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所的成语
成语 解释 出处
suǒ jiàn suǒ wén所见所闻看到的和听到的。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hé suǒ bù yǒu何所不有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宋·周密《齐东野语·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檄,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未可以见闻所未及,遂以为诞也。”
yī wú suǒ néng一无所能一点没有能耐(能:能力;本领)。清 钱泳《履园丛话》:“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yǒu suǒ zuò wéi有所作为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gè qǔ suǒ xū各取所需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巴金《在尼斯》:“读者们不是一块铁板,他们有各人的看法,他们是‘各取所需’。”
wú suǒ bù bèi无所不备没有什么不具备的。《旧唐书·霍王元轨传》:“夫人有短,所以见其长,至于霍王,无所不备。”
zhēng jié suǒ zài症结所在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事情或问题的关键所在。清·江藩《汉学师承记·阎若璩》:“沈潜二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英雄所见略同所见:所见到的,指见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见解基本相同同。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晋 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rén suǒ gòng zhī人所共知人人都知道。宋 朱熹《封建》:“百于古今之变,利害之实,人所共知而易见者,亦复乖戾如此。”
jiàn suǒ bù jiàn见所不见见“见所未见”。汉·扬雄《法言·渊骞》:“七十子之于仲尼也,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文章亦不足为矣。”
suǒ tú bù guǐ所图不轨图:图谋;轨:比喻规矩,法度。指图谋做不合法或不正当的坏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会董卓乘虚,所图不轨。”
xīn suǒ wèi wēi心所谓危危:危险。心里觉得有危险。指个人对情况和问题的主观认识。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其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所谓危,亦以告也。”
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āi精诚所加,金石为开精诚:至诚,真心诚意;加:施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属和石头毁坏。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yī wú suǒ qǔ一无所取原指一点都没拿。后也形容什么都未得到。《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松之注:“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
wú suǒ cuò shǒu无所措手见“无所错手足”。《宋史·韩琦传》:“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
wéi suǒ yù wéi唯所欲为随心所欲,任意而为。语本《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语出《隋书·天文志上》:“扞铜仪呴所以准验辰历,分考次度,其于揆测,唯所欲为之者也。”
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rèn suǒ yù wéi任所欲为任:听凭;所欲为:想要做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又多是土棍青皮,平时鱼肉乡愚,无恶不作,到这时候有了护符,更是任所欲为的了。”
lì suǒ néng jí力所能及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唐 裴铏《传奇 韦自东》:“殿于宏壮,林泉甚佳,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似驱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bǎo shí zhōng rì,wú suǒ shì sh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
gè yǐ suǒ cháng,xiāng qīng suǒ duǎn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轻:轻视。各人以自己的长处去轻视别人的不足。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tóu qí suǒ hào投其所好投合对方的爱好;有巴结讨好的意味。投:投合;迎合;好:爱好;喜好;所好:喜好的事物。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富翁见说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
fěi yí suǒ sī匪夷所思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周易 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wú suǒ bù kě无所不可没有什么不可的。东汉 班固《汉书 灌夫传》:“蚡事魏其无所不可。”
bù zhī suǒ yán不知所言见“不知所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zài suǒ bù xī在所不惜惜:吝惜。决不吝惜。清 金念劬《避兵十日记》:“果能摆城固守,区区民房原在所不惜。”
suǒ xiàng pī mí所向披靡风所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所向:指风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梁书 萧确传》:“钟山之役,确苦战,所向披靡,群虏憚之。”
mí suǒ dǐ zhǐ靡所底止谓没有止境。《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bǎi wú suǒ jì百无所忌百:一切;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5卷:“药成之后,百无所忌。”
qiǎng rén suǒ nán强人所难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清 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jìn qí suǒ cháng尽其所长尽:全部用出;长:特长,擅长。把所擅长的东西全部发挥出来。《北史·齐本纪上》:“每山园游宴,必见招携;执射赋诗,各尽其所长,以为娱适。”
jí rén suǒ jí急人所急别人有困难时,设法给予帮助。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9回:“要讲急人之急,正该或多或少叫家人立刻拿出银子来,当面给了他,打发他走,何等爽快!”
