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shí shǒu zhēng zhǐ十手争指 | 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语本《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diǎn zhǐ cè jiǎo点指莋脚 | 见“点手莋脚”。 | |
hóng yì miào zhǐ闳意妙指 | 见“闳意眇指”。 | 清·龚自珍《六经正名》:“《孝经》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泛滥,无大疵,无闳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录中,与《坊记》、《缁衣》、《孔子闲居》、《曾子天圆》比,非《中庸》、《祭义》、《礼运》之伦也。” |
shí zhǐ dà dòng食指大动 | 原指有美味可吃的预兆,后形容看到有好吃的东西而贪婪的样子。 |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 |
zhǐ fù wéi qīn指腹为亲 | 孩子尚未出生,在母腹中即由双方家长订立婚约。 | 《魏书·王宝兴传》:“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 |
è bì niè zhǐ扼臂啮指 | 扼:用力掐;啮: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 | 东汉 王充《论衡 感虚》:“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扼臂以呼汝耳。’” |
qiān fū suǒ zhǐ,wú bìng ér sǐ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 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 | 东汉·班固《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 |
fā zòng zhǐ shì发纵指示 | 发:发现;纵:放纵,也通“踪”。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暗中操纵指挥。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
zhǐ fù cái jīn指腹裁襟 | 指腹:双方父母为腹中的胎儿预订婚姻;裁襟: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 | 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说道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 |
zhǐ shǒu dùn jiǎo指手顿脚 | 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抢到她面前,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
zhǐ rì chéng gōng指日成功 | 谓不久即可成功。 |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
zhǐ diǎn jiāng shān指点江山 | 指点:批评;江山:指国家。指批评国家大事。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zhǐ tiān wéi shì指天为誓 | 见“指天誓日”。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
rú bì shǐ zhǐ如臂使指 | 好像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调动得心应手。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
zhǐ zhe hé shàng mà zéi tū指着和尚骂贼秃 | 表面骂第三者,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 | |
liǎo rú zhǐ zhǎng了如指掌 |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
yán jìn zhǐ yuǎn言近指远 | 见“言近旨远”。 | 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奭疏:“言辞之近而指意远者,乃为善言者也。” |
zhǐ qīn tuō gù指亲托故 | 指为亲戚,假托故旧。谓攀附有权势的人。 |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指亲托故厮还,趋时附势故相干。” |
yí zhǐ fēng shǐ颐指风使 | 犹言颐指气使。 | 《元典章·户部二·使臣》:“累年以来,朝廷使臣以致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内外诸衙门一切出使臣人等,每到外路,挟恃威势,颐指风使,外路官司抑曲将迎,恐咈其意。” |
zhǐ fāng huà yuán指方画圆 | 谓谈论时以手指比画。 | 明·宋濂《王府君墓志铭》:“或共其议论,辄掀眉吐气,指方画圆,滚滚数千言不休。” |
zhǐ xiá zào xì指瑕造隙 | 犹言寻找事端,制造分裂。瑕,玉上的斑点。隙,裂缝。 | 宋·朱熹《少帅魏国张公行状下》:“彼或内变既平,指瑕造隙,肆无厌之欲,发难从之请,其将何词以对?” |
fà zhǐ zì liè发指眦裂 | 头发向上竖起;眼眶也裂开。形容极度悲伤;愤怒。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liù bì niè zhǐ搤臂啮指 | 指至孝之人与父母心相感应。 | |
zhǐ huà kǒu shòu指画口授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清·查继佐《罪惟录·徐光启传》:“盖四十年耳治目营,指画口授惟此,他无及也。” |
héng méi lěng duì qiān fū zhǐ,fǔ shǒu gān wéi rú zǐ ni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横眉:怒目而视;千夫指:众人都指责;孺子牛:甘为为人服务的人。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 | 鲁迅《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rǎn zhǐ chuí xián染指垂涎 | 形容急欲攫取,十分贪馋。垂涎,流口水。 | 《元史·郝经传》:“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凯觎神器,染指垂涎。” |
shì rì zhǐ tiān誓日指天 | 见“誓天指日”。 | 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沥肝碎首,无以鸣冤,誓日指天,莫能伸曲。” |
páng zhǐ qǔ yù旁指曲谕 | 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 | 宋·王禹偁《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知属吏过失,未尝面言,必因公宴引数十年前事,曰某人尝为某过得某罪,旁指曲谕,微警戒之。” |
cí yuē zhǐ míng词约指明 |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 汉·桓宽《盐铁论·水旱》:“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 |
zhǐ gù jiān shì指顾间事 | 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这时奉系军阀老巢的攻破,郭部亦操左券,只是指顾间事了。” |
