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火的成语
成语 解释 出处
míng huǒ zhí zhàng明火执杖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
yǐ huǒ qù é以火去蛾娥喜投火,用火驱赶飞蛾,蛾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太平御史》卷九四四引《韩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鱼殴蝇蝇愈至。”
gé àn guān huǒ隔岸观火站在对岸观看失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见而不救。也比喻没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不去过问。唐 乾康《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当斩青嶂冷如冰。”
huǒ zhú xiǎo xīn火烛小心火烛:泛指能起火的东西。原指谨防失火。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清 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你点火把送贾老爷回府,你就家去罢。家中门户火烛小心。”
zuàn suì qǔ huǒ钻燧取火燧:火石。钻打火石取火。原始人类取火的方式。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躁,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xìng liè rú huǒ性烈如火性:性情,脾气。形容性情暴躁。金庸《天龙八部》第18回:“那高个儿的僧人性烈如火,提起醋钵大的拳头,呼的一拳,又向乔峰击到。”
liáo ruò guān huǒ燎若观火谓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清·黄宗羲《朱康流先生墓志铭》:“二千一百二十五年之治乱,燎若观火。”
shā rén fàng huǒ杀人放火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元 无名氏《黄花峪》第二折:“听的道杀人放火偏精细,显出我些英雄神威。”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五回:“他本是杀人放火为生的主儿,被杨元帅收伏在麾下。”
diàn huǒ xíng kōng电火行空闪电行于天空。比喻极其迅速郭沫若《洪波曲》第15章:“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
wàn jiā dēng huǒ万家灯火千家万户的灯光。形容城镇灯光四处闪烁的夜景。唐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shí huǒ fēng dēng石火风灯见“石火风烛”。《万善同归集》卷五:“无常迅速,念念迁移,石火风灯,逝波残照,露华电影,不足为喻。”
xuán hé zhù huǒ悬河注火谓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梁书·武帝纪》:“况拥数州之兵以诛群盗,悬河注火,奚有不灭?”
shuǐ shēn huǒ rè水深火热像在深水里;如在烈火中。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或国家灾难深重。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huǒ zhōng qǔ lì火中取栗偷取炉火里烤熟的栗子。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当;却一无所得。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chūn fēng yě huǒ春风野火比喻迅猛之势。左齐《南泥湾屯垦》;“劳动竞赛的热潮,像春风野火一样,迅速遍及整个工地。”
rù huǒ fù tāng入火赴汤喻不避艰险。《四游记·老君道教源流》:“入火赴汤,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
huǒ sǎn zhāng火伞张火伞:比喻烈日;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酷热难耐。宋·杨万里《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卓午从他火伞张。”
míng ruò guān huǒ明若观火象看火那样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尚书 盘庚上》:“予若观火。”宋 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jiù huǒ yáng fèi救火扬沸沸:开水。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形容情况危急。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
bù bì shuǐ huǒ不避水火指不畏凶险。《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zhǐ zhǔn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zhǔn bǎi xìng diǎn dēng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
yīn fēng chuī huǒ因风吹火因:顺着。顺着风势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常用作谦词。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一发搭了他去。”
shí huǒ diàn guāng石火电光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石火电光,已经尘劫。’”
míng huǒ chí zhàng明火持杖同“明火执仗”。《元典章·刑部·从贼不得财者免刺》:“从贼孙伯奴、孟干儿与首贼朱伴儿、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梁贤十家。”
xīn jìn huǒ miè薪尽火灭薪:柴火。柴草完了,火也就灭了。比喻死亡。《法华经·序品》:“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
huǒ jí huǒ liáo火急火燎犹火烧火燎。《人民文学》1977年4期:“整个发电厂都火急火燎地动员起来。”
wū dēng hēi huǒ乌灯黑火指晚上没灯没火,形容很暗。
xiā dēng miè huǒ瞎灯灭火灯不亮,火灭了。形容夜十分漆黑。《捻军歌谣·听老毛子啦清兵》:“阴天涝雨刮大风,瞎灯灭火屋子空,闺女媳妇牛棚坐,专听老毛子啦清兵。”
hēi dēng xià huǒ黑灯下火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老舍《骆驼样子》十二:“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下火的教鞭教我和太太瞎抓。”
xiā dēng hēi huǒ瞎灯黑火灯不亮,火灭了。形容十分漆黑。《人民日报》1976.1.17:“村剧团就要开始演出了,散戏时瞎灯黑火不好走,那路还得加宽!”
