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diū xīn luò yì丢心落意 | 放心。 | 沙汀《淘金经》:“表婶婶显出一副丢心落意的神情。” |
ē yì gǒu hé阿意苟合 | 阿:迎合,曲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 | 东汉 班固《汉书 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赞》:“阿意苟合,以说其上。” |
kè yì qiú gōng刻意求工 | 刻意:用尽心思;工:精致、完好。用尽心思使文章或工艺品更精巧。 | 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二卷:“此等词语浅情深,妙在字句之表,便觉刻意求工,是无端多费气力。” |
yán hé yì shùn言和意顺 | 言语和顺,情意相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又第九十八回:“但愿他们两口儿言和意顺,从此老太太也省好些心。” |
kuài yì dāng qián快意当前 | 快意:爽快舒适。指痛快一时。 | 《史记·李斯列传》:“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
tú luàn rén yì徒乱人意 | 意:心情。只会扰乱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 | 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
xīn huī yì lěng心灰意冷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
jiǎ qíng jiǎ yì假情假意 | 虚假的情意,不是真心实意。 | |
dī xīn xià yì低心下意 | 谓小心谨慎、专注不移。 | 《朱子语类》卷四四:“下学是低心下意做,到那做得超越,便是上达。” |
zhān qíng gù yì瞻情顾意 | 因有交情而互相照应或通融。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关碍处。” |
màn bù jīng yì谩不经意 | 谓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谩,通“漫”。 | 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事疏》:“今谓皇上谩不经意,一切委之于臣,何其敢于厚诬皇上邪?” |
quán xīn quán yì全心全意 | 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保留。 | 茅盾《鼓吹集》:“体验生活的时候,就应该全心全意生活,把找题材的心思完全搁起来。” |
yì lǎn xīn yōng意懒心慵 | 懒、慵:怠倦,消沉。心情怠倦消沉。亦作“意慵心懒”。 | 元·季子安《粉蝶儿·题情》套曲:“这些时意懒心慵,闷恹恹似痴如梦。” |
yù yì shēn cháng寓意深长 |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 宋 沈作喆《寓简》卷一:“诗之作也,其寓意深远,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
cí bù dǎi yì词不逮意 | 犹言词不达意。 | 清·龙启瑞《覆唐子实书》:“嗣有四乡联团之议,曾泐数行奉达,仓卒中词不逮意。” |
yáng yáng dé yì洋洋得意 | 形容神气十足,非常得意。 | 宋 朱淑真《春上亭上观鱼》:“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
xīn láo yì rǎng心劳意攘 | 犹心慌意乱。 | 元·刘庭信《端正好·金钱问卜》:“一见了神魂飘荡,不由我心劳意攘。” |
zhēn qíng shí yì真情实意 | 真实的情意。 | 明·李东阳《求退录·诗话》:“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真情实意,喑合而偶中,固不待于教。” |
yì qiè yán jìn意切言尽 | 意:心愿,意向。心意恳切,言辞毫无保留。 | 唐·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意切言尽,神识不昏。” |
chéng xīn zhèng yì诚心正意 | 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皇天有意为斯文,教人从诚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齐家治国为标准。” |
shēng yì àng rán生意盎然 | 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 |
xīn yuán yì mǎ心猿意马 |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
chūn yì àng rán春意盎然 | 意:意味;盎然:洋溢;深厚。春天的意味正浓。 | 季羡林《难忘的一家人》:“此时宴会厅里,必然是笑声四起,春意盎然,情谊脉脉,喜气融融。” |
chuàng yì zào yán创意造言 | 犹立意遣词。 | 唐·李翱《答朱载言书》:“六经之词也,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
xīn máng yì luàn心忙意乱 | 犹心慌意乱。 | 明·郭勋《英烈传》第21回:“要有心忙意乱光景,倘或迟误,枭首示众。” |
xīn máng yì jí心忙意急 | 犹心慌意乱。 | 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一折:“见一人急高呼骤征踠,慌的我兜战马急回还,心忙意急将人盼。” |
yì jí xīn máng意急心忙 | 心中着急慌忙。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崇应彪见父亲败走,意急心忙,慌了手脚。” |
yì luàn xīn máng意乱心忙 | 犹心忙意乱。 | |
xīn láo yì rǒng心劳意冗 | 同“心劳意攘”。 | 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昨夜个愁没乱更长漏永,今日个神恍惚心劳意冗。” |
shén gōng yì jiàng神工意匠 | 形容建筑、绘画等构思精妙,非人力所能为。 | 赵朴初《平等院》诗:“岂只是象教庄严继盛唐?更别有神工意匠。” |
liǎng yì sān xīn两意三心 | 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见不坚定。 | 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似怕人知道我们曾相识,两意三心,把旧时的好话都撇在一边。” |
duàn zhāng qǔ yì断章取意 | 见“断章取义”。 | 唐·张鷟《游仙窟》:“断章取意,唯须得情,若不惬当,罪有科罚。” |
qíng tóu yì qià情投意洽 | 谓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 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三人谈笑饮酒,正说得情投意洽,忽见抱琴进来道:‘外面刘相公来访。’三人听见,各不欢喜。” |
xīn zhī qí yì心知其意 | 意:意义。心中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艺的要领。 | 《史记 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
chū hū yì biǎo出乎意表 | 出于意料之外。 | 鲁迅《彷徨·伤逝》:“我想只要离开这里,子君便如还在我的身边;至少,也如还在城中,有一天,将要出乎意表地访我,像住在会馆时侯似的。” |
