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yún qǐ lóng xiāng云起龙骧 | 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 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 |
yú lóng hùn zá鱼龙混杂 |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 | 唐 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 |
wén shàn diāo lóng文擅雕龙 | 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 | 《北史·薛橙传论》:“橙并学称该博,文擅雕龙,或挥翰凤池,或著书麟阁,咸居禄位,各逞琳琅。” |
chéng lóng guì xù乘龙贵婿 | 对别人的女婿的称赞。 | 明·汤显祖《还魂记·闹宴》:“你是老爷跟马贱人,敢辱我乘龙贵婿,打不的你?” |
lóng méi fèng mù龙眉凤目 | 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 |
yī dēng lóng mén一登龙门 | 龙门:传说鲤鱼跃过龙门就变成龙。指一时间飞黄腾达。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
fēi lóng zài tiān飞龙在天 | 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yī lóng yī shé一龙一蛇 |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 先秦 管仲《管子 枢言》:“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
lóng zhēng hǔ dòu龙争虎斗 | 龙与虎之间的争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十分激烈紧张。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
chē shuǐ mǎ lóng车水马龙 | 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shēng lóng huó hǔ生龙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
lóng mǎ jīng shén龙马精神 | 龙马:传说中形状像龙的马;也指骏马。比喻人的精神健旺。 | 唐 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
yún qǐ lóng xiāng云起龙襄 |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 《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颜师古注:“襄,举也。”一本作“云起龙骧”。 |
qín lóng fù hǔ擒龙缚虎 | 缚;绳绑。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 明·沈璟《义侠记·秘计》:“定下擒龙缚虎万全计,看他遭罗网怎生逃避?” |
dǎ fèng lāo lóng打凤捞龙 | 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 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也不须打凤捞龙,别选元戎。” |
lóng zhàn hǔ zhēng龙战虎争 | 同“龙争虎斗”。 | 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
yī dēng lóng mén,shēn jià shí bèi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 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 |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
chéng lóng pèi fèng乘龙配凤 | 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 柳琴戏《状元打更》:“沈文素呀!沈文素!你蟾宫折桂,莫大还有乘龙配凤的好运么?” |
chán shì diāo lóng禅世雕龙 | 指文章世代相传。 | 《后汉书 崔骃传赞》:“崔为文宗,世禅雕龙。” |
yú zhì lóng wén鱼质龙文 |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 晋·葛洪《抱朴子·吴失》:“鱼质龙文,似是而非,遭水而喜,见懒即悲。” |
yú yuè lóng mén鱼跃龙门 | 同“鱼化龙”。 | 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唐·元弼有《鱼跃龙门赋》。 |
lǎo tài lóng zhōng老态龙钟 | 老态:老年人的体态;龙钟:行动不灵活。形容年老体衰;动作迟缓。 | 宋 陆游《听雨》:“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 |
tú lóng zhī jì屠龙之技 | 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 战国 郑 列御寇《庄子 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
lóng jīng hǔ měng龙精虎猛 |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二一章:“大家一夜没睡觉,到如今还是龙精虎猛,表现了兄弟姐妹们对地主的仇恨。” |
rì jiǎo lóng tíng日角龙庭 | 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 《旧唐书·唐俭传》:“[高祖]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 |
qián lóng fú hǔ潜龙伏虎 | 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 明·何文焕《双珠记·西市认母》:“今日里笔生香,冠礼闱,似潜龙伏虎际风云会。” |
lóng pán hǔ jù龙盘虎踞 | 盘:曲、绕;踞:蹲或坐。像龙盘绕;像虎蹲坐。形容地势险要雄伟。 | 汉 刘胜《文本赋》:“条枝摧折,既剥且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 |
