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bì kǒu jié shé闭口结舌 | 闭着嘴不说话。犹言闭口藏舌。 | 《快心编初集》第一回:“众人问知是郝家难为他,便闭口结舌不来兜搭。” |
bì kǒu cáng shé闭口藏舌 |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 五代 冯道《舌》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 |
diào shé gǔ chún掉舌鼓唇 | 炫耀口才,夸夸其谈。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
nòng zuǐ nòng shé弄嘴弄舌 | 弄:玩弄,卖弄。犹言耍嘴皮子。形容卖弄口舌或搬弄是非。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这个弼马瘟着然会弄嘴弄舌。” |
chēng mù jié shé瞠目结舌 | 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
sì bù jí shé驷不及舌 | 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
chún jiāo shé bì唇焦舌敝 | 焦:干;敝:破。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夫差内传》:“焦唇乾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
dīng zuǐ tiě shé钉嘴铁舌 | 形容嘴硬,不认错,不服输。 |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么不能了达。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禅。” |
qīng zuǐ bó shé轻嘴薄舌 | 形容说话轻佻刻薄。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闲时常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 |
dèng mù jié shé瞪目结舌 |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 清 黄轩祖《游梁琐记 顾嘉蘅》:“群知为广文子,异而询之,瞪目结舌不能对。” |
tú fèi chún shé徒费唇舌 | 徒:白白地。指白讲了一大套话,结果仍然无济于事。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九公何苦徒费唇舌,你这乡谈暂且留著,等小弟日后学会再说罢。” |
mó pò kǒu shé磨破口舌 | 比喻说了很多的话 | |
yáo zuǐ diào shé摇嘴掉舌 | 犹摇唇鼓舌。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得莺莺后便退干戈,不得后目前生祸。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斗争斗合。” |
cái xīn lòu shé裁心镂舌 | 形容用尽心思,费尽口舌。 | 唐 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如使恢宏博大之士,裁心镂舌,比辞而道,安可见乎?” |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三寸不烂之舌 |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老儿放心,凭着我三寸不烂之舌,见了伍员,不怕他不来。” |
tiáo zuǐ diào shé调嘴调舌 | 见“调嘴弄舌”。 | 《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打的经济鲫鱼般跳。骂道:‘怪短命!谁和你那等调嘴调舌的!” |
chún bì shé fǔ唇敝舌腐 | 犹唇焦舌敝。 | |
cháng shé fù长舌妇 | 好进谗言的妇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4卷:“文钱小隙造奇冤:‘都是你这小天杀的,不学好,引这长舌妇开口。” |
tiáo zuǐ nòng shé调嘴弄舌 | 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
zuǐ jiān shé tóu kuài嘴尖舌头快 | 比喻话多而轻率。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单管嘴尖舌头快的,不管你事也来插一脚。” |
chǐ wáng shé cún齿亡舌存 | 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 汉·刘向《说苑·敬慎》:“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唇枪舌剑 |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 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
wǎng kǒu jiáo shé枉口嚼舌 | 见“枉口拔舌”。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9卷:“我把你这枉口嚼舌的,不要慌!” |
ráo shé tiáo chún饶舌调唇 | 饶舌,多嘴。调唇,耍嘴皮子。指多嘴多舌,搬弄是非。 | 明 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我恰待饶舌调唇,怎当他拔树寻根。” |
gāo chún shì shé膏唇试舌 | 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 《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