tiǎo dēng bō huǒ挑灯拨火搬弄是非。
shì rú shuǐ huǒ势如水火形容双方就像水火一样互相对立,不能相容。《三国志 蜀志 魏延传》:“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bù bì tāng huǒ不避汤火汤:沸水;火:战火。指不畏凶险。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dòng rú guān huǒ洞如观火见“洞若观火”。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得悉其山川险要部落游牧,暨其强弱多寡离合之情,皆洞如观火矣。”
bǐng rú guān huǒ炳如观火炳:光明、明亮、显着。形容看得清楚明白。鲁迅《坟 文化偏至论》:“其词秩然有条,各分大义,炳如观火。”
jí rú fēng huǒ急如风火急得像疾风烈火一样。形容十分急迫。《西游补》第九回:“你要图成和议,急如风火,却如何等得这三日过呢?”
hóng hóng huǒ huǒ红红火火形容旺盛或经济优裕的生活。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把事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没钱?借!”
cuò huǒ jī xīn厝火积薪厝:同“措”;放置;薪:柴草。把火置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比喻潜隐着极大的祸患。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pàn ruò shuǐ huǒ判若水火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清 钱泳《履园丛话 谭诗 总论》:“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
yè é fù huǒ夜蛾赴火蛾:像蝴蝶似的昆虫;赴:投入。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奔赴所向往的目标。《魏书·崔浩传》:“若夜蛾之赴火,少加倚仗,便足立功。”
dǎo fù tāng huǒ蹈赴汤火同“蹈汤赴火”。唐·孙揆《灵应传》:“君子杀身以成仁,殉其毅烈,蹈赴汤火,旁雪不平,乃宝之志也。”
chuán fēng yǒu huǒ传风搧火犹煽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bá zh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拔诸水火,登于衽席拔:拉出;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明·宋濂《阅江楼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dù huǒ zhōng shāo妒火中烧因忌妒而异常激动,心神错乱或狂乱。沈从文《元宵》:“到妒火中烧时他是完全不为自己设想也不为女人幸福设想,只想等待那机会一到,就将成为恋爱的人。”
jiě yī bào huǒ解衣抱火见“解衣包火”。《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清·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下引作“解衣抱火”。
xiāng huǒ xiōng dì香火兄弟香火:香烛,香和灯火。焚香结拜的异姓兄弟唐·崔令钦《教坊记》:“坊中诸女以气类相似,约为香火兄弟,每多至十四五人,少不下八九辈。”
chuán fēng shān huǒ传风扇火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康濯《春种秋收 故事》:“这么传风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传染——天天替女儿着急,时时埋怨女儿眼皮太高。”
fēng huǒ lián tiān烽火连天烽火:古代边境报警时点起的烟火。到处都在打仗;战火燃遍各地。明 汤显祖《牡丹亭 移镇》:“待何如,你星霜满鬓当戎虏,似这烽火连天各路衢?”
fèn huǒ zhōng shāo忿火中烧犹言怒火中烧。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甲词益狎逼。张忿火中烧,反刀直出,剁甲中颅。”
fēng huǒ lián nián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biē qì wō huǒ憋气窝火憋:闷在心里。压住性子,把屈辱或烦恼强压在心里。
fù dǎo tāng huǒ赴蹈汤火赴:前往;蹈:踩;汤:热水。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
zhēn jīn liè huǒ真金烈火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非自奖真金烈火,傥好比浊水红莲。”
xiāng huǒ zǐ mèi香火姊妹香火:香烛。焚香结拜的姊妹。宋·罗烨《醉翁谈录·潘琼儿家最繁盛》:“儿家凡遇新郎君辈访蓬舍,曲中香火姊妹则必酬金来贺。”
jǐng zhōng qiú huǒ井中求火在水井里去寻求火。比喻方法或方向不对,根本达不到目的。
jí sān huǒ sì急三火四形容非常匆忙。
zhǐ bāo bú zhù huǒ纸包不住火比喻事实是掩盖不了的。古华《芙蓉镇》第二章:“纸包不住火……那笔款子,你收留不得。”
xiāng huǒ bù duàn香火不断香火:香烛,香和灯火。信神者或祭祀者点燃供奉的香烛不会断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总之,无论怎样,我一定还你个香火不断的对方就是了。”
pī má jiù huǒ披麻救火披着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烧身,自招灾祸。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则落你好似披麻救火,蒯彻也不似那般人随风倒舵。”
bào huǒ qǐn xīn抱火寝薪抱火:捧着火种;寝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危机潜伏,人安于险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机即将出现。汉 贾谊《上陈政事疏》:“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
huǒ jìn huī lěng火尽灰冷比喻权势消失。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日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沟睿中,祸不远矣。”
huǒ shàng jiāo yóu火上浇油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也作“火上加油”。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只该劝你那丈夫便好,你倒走将来火上浇油。”
hán fù huǒ zhě寒附火者因为寒冷而靠着火取暖的人。
rú dǎo tāng huǒ如蹈汤火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命入朝廷,如赴汤火。”
bù wēn bù huǒ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xīn jí rú huǒ心急如火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shù yùn qǐ huǒ束蕴乞火同“束缊请火”。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蕴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适可。”
jiāo lí huǒ zǎo交梨火枣道教经书中所说的“仙果”。《真诰·运象二》:“玉醴金浆,交梨火枣,此则腾飞之药,不比于金丹也。”
huǒ shàng jiā yóu火上加油在一旁助威增加他人的愤怒或助长事态的发展。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三荷包也不睬他,把他气得越发火上加油了。”
shuǐ huǒ wú qíng水火无情指水灾和火灾凶猛可怕。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俺城中把金鼓鸣,正是外合里应,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
fēng fēng huǒ huǒ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徐光耀《平原烈火》:“忽然老曹一头撞进来,忽闪忽闪眨着两只眼,风风火火地连叫:‘大队长,大队长!’”