lóng jū fèng chú龙驹凤雏 | 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常作恭维语。 | 《晋书 陆云传》:“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
lóng xiáng fèng zhù龙翔凤翥 | ①喻瀑布飞泻奔腾。②喻神采飞扬。 | 清·顾炎武《杭州》诗:“宋世都临安,江山已失据。犹夸天目山,龙翔而凤翥。” |
dǐng hú lóng qù鼎湖龙去 | 同“鼎成龙去”。 | 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
huó lóng huó xiàn活龙活现 | 龙:古代传说的一种灵怪动物。指像活的龙出现一样。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五:“再说王氏闻丈夫凶信,初时也疑惑,被吕宝说得活龙活现,也信了。” |
yún zhēng lóng biàn云蒸龙变 |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论》:“[魏豹、彭越]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 |
lóng bó diào áo龙伯钓鳌 | 龙伯:传说中的国名;鳌:大龟。龙伯国的人钓起六条鳌。比喻非凡的事业。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一钓而连六鳌。” |
pào fèng pēng lóng砲凤烹龙 | 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 |
hǔ lüè lóng tāo虎略龙韬 | 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 明·刘基《悲杭城》诗:“一朝奔迸各西东,玉斝金杯散蓬荜。清都太微天听高,虎略龙韬缄石室。” |
lóng huāng mán diàn龙荒蛮甸 | 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 《宋书·武帝纪》:“遂乃三浮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
lóng shēng jiǔ zhǒng龙生九种 | 见“龙生九子”。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行者道:‘一夫一妻如何生此九个杂种?’敖顺道:‘从所谓龙生九种,各种有别。’” |
xiá lǐ lóng yín匣里龙吟 | 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 晋 王嘉《拾遗记》:“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
lóng lóu fèng què龙楼凤阙 | 帝王宫阙。 | 宋·欧阳修《鹎鵊词》诗:“龙楼凤阙郁峥嵘,深宫不闻更漏声。” |
pān lóng tuō fèng攀龙托凤 | 攀:高攀,接近;托:依附。比喻巴结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 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
lóng téng hǔ yuè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
yě zhàn qún lóng野战群龙 | 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刘张李彭卢传赞》:“天地闭革,野战群龙。” |
yuán lóng gāo wò元龙高卧 |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
bǐ zǒu lóng shé笔走龙蛇 | 笔一挥动就能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 | 唐 李白《草书歌行》:“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
yè gōng hào lóng叶公好龙 | 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
shī jū lóng xiàn尸居龙见 |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 《庄子 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
miáo lóng cì fèng描龙刺凤 | 描:摹写或绘画;刺:刺绣。指精于刺绣。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描龙刺凤,女工针指。” |
zhì zhàng chéng lóng掷杖成龙 |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
lóng míng shī hǒu龙鸣狮吼 | 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唯有一剑,悬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 |
què mǎ yú lóng雀马鱼龙 | 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 语出《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
hǔ tiào lóng ná虎跳龙拿 | 拿:取。像老虎那样跳跃,像龙那样伸爪抓取。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就是他帐下那班奔走的健儿,也是一个个有……虎跳龙拿之技。” |
lóng fēi fèng zhù龙飞凤翥 | 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其文龙飞凤翥,不足拟其势。” |
dǎ hǔ láo lóng打虎牢龙 | 犹言打凤牢龙。 | |
fèng kuáng lóng zào凤狂龙躁 | 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 唐·韩偓《喜凉》诗:“炉炭烧人百疾生,凤狂龙躁减心情。” |
dà shuǐ chōng le lóng wáng miào大水冲了龙王庙 |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七回:“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咧!” |
lóng dé zài tián龙德在田 | 《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 《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