bān chún nòng shé搬唇弄舌 | ①挑拨是非。②卖弄口才。 | ①明 徐某《杀狗记 看书苦谏》:“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轻信。”②许地山《海角底孤星》:“你们念书人底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 |
zhāng zuǐ jié shé张嘴结舌 | 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害怕或惊愕。 | 茹志鹃《里程》:“三娘这阵连珠炮,说得老刘张嘴结舌,不知怎么辩白是好……” |
fù shé jiāo chún缚舌交唇 | 缚:用绳缠束。闭着嘴,不敢说话 | 唐·孙樵《逐痁鬼文》:“复有司马安者,攘义盗仁,缚舌交唇,柔声婉颜,狐媚当权。” |
càn huā zhī shé粲花之舌 | 粲花:鲜艳的花朵。形容人的言论精妙绝伦。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七卷:“此自师粲花之舌耳。然默验人情,实亦为理之所有。” |
pín zuǐ è shé贫嘴饿舌 | | |
tóng chún tiě shé铜唇铁舌 | 比喻雄辩的口才。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3回:“不得贤弟自来力救,便有铜唇铁舌,也和他分辩不得。” |
gǔ shé yáng chún鼓舌扬唇 | 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鼓舌扬唇,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 |
jiāo chún gàn shé焦唇干舌 | 见“焦唇干舌”。 | 《孔子家语·屈节》:“孤尝不料力而兴吴难,受困会稽,痛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 |
zú jiǎn shé bì足趼舌敝 | 谓费了许多力气和口舌。 | 清·叶廷琯《吹网录·宁古塔纪略》:“至汉槎赐环之事,桭臣言同社诸公,如宋右之相国……固不忘故旧,而其中足趼舌敝,以成兹举者,则大冯三兄之力居多。” |
tiáo shé nòng chún调舌弄唇 | 犹言调唇弄舌。 | 明·徐元《八义记·孤儿出宫》:“须不会调舌弄唇。对天修合方真药圣,揭榜入宫庭。” |
wǎng kǒu kuáng shé枉口诳舌 | 见“枉口拔舌”。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7回:“那张氏穿针儿枉口诳舌,陷害无辜。” |
pín zuǐ jiàn shé贫嘴贱舌 | 指话多而尖酸刻薄,使人厌恶。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 |
bèn zuǐ zhuō shé笨嘴拙舌 |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 | 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
biàn kǒu lì shé辩口利舌 | 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 汉 王充《论衡 物势》:“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 |
jiāo shé jiān chún齰舌缄唇 | 咬舌闭口。形容闭口不言。 | |
zuǐ qīng shé bái嘴清舌白 | 谓话说得明确清楚。 | 茅盾《子夜》八:“连这毛丫头也来放肆了……想烫坏我么?料想她也不敢,还不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么?你给我一句嘴清舌白的回话。” |
jiāo chún bì shé焦唇敝舌 | 谓费尽口舌。 | 明·吕坤《呻吟语》第二卷:“不然,终日三五聚谈,焦唇敝舌,成得甚事?” |
chǐ bì shé cún齿弊舌存 | 谓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语本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 语出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
shé jiǎo bù xià舌挢不下 | 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 《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 |
fēng gān ráo shé丰干饶舌 | 丰干:也作封干,唐代僧人名;饶舌:多嘴。不爱说话的人也会多嘴。 | 《宋高僧传》第19卷:“二僧笑道:‘丰干饶舌。’” |
wǎng fèi kǒu shé枉费口舌 | 白费口舌。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七章:“许琴不愿向这个不关心人只关心自己的七姐枉费口舌。” |
mù dèng shé jiǎo目瞪舌挢 | 同“目瞪口呆”。 | 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一报元征》:“向之主战者,乃始目瞪舌挢,神丧胆落,不敢出一语。” |
zhāng zuǐ jiǎo shé张嘴挢舌 | 犹张口结舌。 |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重庆道一见了他,也不暇多叙寒暄,便把领事的一番话述了出来。某观察听了,不觉张嘴挢舌。” |
dù kǒu jué shé杜口绝舌 | 杜口:闭口不言;绝舌:不说话。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或指十分害怕。 | 汉·焦赣《易林·否之簨》:“杜口绝舌,言为祸母。” |
shé bì chún jiāo舌敝唇焦 | 敝:破;焦:干。舌头破烂;嘴唇干焦。形容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夫差内传》:“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
tián zuǐ mì shé甜嘴蜜舌 |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你不用和我甜嘴蜜舌的了,我都知道啊!” |