xiān yì xī zhǐ先意希旨 | 同“先意承志”。 | 唐·陈鸿《长恨歌传》:“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
zhì jiāo yì mǎn志骄意满 | 形容得意骄傲。 | 《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贲志骄意满,不复顾虑。” |
qiǎn cí zào yì遣词造意 | 同“遣辞措意”。 | 吴晗《学习集·葬花诗和<白头吟>》:“虽然文字不同,但遣词造意,却是有一脉相通之处的。” |
hóng yì miào zhǐ闳意妙指 | 见“闳意眇指”。 | 清·龚自珍《六经正名》:“《孝经》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泛滥,无大疵,无闳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录中,与《坊记》、《缁衣》、《孔子闲居》、《曾子天圆》比,非《中庸》、《祭义》、《礼运》之伦也。” |
cí bù yì dài辞不意逮 | 辞:言词;逮:及,到。指言词不能把意思表达出来。 | 宋·刘学箕《<松江哨遍>词序》:“至欲作数语以状风景胜概,辞不意逮,笔随句阁,良可慨叹。” |
chūn yì lán shān春意阑珊 | 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 南唐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guǎ qíng báo yì寡情薄意 | 缺少情意。 | 《水浒传》第一一○回:“公孙胜道:‘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今来仁兄功成名遂,只得曲允。’” |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醉翁之意不在酒 | 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qū yì féng yíng曲意逢迎 | 违背自己心意讨好别人。 | 宋 叶绍翁《四朝见闻录》:“如用兵之茉,不惟不能沮止,乃从而附合,曲意逢迎,贻害生民,恬不知恤。” |
yǒu yì wú yì有意无意 | 又像是有意的,又像是无意的。存心与不经意。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
chéng yì zhèng xīn诚意正心 | 诚:真心实意;正:纠正。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
yán kuáng yì wàng言狂意妄 | 妄:胡乱。说话放肆,思想狂妄。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杜少陵》:“歜上书之明年,言狂意妄,圣天子不赐镬樵全生,弃逐岭表。” |
xīn huāng yì luàn心慌意乱 | 心里慌乱;没有主意。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
qǔ yì yíng hé曲意迎合 | 同“曲意逢迎”。 |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又有一等巧于钻营,专工窥探上司之性情嗜好,曲意迎合。” |
xīn fán yì rǒng心烦意冗 | 同“心烦意乱”。 | 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儿呵,暂时间月直年空,好将息你这心烦意冗。” |
zhì dé yì mǎn志得意满 | 志向意愿都得到满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 | 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厄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
bù yǐ cí hài yì不以词害意 | 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
dé yì bù yí zài wǎng得意不宜再往 | 得意:称心如意;宜:适宜。称心如意的事不要再干第二次。指做事应有所节制,适可而止。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回:“包公摇头道:‘得意不宜再往,待我细细思索便了。’” |
pò wán yì ér破玩意儿 | 低劣的技艺;低劣的对象。 | 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他妈的,什么破玩意儿!是人喝的吗?” |
shén mí yì duó神迷意夺 | 谓精神迷乱,情思恍惚。 | 唐·裴铏《传奇·昆仑奴》:“生归达一品意,返学院,神迷意夺,语减容沮,恍然凝思,日不暇食。” |
yì qì zì dé意气自得 | 意气:意态,气概;自得:自觉得意。形容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样子。 | 《魏书·北海王子颢传》:“兄颢入洛,成败未分,便以意气自得为时人所笑。” |
yì qì xiāng tóu意气相投 | 意气:志趣和性格。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 | 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
hào xué shēn sī,xīn zhī qí yì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 深:深入。爱好学习并能深入思考,心里就懂得了其中的意义。 | 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
xīn huāng yì jí心慌意急 | 同“心慌意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灯又半明半灭,又看见玉姐吊在梁间,心慌意急。” |
chéng qí bù yì乘其不意 | 乘:趁,因;意:猜想,意料。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动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 |
qǔ yì chéng yíng曲意承迎 | 同“曲意逢迎”。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九郎》:“生曲意承迎,笑问所来。” |
yì lǎn xīn huī意懒心灰 | 犹心灰意懒。 | 元·乔吉《乔梦符小令·玉交枝·头适二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
wāi xīn xié yì歪心邪意 | 谓心术不正。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总不听我的话,倒叫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狐媚魇道的。” |
bù yǐ wéi yì不以为意 |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
lǐ qīng rén yì zhòng礼轻人意重 | 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 元 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
cí yán yì zhèng辞严意正 | 同“辞严义正”。 | 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 |
gù yì diāo nàn故意刁难 | 指有意为难别人。 | 浩然《艳阳天》第28章:“他明知道这个可恶的老头子在故意刁难人,既不能发火现原形,又不知怎么回答好。” |
shì qíng lǜ yì适情率意 | 犹言放任情意。 |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适情率意,旁若无人。” |
