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mù dāi kǒu zā目呆口咂 | 咂:用舌头抵住牙齿发出的声音。目光发呆,口中发出啧啧声。形容吃惊的样子。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2回:“寨中这些兵卒,多是强盗出身,何曾看见如此礼物,见了个个目呆口咂,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 |
chēn mù qiē chǐ嗔目切齿 | 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段祺瑞马厂誓师》:“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不利于国家也如此。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而孀妃耆博,且不胜其疾首痛心。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而比户编氓,各不相谋,而嗔目切齿。” |
mù zhī yǎn jiàn目知眼见 | 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倒不嫁,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 |
mǎn mù chuāng yí满目疮痍 |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 《辛亥革命 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 |
mù wú quán niú目无全牛 |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mù duàn lín hóng目断鳞鸿 |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 明·张景《飞丸记·誓盟牛女》:“小姐,看你背里沈吟,想是心中明白,何不口传信息,免他目断鳞鸿。” |
xīn cún mù xiǎng心存目想 | 谓凝目注视,用心思索。 | 唐·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覼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
yǐn rén zhù mù引人注目 | 引起别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锣打鼓,引人注目的。” |
mù kōng yī qiè目空一切 | 空: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但他恃着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
lì lì zài mù历历在目 | 历历:清楚、分明。指事物和景象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一座青州城正临在北窗之下,见州里人家,历历在目。” |
mù guāng rú shǔ目光如鼠 | 形容人眼神奸滑。 | 鲁迅《两地书 致许广平112》:“虽然他的目光如鼠,各处乱翻,我有时也有些觉得讨厌。” |
ěr mù gǔ gōng耳目股肱 |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 |
ěr rǎn mù rú耳染目濡 | 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
lìng rén zhǔ mù令人瞩目 | 瞩:注视。使人注视。 | 王朔《动物凶猛》:“那年国际共运在全球、首先在东南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胜利。” |
mù xuàn xīn huā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任道元抬头起来看见,惊得目眩心花,魂不附体。” |
yī zhǐ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mù luàn jīng mí目乱精迷 | 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精,一本作“睛”。 |
mù luàn jīng mí目乱睛迷 | 见“目乱精迷”。 |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 |
mù xuàn shén mí目眩神迷 | 眩:眼花。眼花缭乱,心神不定。形容看到某种景象令人吃惊的样子。 |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场上陈列着有锦绣的,有金银的,五光十色,目眩神迷,顿时吓得出神。” |
mù bù rěn shì目不忍视 | 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钦宗听罢,不好回言,只是暗暗泪落,目不忍视。” |
cháng mù fēi ěr长目飞耳 | 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 管仲《管子 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 |
mù yǔ é shùn目语额瞬 | 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形容处事精明狡猾。 | 明·王志坚《表异录·邑里》:“目语额瞬,言市人精黠也。” |
qīng ěr dài mù倾耳戴目 | 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戴目:仰视。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
qīng ěr zhù mù倾耳注目 | 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
shāng xīn cǎn mù伤心惨目 | 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 | 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
jǔ shì zhǔ mù举世瞩目 | 举:全;瞩目:注视。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 战国 楚 屈原《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国语 晋语》:“则恐国人这瞩目于我也。” |
wàn mù yá zì万目睚眦 | 睚:眼角;眦:眼框;睚眦:瞪眼睛。众人瞪目表示愤怒。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jǔ mù wú qīn举目无亲 |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 | 唐 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
zhòng suǒ zhǔ mù众所瞩目 | 瞩目:注视。为大家所注视。 | 克非《春潮急》:“最近在这块小天地里,虽然又成了众所瞩目的人物,但到底还没经历过大场面,主持过像今天这样上百人的会议。” |
mù tiāo xīn yuè目挑心悦 | 眉眼传情,两心相悦。 | 明·汪道昆《高唐梦》:“说甚么目挑心悦;便教他毛嫱、西子,总非同列。” |
shuǎng xīn yuè mù爽心悦目 | 谓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 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薄雾里错落有致的平田、房子、树木,全如敷了一层蓝灰,一切极爽心悦目。” |
héng méi nǔ mù横眉努目 | 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 后蜀 何光远《鉴戒录》卷十引陈裕诗:“横眉努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供养弄蛇人。”努,一本作“怒”。 |
mù bié huì fēn目别汇分 | 指分门别类。 | 明 宋濂《丽水黄府君墓铭》:“习五经约知其说,尤深于《易》,旁通诸家言,目别汇分,咸得其统绪。” |
mù bù wàng shì目不妄视 | 妄:胡乱。不随便乱看。形容遵守礼制。 | 《仙传拾遗·杨通幽》:“护气希言,目不妄视,绝声利,远嚣尘,则可以凌三届,登太清矣。” |