shuǐ huǒ bīng chóng水火兵虫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hēi dēng xiā huǒ黑灯瞎火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呵,你这个时候,走什么,黑灯瞎火的。”
shuǐ huǒ bù cí水火不辞见“水火不避”。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shù yùn qǐng huǒ束缊请火束缊:束一扎乱麻为火把;请火:借火。比喻求助于人。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bǎ xīn zhù huǒ把薪助火把:握住;薪:柴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huǒ nòu dāo gēng火耨刀耕犹火耕。多指比较原始的耕作方法。唐·罗隱《别池阳所居》诗:“黄尘初起此留连,火耨刀耕六七年。”
gōu huǒ hú míng篝火狐鸣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yān xūn huǒ liǎo烟熏火燎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孙犁《乡里旧闻》:“这架老织布机,我幼年还见过,烟熏火燎,通身变成黑色的了。”
dé é pū huǒ灯蛾扑火比喻自己找死。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xīng xīng zhī huǒ,kě yǐ liáo yuán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张鸿《续孽海花》第57回:“你不轻视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晓得怎么结局呢!”
yān huǒ zhī jǐng烟火之警烟火:烽火。烽火的警报。指发生战事。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
lián tiān fēng huǒ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qiāo bīng qiú huǒ敲冰求火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大光明藏经》下卷:“敲冰求火,论功不遂。”
huǒ shàng tiān yóu火上添油见“火上浇油”。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贾臬台见他顶嘴,如火上添油,那气格外来的大。”
huǒ dào zhū tóu làn,qián dào gōng shì bàn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形容钱能通神,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用金钱打点贿赂才能办成。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自古道好: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有了钱,那一件做不出来。”
máo rè huǒ là毛热火辣毛:粗率,急躁。形容十分焦急。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周大勇心里毛热火辣地发躁。”
xiāng huǒ bù jué香火不绝指信神者所供养的香烛不断绝。亦作“香火不断”。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民间各处,立起个‘虎媒之祠’,若是有婚姻求合的,虔诚祈祷,无有不应,至今黔陕之间,香火不绝。”
yuǎn shuǐ jiù bù liǎo jìn huǒ远水救不了近火远距离的水熄灭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缓慢的纠正或抵制邪恶的东西不可能应付紧急的状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
yǔ dǎo liè huǒ羽蹈烈火羽:鸟。鸟去踏灭烈火。比喻不自量力而自取灾祸。汉·刘向《新序·杂事》:“若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若以指绕沸,若羽蹈烈火,入则焦没耳。”
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搬山山倒,填海海平。”
huǒ shàng nòng bīng火上弄冰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5回:“泼魔苦苦用心拿我,诚所谓水中捞月;老孙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
gān chái liè huǒ干柴烈火形容男女之间强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也形容情绪高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今日天缘凑巧,竟赏了他,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的开。”
dāo gēng huǒ yún刀耕火耘犹刀耕火种。宋·苏轼《王公仪夔州路转运使程高夔州路判官制》:“三峡之民,刀耕火耘,与鹿豕杂居。”
jīng fēng chě huǒ惊风扯火形容大惊小怪,自相惊扰。沙汀《在祠堂里》:“总是惊风扯火的!请问,搜查也搜查了,他还会把那个抓起来去枪毙么?不会的。”
shù yūn jǔ huǒ束缊举火同“束缊请火”。清·钱谦益《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缊举火,轹釜待炊,季臣意殊安之。”
xīng xīng zhī huǒ星星之火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多比喻新兴的革命力量。明 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shàn fēng diǎn huǒ扇风点火谓进行鼓动或煽动。康濯《东方红》第13章:“‘不过我觉着你们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气魄也不够大!’县长又半真半假地扇风点火。”
rè huǒ cháo tiān热火朝天火热的烈火朝天熊熊;燃烧。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从祖国到朝鲜,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
dēng huǒ huī huáng灯火辉煌灯火灿烂;形容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理宗皇帝游苑,登凤凰山,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