xiàng xīn shì yì像心适意 | 随心所欲。 | 清·张南庄《何典》第八回:“[畔房小姐]自恃是太师爷的女儿,凡事像心适意,敢作敢为。” |
xǐ xīn gé yì洗心革意 | 革:改变。洗去邪恶的想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 | 《周书·苏绰传》:“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
yán yǒu jìn ér yīn yì wú qióng言有尽而音意无穷 | 语言有穷尽而含意没有穷尽。指诗文等蕴含着深刻含义。 |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赋》:“故知词也者,言有尽而音意无穷也。” |
zī yì wàng wéi姿意妄为 | 任意胡作非为,常指极端地固执己见和偏爱自己的习惯,常含有一种几乎难以抑制的反复无常的意味。 | |
xián wài zhī yì弦外之意 | 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 《南史 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
zhǐ kě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
yì qì gāo áng意气高昂 | 意态和气慨雄健的样子。 | |
měi yì yán nián美意延年 | 对一切乐观的人,能够健康长寿。 | 先秦 荀况《荀子 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 |
wǔ xīn liù yì五心六意 | 指三心二意。 | 汉 焦赣《易林 睽之随》:“五心六意,歧道多怪,非君本志,生我恨悔。” |
xiàng xīn rú yì像心如意 | 顺心如意。 | 《黄金世界》第一回:“只要于己有一丝的好处,且把良心歪到半边,千方百计,竭力钻谋,便像心如意了,还不住手。” |
qì mǎn yì dé器满意得 | 骄傲自大、得意忘形貌。 |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
róu qíng mì yì柔情密意 | 谓温柔亲密的情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如今悬空在宝玉屋内,虽说宝玉仍是柔情密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
yù yì shēn yuǎn寓意深远 |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 宋 沈作喆《寓简》卷一:“诗之作也,其寓意深远,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
shí běn shēng yì蚀本生意 | 赔本的买卖。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 |
hóng qíng lǜ yì红情绿意 | 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 宋 文同《约春》诗:“红情绿意知多少,尽入泾川万树花。” |
dé yì mén shēng得意门生 | 最受老师欣赏的学生。门生;古代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他虽和咱们满洲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 |
dī qíng qǔ yì低情曲意 | 谓对不住,不得已。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今日鲁肃低情曲意,暂取荆州,以为救民之急;待仓廪丰盈,然后再献与将军掌领。” |
sì yì wàng wéi肆意妄为 | 妄:胡乱,非分的,出了常规的。妄为:胡作非为。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亦作“肆意妄行”。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0回:“故令天媳管束,督做女工之事,非纵之使毫无忌惮,肆意妄为也。” |
chū yú yì biǎo出于意表 | 谓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 唐·张读《宣室志》卷四:“一夕,风月晴莹,有扣门者,出视之,见一丈夫,衣冠甚伟,仪状秀逸。乔延入与坐,谈议朗畅,出于意表。乔重之,以为人无及者。” |
wú běn shēng yì无本生意 | 没有成本的买卖。 | 艾煊《大江风雷》第一部:“强盗是官土匪,又是无本生意,连蒋委员长也是嘴上不讲心里暗暗称赞。” |
dé yì wàng xiàng得意忘象 | 谓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 | 唐·梁肃《止观统例议》:“非夫聪明深达,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 |
kāi xīn xiě yì开心写意 | 写:通“泻”,宣泄。开诚相待,披露心意。 | 唐·李白《扶风豪士歌》:“愿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
yì wàng yǐ guò意望已过 | 已经超出了原先的愿望。 | |
gōng qí wú bèi,chū qí bù yì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其:敌方;意:意料。乘敌方没有防备突然攻击,行动出乎对方意外。 | 春秋·齐·孙武《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diǎn tóu huì yì点头会意 | 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 | 《水浒传》第七二回:“柴进唤燕青,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燕青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 |
xīn lǐng yì huì心领意会 | 见“心领神会”。 | 邹韬奋《经历》:“他们不许用帝国主义,所以各报遇着这个名词,总是写作‘××主义’,读者看得惯了,也就心领意会。” |
cí bù dá yì辞不达意 | 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 宋 罗烨《醉翁谈录 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不才,辞不达意。” |
bàn xīn bàn yì半心半意 | 半:不完全。不充分地或不完全地,不十分热心地,只是敷衍应付。 | 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
yì dé zhì mǎn意得志满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亦作“志得意满”。 |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 |
sì yì héng xíng肆意横行 | 肆意: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亦作“肆虐横行”。 | 宋 欧阳修《再论置兵御贼札子》:“数千里内,杀人放火,肆意横行,入州入县,如入无人之境。” |
cái shū yì guǎng才疏意广 | 疏:粗疏;广:广大。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
shī qíng huà yì诗情画意 | 原指诗歌绘画所蕴含的情感、意境。也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物。 | 宋 周密《清平乐 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