mù wú xià chén目无下尘 | 下尘:下风,比喻地位低下的人。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高傲,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
mù zhù xīn níng目注心凝 | 犹言全神贯注。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粉蝶》:“阳目注心凝,对烛自鼓;久之,顿得妙悟,不觉起舞。” |
mù shǐ yí lìng目使颐令 | 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贵,摆大架子。 | 《新唐书 王翰传》:“家畜声伎,目使颐令,自视王侯,人莫不恶之。” |
mù xià shí xíng目下十行 | 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 |
gǔ gōng ěr mù股肱耳目 |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股肱:比喻辅佐帝王的大臣;耳目:亲信。比喻得力助手和亲信。 | 《尚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 |
mù xuàn shén yáo目眩神摇 |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 明·郭勋《英烈传》第40回:“今来宝刹,得睹人间未见之珍,天下罕有之物,令人目眩神摇,不知身在何世。” |
shì mù ér dài拭目而待 |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
jǐ zhǐ nǔ zhāng戟指怒目 | 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 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
yáng méi shùn mù扬眉眴目 | 横眉怒目。 |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忽然化出毒龙,口吐烟云,黑天翳日,扬眉眴目,震地雷鸣。” |
guāng cǎi shè mù光彩射目 | 光彩:光泽和颜色;射:照射。形容光泽色彩鲜艳耀眼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第一卷:“几、榻、裙、衣,不知何名,光彩射目。” |
méi qīng mù lǎng眉清目朗 | 眉:眉毛;清:清新;目:眼睛。形容人容貌清秀俊美。 |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真乃是眉清目朗,可怎生流落在村庄深巷。” |
huī huáng duó mù辉煌夺目 | 夺目:耀眼。形容光彩耀眼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回:“只见四壁排列的,都是周彝商鼎,奇巧玩物,辉煌夺目。” |
guāng cǎi duó mù光采夺目 | 形容鲜艳耀眼。同“光彩夺目”。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玉台翠树,光采夺目。” |
yīng zuǐ yào mù鹰嘴鹞目 | 形容外貌奸诈凶狠。 | 于劭溯《月落屋梁》:“那老头有五个儿子,个个鹰嘴鹞目如狼似虎。” |
mù wú zǔ zhī目无组织 | 不顾组织纪律的规定。 | 李晓明《平原枪声》:“这句话把大家可惹翻了,一齐向王二虎开了炮,有的说他‘目无组织’。” |
zhuā gāng dài mù抓纲带目 | 纲:网的总绳,引申为事物的关健环节;目:网眼,引申为次要部分。比喻办事情、做工作的时候要抓住关健环节带动一般。 | |
mù chéng xīn xǔ目成心许 | 目成:以目传情,心意相通。许:允许;许诺。形容男女双方以眉目传情,互通爱慕之意,心里暗暗相许。亦作“目成眉语”、“目成心授”。 | 明·梅鼎祚《玉合记·缘合》:“罗敷知他有夫,不着紧目成心许,虽多梦见,此生应见稀。” |
jué mù wú mén抉目吴门 |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 |
yuān jiān chái mù鸢肩豺目 | 耸肩似鹰,目凶如豺。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梁冀传》:“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 |
méi mù rú huà眉目如画 | 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 |
chī mù hǔ wěn鸱目虎吻 | 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中》:“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
lóng méi fèng mù龙眉凤目 | 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 |
bǐ mù lián zhī比目连枝 | 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 | 元 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 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
liǎng yè yǎn mù两叶掩目 | 如同两片树叶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对事物分辨不清楚。 |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夫两叶掩目,则冥然无睹;双珠填耳,必寂然无闻。” |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不识庐山真面目 |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 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chēng mù jié shé瞠目结舌 |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
mù rǔ ěr rǎn目擩耳染 | 擩:通“濡”,沾染。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 |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耳染,不学以能。” |
miàn mù quán fēi面目全非 | 面目:样子;非:不是。样子跟从前完全不同。形容变化大得很。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陆判》:“濯之,盆水尽赤。举首则面目全非,又骇极。” |
zhòng mù gòng shì众目共视 |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 | 宋 欧阳修《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言一出则万口争传,众目共视,虽欲为私,其势不可。” |
míng mù fán duō名目繁多 | 指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还有学生卫兵,女子精武军,及男女赤十字会,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
méi yǔ mù xiào眉语目笑 | 指以眉目传情。 | 清 袁于令《双莺传》第七折:“今朝何幸聚多娇,偏称是粒面乌纱年少,记歌娘子,与周郎眉语目笑。” |
yǐn rén zhǔ mù引人瞩目 | 瞩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 | 张贤亮《丫头·婆姨》:“也许我孤陋寡闻,我还真不知道出了什么引人瞩目的明星。” |
dòng xīn hài mù动心骇目 | 骇目:使人看了感到惊骇。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 宋·陆游《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王遗墨藏家庙者,今虽仅存,某尝获观,皆奇丽超绝,动心骇目。” |