shǐ bì shǐ zhǐ使臂使指 | 象使用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自如。 | 《管子·轻重乙》:“若此,则如胸中使臂,臂之使指也。”《汉书·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
zhǐ kōng huà kōng指空话空 | 谓故弄玄虚。 | 元·王晔《桃花女》第四折:“非是我指空话空,做这等巧神通,也只为结婚姻本待谐鸾凤。” |
zhǐ dōng huà xī指东话西 | 犹言东拉西扯。谓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三荷包再问问他,他便指东话西,一味支吾。又说:“临时我自来照料。”又说:“连我也不懂得甚么。”三荷包无可奈何,只得辞了出来,又与丁师爷商量。” |
mù hòu zhǐ diǎn幕后指点 | 暗中提醒或背后指点。 | |
gǒng yì zhǐ huī拱挹指麾 | 谓从容安舒,指挥若定。 | |
zhǐ bù shèng shǔ指不胜数 | 不胜:不能承受。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13章:“五代、两宋、辽、金成名的文学家、诗人,指不胜数。” |
tán zhǐ zhī jiān弹指之间 | 比喻时间极短暂。 | 清·黄宗羲《王仲沩侍御过龙虎草堂》诗:“十年有五惊弹指,又复烦君入剡中。” |
shì zhǐ qì xīn噬指弃薪 | 噬指:咬手指。指母子眷念的感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磐传》:“顺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噬其指,顺即心动,弃薪驰归,跪问其故。” |
qiān rén suǒ zhǐ千人所指 | 指:指责。许多人在指责。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 |
dàn zhǐ yǎo shé啖指咬舌 | 恐惧不敢多言的样子。 | |
zhǐ gǔ zhāi jīn指古摘今 | 摘:选取。指摘古今。形容才气纵横,议论锋利。 | 清·徐麟《长生殿序》:“稗畦洪先生以诗鸣长安,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无不心折。” |
zhǐ shǒu huà jiǎo指手划脚 |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划脚,剖说那事。” |
zhǐ shǒu huà jiǎo指手画脚 |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只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信口批评。” |
zhǐ zhǎng kě qǔ指掌可取 | 掌:手掌。手掌里的东西随时可以取得。形容非常容易。 | 《旧唐书·张濬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迎奉銮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 |
zhǐ fù chéng qīn指腹成亲 | 孩子尚未出生,在母腹中即由双方家长订立婚约。 | 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俺两家指腹成亲,后来我家生了个女儿,唤做闰香,今年十七岁;他家得了个小厮,唤做庆安,他如今穷了也。” |
bù lìn zhǐ jiào不吝指教 | 吝:吝惜;舍不得。不要吝惜指示教导。也作“不吝赐教”。 | 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一致》:“我现在提出我对上述各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是否有当,希望读者不吝指教。” |
zhǐ bù shèng qū指不胜屈 | 板着指头也不过来(不胜:不能承受)。形容数量很多。 | 明 沈德符《野获编》:“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屈。” |
lìng rén fà zhǐ令人发指 | 令:使得;发指:头发竖起来。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也作“令人发竖。” | 庄周《庄子 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
zhǐ shān shuō mò指山说磨 | 比喻错此说彼。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回:“如何远打周折,指山说磨,拿人家来比。” |
kǒu jiǎng zhǐ huà口讲指画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
shì tiān zhǐ rì誓天指日 | 对着天、日发誓。 | 明·方孝孺《正俗》:“而其臣抱君之遗孤,奔走海岛,誓天指日,拥立为帝。” |
zhǐ huái mà liǔ指槐骂柳 |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甲,实际上是骂乙。 | 老舍《四世同堂》:“然后,指槐骂柳的仍对两位小姐发言,而目标另有所在……” |
yǐ zhǐ cè hé以指测河 | 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 《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
zhǐ zào wéi bái指皂为白 | 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 |
zhǐ huī ruò dìng指挥若定 | 指挥调度;似有定局(若:好像;定:定局)。形容从容不迫;很有把握。 | 唐 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fā zōng zhǐ shì发踪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追杀。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 |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
zhǐ yàn wéi gēng指雁为羹 |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元 宋方壶《醉花阴 赶苏卿》:“当初指雁为羹,似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
qiān fū suǒ zhǐ,wú jí jiāng sǐ千夫所指,无疾将死 | 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迨于身无襦,妇无袴,千夫所指,无疾将死,穷败之念无时不萦于心。” |
zhǐ shān mài mó指山卖磨 | 比喻耍手段、说空话哄人。 | 元·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第一折:“出来的都关来节去,私多公少,可曾有一件合天道?他每都指山卖磨,将百姓划地为牢。” |
zhǐ fù gē jīn指腹割衿 | 指腹:双方父母为腹中的胎儿预订婚姻;割衿: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 | 《元史·刑法志·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者,禁之。” |
qū zhǐ yī suàn屈指一算 |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
zì liè fà zhǐ眦裂发指 | 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 《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zhǐ zhū mà gǒu指猪骂狗 | 犹指桑骂槐。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百般指猪骂狗,欺侮俺娘儿们。” |