gè jìn suǒ néng,àn láo fēn pèi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wú jì suǒ nài无计所奈同“无计奈何”。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我今日无计所奈,砍了这一束荆枝,负在背上,回山寨见俺公明哥哥去也呵。”
zì xīn suǒ yù恣心所欲恣:放纵。恣纵己意,心想事成。《梁书·中天竺国传》:“其宫殿皆雕文镂刻,街曲市里,屋舍楼观,钟鼓音乐,服饰香华,水陆通流,百贾交会,奇玩珍玮,恣心所欲。”
yòng fēi suǒ xué用非所学使用中需要的本领,与学习中得到的东西不一致。《明史·叶伯巨传》:“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学。”
wú suǒ wèi jì无所畏忌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汉·班固《汉书·王尊传》:“专权擅势,大作威福,纵姿不制,无所畏忌,为海内患害。”
qián suǒ wèi yǒu前所未有以前从未有过的。表示某种新出现的事物。宋 徐度《却扫编》下卷:“而邓枢密洵武以少保领院而不兼节钺,前所未有也。”
jīng chéng suǒ zhì精诚所至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lǐ suǒ dāng rán理所当然当然:应当如此。从道理上讲应当这样。隋 王通《文中子 魏相篇》:“非辩也,理当然耳。”
bù zhī suǒ kě不知所可可:合宜,好。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不想这番好意把个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时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
dà shì suǒ qū大势所趋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
wú suǒ shì shì无所事事无:没有;事事:从事某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明 归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无所事事。”
suǒ zuò suǒ wéi所作所为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shì cái shì suǒ适材适所谓办事能力与所安排的工作位置或场所相当。郭沫若《北伐途次》:“本来是在面坊里住惯了的老马又落到面坊里,也算得是适材适所。”
suǒ fèi bù zī所费不资不资:资财无法计算。靡费资财无数。《元史·泰定帝纪一》:“壬申,御史台臣言:‘廉访司莅军,非世祖旧制,贾胡鬻宝,西僧修佛事,所费不资,於国无益,并宜除罢。”
gè yǒu suǒ hào各有所好好:爱好。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指人的爱好出自人的本性,只应听其自然。唐·萧颖士《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缅怀云岩路,欲往无由缘;物各有所好,违之伤自然。”
bù zhī suǒ cóng不知所从不知怎么办。形容拿不定主意。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wú suǒ bù néng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一:“近岁迎紫姑者极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予屡见之,多自称蓬莱谪仙,医卜无所不能,棋与国手为敌。”
qíng zhī suǒ zhōng情之所钟钟:汇聚,专注。指痴情所向,十分专注。《晋书·王衍传》:“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zài suǒ bù miǎn在所不免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昼为校课所迫,仅以夜间偷闲赶译,草率之处,在所不免。”
yī shí suǒ ān衣食所安安:养;所安:养生的东西。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suǒ xiàng wú qián所向无前所指向的地方,谁也阻挡不住。《三国志·魏志·鲜卑传》裴松之注引《魏书》:“年十四五,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骑追击,所向无前,悉还得所亡。”
zài suǒ zì chǔ在所自处处:安排。人处世应该争取有利的环境。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使自己适应环境。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shí mù suǒ shì,shí shǒu suǒ zhǐ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wú suǒ shī qí jì无所施其技没有办法施展其伎俩手段。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奴仆》:“虽狡狯,与李成寸步不离,他亦无所施其技。”
dà shī suǒ wàng大失所望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bù dé qí suǒ不得其所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与歌咏,各言其情。”
gè dé qí suǒ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周易 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wú suǒ wèi dàn无所畏惮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
suǒ shèng wú jǐ所剩无几剩:余留下来的。剩下的没有多少了。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好在所剩无几,待我念完,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或者得其梗概,也未可知。”
xué wú suǒ yí学无所遗遗:遗漏。形容学识渊博,无所不知。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bù zhī suǒ wéi不知所为为:做。不知道该怎么办。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桓子不知所为。”