gāng jǔ mù zhāng纲举目张 |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
mù mù xiāng qù目目相觑 | 同“面面相觑”。 |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我恰才见阿妈和四个叔叔都目目相觑,其中必然暗昧。” |
sǐ yì míng mù死亦瞑目 | 瞑目:闭眼。死而闭眼。指死后没有什么牵挂 | 清·袁枚《与香亭书》:“是即吾家之佳子弟,老夫死亦瞑目矣。” |
yī mù shí háng一目十行 |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cí méi shàn mù慈眉善目 | 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 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
xiān yàn duó mù鲜艳夺目 | 色彩鲜美艳丽,十分引人注目。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底下绿裤红鞋,鲜艳夺目。” |
chù mù jiē shì触目皆是 |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 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
qiǎo zuò míng mù巧作名目 | 巧立名目。 | 宋·苏轼《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今来计会六色人户故免役钱,正与添钱无异,虽巧作名目,其实一般。” |
fán xīn juàn mù烦心倦目 | 烦:烦躁,烦恼;倦:厌倦。烦闷的心情,倦怠的眼睛。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穴。” |
mù bù jiāo jié目不交睫 | 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闭眼。没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 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上》:“陛下在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目不交睫,睡不解衣冠。” |
yī mù wǔ xíng一目五行 | 犹一目十行。 | 《辽史·杨遵勖传》:“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判决如流。” |
yáng méi shùn mù扬眉瞬目 | ①犹横眉怒目。②一举眉,一转眼。形容时间极短。③倾心注目。④沾沾自喜貌。 |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行如奔电,骤如飞旋,扬眉瞬目,恐动四边。” |
yù qióng qiān lǐ mù,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要远望千里就要登更高的一层楼。比喻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nù mù qiè chǐ怒目切齿 | 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愤恨之极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 | 晋 刘伶《酒德颂》:“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
dèng mù jié shé瞪目结舌 |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 清 黄轩祖《游梁琐记 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 |
zhù wǒ zhāng mù助我张目 | 张目:睁大眼睛,比喻张扬气势。比喻得到别人的赞助,声势更加壮大。 |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墨翟不好伎,何为过朝歌而回车乎?足下好伎,值墨翟回车之县,想足下助我张目也。” |
cū yǒu méi mù粗有眉目 | 粗:大略;眉目:比喻头绪。刚刚有点头绪。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7回:“办理粗有眉目,即回京复命去了。” |
ěr wén mù dǔ耳闻目睹 |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见亲眼看到。 | 鲁迅《呐喊 一件小事》:“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
mù pàn xīn sī目盼心思 | 盼:看。眼睛顾盼,心中思念。形容十分思念。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余庆记·深闺幽思》:“你那里好风光,目盼心思,时刻何曾放。” |
bì mù sāi cōng闭目塞聪 | 聪:听觉敏锐,这里指听觉。闭着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亦作“闭目塞听”、“闭明塞聪”、“闭目掩耳”。 | 汉·王充《论衡·自纪》:“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
míng mù zhāng dǎn明目张胆 | 张胆:放大胆量。原来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现在形容干坏事毫无顾忌;公开放肆。 | 《晋书 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
níng rán zhāng mù狞髯张目 | 犹言吹胡瞪眼。形容暴怒。 | 清·王韬《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曾贼知军门自至,突出欲擒之,狞髯张目,勇气百倍,直呼军门名。” |
miàn mù zhēng níng面目狰狞 | 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 |
zhē rén ěr mù遮人耳目 | 玩弄手法,掩盖真相。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又何尝有什么丑处!可见装点造作总难遮人耳目。” |
mù mí wǔ sè目迷五色 | 迷:迷乱;五色:指各种颜色。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辨不清本质所在。 | 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méi mù chuán qíng眉目传情 | 用眉眼的活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意。常用来形容用眼色表示爱情。参见“眉来眼去”。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 |
kǒu fèi mù chì口沸目赤 | 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言人之非,嗔目扼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
bài ěr fàn mù稗耳贩目 | 比喻见闻浅薄的人。 |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 |
hún fēi mù duàn魂飞目断 | 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远看时意散心惊,近睹者魂飞目断。” |
mù jī ěr wén目击耳闻 | 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 《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
gāng mù bù shū纲目不疏 | 比喻法令细密。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刘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阶下纲目不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