bān chún dì shé搬唇递舌 | 挑拔是非。 |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搬唇递舌的歹弟子孩儿。” |
qīng kǒu bái shé青口白舌 | 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 洪深《五奎桥》第一幕:“这样的好风水,保桥还来不及呢!岂可青口白舌,轻易说拆去么?” |
gǎi kǒu tà shé改口沓舌 | 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 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尉数之曰:‘若复敢姗笑刘侍御文章耶?’景休仰而对曰:‘民宁再受笞数十,终不能改口沓舌,妄谀刘侍御也!’” |
yáo shǒu tǔ shé摇首吐舌 | 摇着头,咬住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得说不出话来。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良久,乃摇首吐舌道:‘长公子太不良了。’” |
bái fèi kǒu shé白费口舌 | 谈话一无所获。 | |
zhà shé bù xià咋舌不下 | 咋舌:咬舌或忍住不言。形容不敢说话或说不出话来,极度悔恨或畏缩。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腲咋舌,叉手从族乎?” |
chēng mù jiǎo shé瞠目挢舌 | 瞠:瞪着眼睛;挢:翘起。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 曾朴《答胡适之书》:“我有时谈到外国诗,大家无不瞠目挢舌,认为诗是中国的专有品。” |
yóu zuǐ gǒu shé油嘴狗舌 | 抹了油的嘴,像狗一样的舌头。形容说话油滑,内容低劣。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6回:“你会唱的甚么好成样的套数儿,左右是几句,东沟窝,西沟灞,油嘴狗舌,不上纸笔的。” |
wàng kǒu bā shé妄口巴舌 | 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还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这样恶誓么?” |
qián kǒu tūn shé钳口吞舌 | 犹言闭口不言。 | 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若使下官事非其虚,罪得其实,亦当钳口吞舌,伏匕首以殒身。” |
yáo shǒu zhà shé摇首咋舌 | 咋:咬住。摇着头,咬住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得说不出话来。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莫说顾夫人是个女娘家,就险些儿吓得死了,便是一家人在那里守尸的,那一个不摇首咋舌。” |
zhāng kǒu jié shé张口结舌 | 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
zhāng kǒu tǔ shé张口吐舌 | 形容很惊奇的样子。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大家张口吐舌,忍气吞声,簇拥翠莲上轿。” |
bèn zuǐ bèn shé笨嘴笨舌 |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
zuǐ jiān shé kuài嘴尖舌快 | 比喻话多而轻率。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5回:“不期成茂妻子,一则不知就里,二则嘴尖舌快,竟把‘都大叔进学迎过,不到我家’的话一一说完。” |
zuǐ duō shé cháng嘴多舌长 | 好闲谈,好传播流言蜚语。 | |
qīng kǒu qīng shé轻口轻舌 | 见“轻嘴薄舌”。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你不理他便罢,不要十分轻口轻舌的冲撞他。” |
měi nǚ pò shé美女破舌 | 破:毁坏。美女用美貌迷惑君主,使谏臣的话不被君主听信。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夫晋献公欲伐郭,而惮舟之侨存。荀息曰:‘《周书》有言:美女破舌。’乃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舟之侨谏而不听,遂去。” |
xū zuǐ lüè shé虚嘴掠舌 | 比喻花言巧语。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1回:“谁听你那虚嘴掠舌的?我到明日死了,你也舍不得我吧?” |
gǔ shé xiān huáng鼓舌掀簧 | 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谓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 清·胡泉《貂裘换酒·题〈聊斋志异〉》词:“笔墨久抛荒,懒劳神雕虫小技,鼓舌掀簧。” |
zuǐ kuài shé cháng嘴快舌长 | 爱说长道短。 |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妇言不是花言巧语,嘴快舌长,须是不苟言,不苟笑,内言不出,外言不入,总说一句,便是‘贞静’两个字。” |
yáo chún nòng shé摇唇弄舌 |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100回:“你休要摇唇弄舌,你纪大太爷是安善良民,守分百姓,岂可同贼人为伍?” |
fèi shé láo chún费舌劳唇 | 费:耗损;劳:劳苦。比喻说了许多的话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那过善本来病势已有七八分了,却又勉强料理这事,喉长气短,费舌劳唇,劳碌这半日,到晚上愈加沉重。” |
shé bì ěr lóng舌敝耳聋 | 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 《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
