;观察别人的成败;即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持旁观的态度。西汉 司马迁《史记 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
chéng fēng zhī zhuó成风之斫同“成风斤”。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dà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秦·李斯《上书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zhuō yǒu chéng xiào卓有成效卓:卓越;突出。形容成绩效果显著突出。明 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xí yǔ tǐ chéng习与体成习:习惯。长期的习惯将会形成一定的性格《孔丛子·执节》:“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矣。”
shuǐ dào qú chéng水到渠成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宋 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yī suǒ chéng nán一索成男见“一索得男”。宋·王迈《贺陈讲书谋仲诹璋庆》诗:“十为良月阳将长,一索成男喜可知。”
dǎ chéng yī piàn打成一片原指把各种感情或遭遇都看成是同一回事。现多指人与人相互间关系密切;如同一体。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道,打成一片。”
shào nián lǎo chéng少年老成老成:经历多。阅历广。懂得人情事故。人虽年轻;却很老练稳重。汉 赵岐《三辅决录 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guàn yú chéng chǒng贯鱼成宠贯鱼:穿成一串的鱼;宠:宠幸。指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一时龚、孔二贵嫔,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并得贯鱼成宠。”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铁杵磨成针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宋 祝穆《方舆胜览 眉州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mí rán chéng fēng靡然成风同“靡然向风”。《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宋 祝穆《方舆胜览 眉州 磨针溪》:“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gōng chéng yuàn suì功成愿遂事情已经完成,心愿已经了结。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100回:“今已功成愿遂,我复何求,当速去修道,汝不必留我也。”
xiāng shuài chéng fēng相帅成风层层影响成为风气。帅,同“率”。宋·苏辙《龙川别志》上卷:“谏官之势,自此日横,郑公犹倾身下士以求誉,相帅成风,上以谦虚为贤,下以傲诞为高。”
zhāo chéng mù huǐ朝成暮毁形容翻新之速。《宋书 少帝记》:“穿池筑观,朝成暮毁,征发工匠,疲极兆民。”
zhòng yì chéng lín众议成林指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淮南子 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高诱注:“众人皆议平地生林,无翼之禽能飞,凡人信之以为实然也。”
chéng nián lěi yuè成年累月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2回:“我那家左右没甚么可惦记的,平日的没事,还在这里成年累月的闲住着,何况来招呼姑娘呢?”
zǔ zōng chéng fǎ祖宗成法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此皆祖宗成法,至今为不刊之典,然而州县奉行,往往违戾。”
qī bù chéng zhāng七步成章同“七步成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xiāng xí chéng sú相习成俗习:习惯于。相互因袭,而形成一种习俗。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今虽至愚人,悖戾恣睢,其处断一事,责诘一人,莫不辄曰理者,自宋以来,始相习成俗。”
yī chéng bù yì一成不易同“一成不变”。《明史·历志一》:“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力有限……惟合古今人之心思,踵事增修,庶几符合。故不能为一成不易之法也。”
kè shǒu chéng shì恪守成式恪守:谨守。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清史稿·端慧太子永琏传》:“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
dǐng chéng lóng shēng鼎成龙升见“鼎成龙去”。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高庙鼎成龙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来,奔而不朝,盖以叔不拜侄也。”
bù chéng tǐ tǒng不成体统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3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gǎi shì chéng fēi改是成非是:正确的,对的;非:错误的。把正确的改成错误的。指颠倒是非。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俺请受了人几文钱改是成非,似这般所为,碜可可的话取民心髓。”
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一失足成千古恨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sǒng bó chéng shān耸膊成山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宋 陆游《衰疾》:“捉襟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
shě jǐ chéng rén舍己成人舍:放弃;成:成就,成全。指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婚男嫁女,虽父母之心;舍己成人,乃高明之事。”
táo lǐ chéng qī桃李成蹊“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省语。金·元好问《南乡子》词:“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蹊绿渐稠。”
mǐ yǐ chéng chuī米已成炊比喻事已做出,无可挽回。
zhǐ fù chéng qīn指腹成亲孩子尚未出生,在母腹中即由双方家长订立婚约。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俺两家指腹成亲,后来我家生了个女儿,唤做闰香,今年十七岁;他家得了个小厮,唤做庆安,他如今穷了也。”
yōu fèn chéng jí忧愤成疾忧愁气愤得病了。形容极其忧愤。《五代史平话 晋史》:“契丹因晋主招纳吐谷浑,遣使来让(责备),晋主忧愤成疾。”
zhuó yù chéng qì琢玉成器琢:雕琢。比喻经过修磨锻炼,方能成器成才。西汉·戴圣《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wū yān chéng mǎ乌焉成马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周礼 天官 缝人》:“丧,缝棺饰焉汉 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
xiōng yǒu chéng suàn胸有成算犹言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各口进出货物盈虚,以及市价涨跌,庶胸有成算,不为租客所欺。”
sān wǔ chéng qún三五成群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指几个人在一起。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chéng bài lì dùn成败利钝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gù zhí chéng jiàn固执成见见“固执己见”。茅盾《子夜》九:“如果荪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gōng chéng gǔ kū功成骨枯语本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后以“功成骨枯”喻为了一己私利,让其它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语出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zì chéng yī jiā自成一家在某种学术、艺术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体系和风格。也作“自出一家”。唐 刘知几《史通 载言》:“又诗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风雅比兴,非三传所取。”
shā shēn chéng míng杀身成名为正义捐弃生命而赢得美名。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士固有杀身以成名,唯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
chéng jiā lì yè成家立业成家:组成家庭;即结婚;立业:建立事业。指能独立生活或建立某种事业。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定山惟素山主》:“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成家立业。’曰:‘见后如何?’师曰:‘立业成家。’”
yòu yú chéng jiàn囿于成见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是以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rǔ chéng rén yé汝成人耶你当真还算是个人吗?
gōng chéng xíng mǎn功成行满功:世界各地;行:善行。封建迷信指功德成就,道行圆满。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zhuó shǒu chéng chūn着手成春一动手便有了春意。比喻诗人、画家才思高雅;也比喻医生医术高明。着:接触;挨上。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xiōng yǒu chéng lüè胸有成略指胸有已成的策略。清·周亮工《黄母周宜人七轶序》:“江都天人之学,长沙治安之书,摩切已深,胸有成略,足以应当世之所求。”
xí yǐ chéng sú习以成俗俗:习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魏书 高允传》:“虽条旨久颁,而俗不革变。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为下者习以成俗,教化陵迟,一至于斯。”
chéng fó zuò zǔ成佛作祖佛教语。谓修成佛道,成为祖师。亦以喻获得杰出成就。《白雪遗音·马头调·小尼姑》:“成佛作祖待作甚么?陈妙常也曾还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