chǐ yóu suǒ duǎn,cùn yóu suǒ cháng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lǎo yǒu suǒ zhōng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bù zhī suǒ yún不知所云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jǐ zhī suǒ bù ān,wù shī yú rén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施:加,给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bù zhī suǒ chū不知所出①不知道从哪里来的。②不知道该怎幺办。《文选 宋玉<高唐赋>》:“卒愕异物,不知所出。”李善注:“不知所从来。”
yǒu suǒ shì ér bù kǒng有所恃而不恐恃:倚仗;恐:害怕。因为有所依仗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但是仍然需要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以备白色恐怖到来时有所恃而不恐。”
zài suǒ bù cí在所不辞辞:推辞。表示全部接受;决不推辞。邹韬奋《经历》:“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任何个人的艰险,是在所不辞的。”
suǒ fèi bù zī所费不赀花费的钱财不计其数。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7回:“这倭夷,远隔重洋,国王是个女主,先前嗣位,年纪尚轻,所喜事的人,闹了二十余年,所费不赀,渐渐追悔。”
bù zhī sǐ suǒ不知死所所:处所。不知道死在那里。宋·孔平仲《续世说·尤悔》:“庄宗迫之出站,德威谓其子曰:‘吾不知死所矣!’父子俱战没。”
yī wú suǒ cháng一无所长没有一点专长。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胜未有所闻,是先生于文武一无所长也。”
jì wú suǒ chū计无所出计:计策,办法。想不出什么办法。《晋书 顾荣传》:“兄弟姻娅盘固州郡,威逼士庶以为臣仆,于时贤愚计无所出。”
mò zhī suǒ wèi莫知所谓莫: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宣室记》:“士真愈不悦,瞪顾攘腕,无向时之欢矣。太守惧,莫知所谓。”
fú xī huò suǒ fú,huò xī fú suǒ yǐ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指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suǒ jiàn lüè tóng所见略同所持的见解大致相同。明·唐顺之《与王芳湖中丞书》:“愚意方欲经营,而来叙适反,此岂古谓所见略同者乎!”
liú lí shī suǒ流离失所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金史 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zhì zhě suǒ jiàn lüè tóng智者所见略同智者:聪明有智慧的人;略:大致。指有见识者所持见解大致相同。晋·虞溥《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
yù wàng suǒ guī誉望所归誉:名誉;望:声望;归:归向。指声誉所托为众人所敬仰。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卢钦兼掌,誉望所归,元集兹日。”
wú suǒ wèi jù无所畏惧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魏书 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cóng wú suǒ hào从吾所好从:听从,顺从;吾:我。遵从我的爱好行事。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mí suǒ shì cóng靡所适从不知何所依从。明·张居正《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或拟议不定,靡所适从。”
yī wú suǒ dé一无所得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汉 焦赣《易林》:“步走逐鹿,空无所得。”
wú suǒ bù róng无所不容没有什么不能容纳。极言其宽广。《魏书》:“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
sǐ dé qí suǒ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地方。《魏书 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bù zhī suǒ cuò不知所厝同“不知所措”。晋·庚亮《让中书令表》:“忧惶屏营,不知所厝。”
tú suǒ niú yáng屠所牛羊比喻临近死亡的人。《大涅磐经·迦叶品》:“如囚趋市,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
zé yǒu suǒ guī责有所归谓责任有所归属。明·王守仁《行江西布按二司看守宁府库藏》:“二司掌印官并该道分巡官,不时巡视闸点,毋得视常虚应故事,傥致疏失,责有所归。”
hé suǒ bù wéi何所不为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为。《南史·孔琇之传》:“有小儿,年十岁,偷刈邻家稻一束,琇之付狱案罪,或谏之,琇之曰:‘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
wú suǒ cuò shǒu zú无所措手足手脚没有地方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
mǐ suǒ bù wéi靡所不为靡:无,没有;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8回:“男好女犹可言也,女好男,遂至无耻丧心,灭伦败纪,靡所不为,如武后、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是也。”
yōu liè dé suǒ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duó rén suǒ hào夺人所好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恁须不夺人所好。”
shǐ liào suǒ jí始料所及料:料想,估计;及:达到。指当场已料到。《中国的西北角·成兰纪行一》:“人事的变化,往往非始料所及。”
suí xīn suǒ yù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听任;欲:想要。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wú suǒ cuò shǒu zú无所错手足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是好。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
jìn qí suǒ néng尽其所能能:能力。把所有本事都用上。
shí mù suǒ shì十目所视见“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