qián kǒu jiǎo shé钳口挢舌 | 闭口翘舌。形容因惊讶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 《清史稿·朱琦传》:“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钳口挢舌而莫敢言。” |
ěr mù hóu shé耳目喉舌 | 喉舌:代言人。比喻作为搜集、了解情况和宣传政策的工具。 | 田流《我上的第一堂党的新闻课》:“报纸是党的耳目喉舌,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 |
fān chún nòng shé翻唇弄舌 | 翻:反转;弄:戏耍。传闲话,弄是非。指用花言巧语搬弄是非。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6回:“第一要才学,第二就要人品了,又要好相处,没些说是说非,翻唇弄舌,这就好了。” |
bì kǒu bǔ shé闭口捕舌 | 犹言瓮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 《晋书 张玄靓传》:“旋谓基曰:‘綝击其东,我等绝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闭口捕舌也。’” |
diào zuǐ nòng shé掉嘴弄舌 | 掉:摇动;弄:耍弄,播弄。指吵架。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六卷:“况且他是卖席子,你是做豆腐,各人做自家生理,何苦掉嘴弄舌,以至相争。” |
xián zuǐ dàn shé咸嘴淡舌 | 比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
yáo chún gǔ shé摇唇鼓舌 | 鼓舌:嚼舌头;指诡辨。摇动嘴唇;鼓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
yóu zuǐ yóu shé油嘴油舌 | 形容说话油滑轻浮。 | 《西游记》第三六回:“你这游方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油舌的说话。” |
tú fèi chún shé徒废唇舌 | 徒:徒然,白白地。白白耗费口舌,解决不了问题。 |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妙用岂是人人能够了解的,向他们辩白,也不过徒废唇舌,不如省些精神罢。” |
tiáo chún nòng shé调唇弄舌 | 见“调唇弄舌”。 |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况在私衙中,料中外人来往,恣意调唇弄舌。” |
jí zuǐ jí shé急嘴急舌 | 急忙插话抢着说话 | 陈残云《深圳河畔》:“二婶好像怕她生疑,急嘴急舌地解释。” |
shé qiáo bù xià舌桥不下 | 形容惊讶的神态。 | |
shǐ zuǐ shǐ shé使嘴使舌 | 搬弄口舌。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3回:“相于廷专好使嘴使舌的说我,不知几时着了我手,也是这般一顿,方才解我积恨。” |
shé gān chún jiāo舌干唇焦 | 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 | |
dèng yǎn zé shé瞪眼咋舌 |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同“瞪目结舌”。 | 康濯《腊梅花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 |
zhāng kǒu diào shé张口掉舌 | 谓发表言论。 | 唐·罗隐《谗书·叙二狂生》:“张口掉舌,则谓之讪谤;俯首避事,则谓之诡随,是时难事也。” |
gāo chún qí shé膏唇岐舌 | 犹言膏唇拭舌。岐舌,谓舌头上耍花招,说话反复无常。 | 清·钱谦益《复李叔则书》:“生平迂愚,耻以文字媚人,况敢膏唇岐舌,以诳知己。” |
tián yán róu shé恬言柔舌 | 犹言甜言蜜语。 | 唐·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故有知之者,有怒之者,怒不附己者,怒不恬言柔舌道其盛美者,怒守直道而违己者。” |
lǎo pó shé tóu老婆舌头 | 比喻善于花言巧语、搬弄是非。 |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那厮是能言巧辩之士,口里含着一堆的老婆舌头。” |
jiān kǒu jié shé缄口结舌 | 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 明 张煌言《上延平王书》:“而所为若是,则其将何所依倚,故不敢缄口结舌,坐观胜败。” |
tāo kǒu chán shé饕口馋舌 | 比喻贪吃的人。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33回:“暖烘烘云蒸霞蔚而至;饕口馋舌,雄纠纠排山倒海而来。” |
yóu zhuǐ huá shé油嘴滑舌 | 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耍嘴皮子。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方好进去。” |
rén xīn lí shé鸮心鹂舌 | 鸮鸟的心,黄鹂的鸣声。比喻居心狠毒,但说话动听。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2回:“这绍闻当不住鸮心鹂舌的话。” |
jīn shé bì kǒu金舌蔽口 | 比喻闭口不说话。 | 《荀子 正论》:“金舌蔽口,犹将无益也。” |
qiáng zuǐ niù shé强嘴拗舌 | 说话倔强的样子。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一:“谢庆元倒了威了,但还是强嘴拗舌:‘我家里的事,要你们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