zhǐ rì kě xià指日可下 | 指明日可以攻下。 | 宋 辛弃疾《美芹十论》:“故臣以为兵出沐阳,则山东指日可下。” |
xuě hóng zhǐ zhǎo雪鸿指爪 | 同“雪泥鸿爪”。 | 明·王世贞《与徐子与书》:“雪鸿指爪,又未知竟落何地也。” |
duò zhǐ liè fū堕指裂肤 | 堕:落下;裂:分裂。手指冻掉,皮肤冻裂。形容天气严寒。 | 明·袁宏道《瓶花斋集·答王百谷》:“一室之内,堕指裂肤,谇语漫骂,不肖若不闻也者。” |
jǐ zhǐ jiáo shé戟指嚼舌 | 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 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余》:“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 |
shí zhǐ lián xīn十指连心 | 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 明 汤显祖《南柯记 情尽》:“哎也!焚烧十指连心痛,图得三生见面圆。” |
fā shàng zhǐ guàn发上指冠 | 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盗跖闻之,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
héng méi lěng duì qiān fū zhǐ横眉冷对千夫指 | 比喻以愤恨和轻蔑的态度对待敌人的攻击。 | 鲁迅《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kǒu jiǎng zhǐ huà口讲指划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七章:“每条凳子可容几人,哪里是站台,哪里是门……都口讲指划地详细说给他们听。” |
zhǐ shǒu diǎn jiǎo指手点脚 | 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彦思]走将出来时,众人便指手点脚,当一场笑话。” |
zhǐ shì lèi qíng指事类情 | 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 |
zhǐ nìng chù xié指佞触邪 | 佞:花言巧语的小人;触:冲撞。指斥奸小,抵制邪恶。 | 唐·李世民《唐太宗敕》:“宪宦之职,在指佞触邪。” |
gǒng yī zhǐ huī拱揖指麾 | 同“拱挹指麾”。 | |
shǒu zhǐ jiǎo huá手指脚划 | 用手脚比划。 | |
qū zhǐ kě shǔ屈指可数 |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
zhǐ jī mà gǒu指鸡骂狗 | 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别指鸡骂狗,倒是谁白吃白喝?” |
fā zòng zhǐ shǐ发纵指使 | 操纵指挥。亦作“发踪指使”。 | 瞿秋白《赤都心史》四一:“几十年前,发纵指使略夺东亚满洲的参谋本部——彼得之城,不意今日又成远东革命声浪留音之机。” |
zhǐ rì shì xīn指日誓心 | 对着太阳发誓,表明忠诚无二。 | 唐·李德裕《〈异域归忠传〉序》:“惟嗢没斯精诚上达,天诱其衷。拔自狼居之山,愿拜龙颜之主,封章沥恳,指日誓心,不夺之诚,介如石矣。” |
jǐ zhǐ nǔ zhāng戟指怒目 | 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 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
zhǐ què xiāng zèng指囷相赠 | 囷:圆形的谷仓。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形容慷慨资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 |
qiān fū suǒ zhǐ千夫所指 | 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 | 清 章炳麟《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千夫所指,其倾覆可立而期。” |
xiān yì chéng zhǐ先意承指 | 见“先意承志”。 | 晋·葛洪《抱朴子·臣节》:“先意承指者,佞谄之徒也。” |
è jí yíng zhǐ恶籍盈指 | 犹恶贯满盈。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龙飞相公》:“此非所能效力,惟善可以已之。然君恶籍盈指,非大善不可复挽。”何垠注:“恶籍盈指,犹言恶事纪载已满,不胜指也。” |
jì rì zhǐ qī计日指期 | 谓计数天数,以估定行程和到达期。 | 唐·崔致远《补安南录异图记》:“莫审涂程,汥履者计日指期,沉浮者占风定信。” |
hóng yì miǎo zhǐ闳意眇指 | 宏大微妙的意旨。 | 《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独驰骋于有亡之际,而陶治大炉,旁薄群生,历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 |
zhǐ lù wéi mǎ指鹿为马 |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
zhǐ dōng guā mà hú lú指冬瓜骂葫芦 | 指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 |
yí zhǐ rú yì颐指如意 | 颐指:以下巴动向示意。形容随心所欲地指挥别人。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 |
zhǐ rì kě dài指日可待 | 形容不要多久就可达到目的(指日:可以指出日期)。 | 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可待也。” |
zhǐ nán dǎ běi指南打北 | 指着东方打西方,打得别人防不胜防。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指东打西,指南打北,打了个落花流水。” |
zhǐ tiān shì rì指天誓日 |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其若可信。” |
zhǐ pò mí tuán指破迷团 | 指点解说,破除疑问。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九回:“玉蟾道:‘妹子也疑这个托字不妥,今听姐姐之言,真是指破迷团,后人受益不浅。’” |
zhǐ zhǐ chuō chuō指指戳戳 | 指在人背后用手指点着说。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1回:“其中就有好性儿的跟着他,三三两两在背后指指戳戳。” |
yǐ zhǐ náo fèi以指挠沸 | 挠:搅。用手指搅开水。比喻不自量力,一定失败。 | 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 |
zhǐ dōng huà xī指东画西 |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道闲禅师》:“到处插语,指东划西,举古举今。” |
zhǐ zhǐ diǎn diǎn指指点点 | 指给人点化或背后评论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芹走进书房,只见那些下人指指点点,不知说什么。看起这个样儿,不象宫里要人。” |
shǒu qū yī zhǐ首屈一指 | 扳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
zhǐ nán gōng běi指南攻北 | 犹声东击西。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