páo fèng pēng lóng炰凤烹龙 |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我听得朱门里奏笙歌,相府内夜排筵宴,炰凤烹龙。” |
fēng hǔ yún lóng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袛在笑谈中。” |
nián lǎo lóng zhōng年老龙钟 | 龙钟: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作筵》:“尔母年老龙钟,不能料理中馈。” |
fèng wǔ lóng fēi凤舞龙飞 |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只这书法也写得这等凤舞龙飞,真令人拜服。” |
suì zài lóng sān岁在龙虵 | 见“岁在龙蛇”。 | |
lóng yóu qū zhǎo龙游曲沼 | 传说龙耀五彩,所以以游龙为喻。沼:池子。 | |
lóng lóu fèng shi龙楼凤池 | 指禁省,皇宫。 | 明·梁辰鱼《浣纱记·送钱》:“念生长在香闰绣帏,念出入在龙楼凤池。” |
hǔ jù lóng pán虎据龙蟠 |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 北周 庚信《哀江南赋》:“昔之虎据龙蟠,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悴。” |
pào lóng pēng fèng砲龙烹凤 | 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也指一种肴馔名。同“砲凤烹龙”。 | |
lóng zhé huò qū龙蛰蠖屈 | 喻隐居不仕。语本《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 语出《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
lóng duàn zhī dēng龙断之登 | 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 |
lóng shén mǎ zhuàng龙神马壮 |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 欧阳山《苦斗》四六:“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龙神马壮,气吞牛斗,争论起世界国家大事来,都是口若悬河,当当不断,慷慨激昂,谁也不让谁。” |
lóng yuè hǔ jù龙跃虎踞 | 喻超逸雄奇。 |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至若泾阳先生,以龙跃虎踞之才,左宜右有,随手合辙,意至而词随,更不劳其拣择。” |
lóng lóu fèng chéng龙楼凤城 | 犹言龙楼凤池。 | 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论文章围棘堪驰骋,愿藏身龙楼凤城。” |
lóng zī fèng cǎi龙姿凤采 | 形容姿态风采非凡。 | 明·郭勋《英烈传》第15回:“陶安见太祖龙姿凤采,也自羡得所主。” |
bān lóng fù fèng扳龙附凤 | 谓依附龙凤而升空。 | 南朝·梁·沈约《宋书》志第十二乐四:“弹琴鼓瑟,聊以自娱。陵云登台,浮游太清。扳龙附凤,日望身轻。” |
xiù hǔ diāo lóng绣虎雕龙 |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 明·单本《蕉帕记·寻春》:“学富之余;才雄七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 |
pēng lóng páo fèng烹龙炰凤 |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 唐·李贺《将进酒》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帷绣幕围香风。” |
lóng téng bào biàn龙腾豹变 | 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 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高谈则龙腾豹变,下笔则烟飞雾凝。” |
lóng méi bào jǐng龙眉豹颈 | 形容勇士的长相。 | 《北齐书·高昂传》:“幼稚时,便有壮气。长而菽谠,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
lóng fēi hǔ tiào龙飞虎跳 | 喻笔势遒劲奔放。 |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龙飞虎跳之喻,尚未足云,洵书中集大成手也。” |
chē lóng mǎ shuǐ车龙马水 |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3回:“超如笑着,向亭外一望,果然车龙马水。” |
lóng hǔ fēng yún龙虎风云 | ①《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
lóng hàn fèng chú龙翰凤雏 | 喻杰出的人才。 |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颜冉龙翰凤雏,曾史兰薰雪白。” |
lóng qù dǐng hú龙去鼎湖 | 指帝王去世。 |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 |
lóng hú zhī tòng龙胡之痛 | 《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 《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 |
jiāo lóng shī shuǐ蛟龙失水 | 蛟:传说的无角龙。蛟龙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水。比喻英雄失去凭借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不可,蛟龙失水,蝼蚁足以制之。” |
pèi tào chéng lóng配套成龙 |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 《工人歌谣选 配套成龙生产高》:“搭好桥梁河好过,配套成龙生产高。” |
guī lóng piàn jiǎ龟龙片甲 | 比喻无论巨细都搜罗进来的好东西。 | 唐·张怀瓘《书议》:“麟凤一毛,龟龙片甲,亦无所不录。” |
lóng wēi yàn hàn龙威燕颔 | 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阿文成公》:“余时在毕秋帆尚书幕下,见之,乃身裁短小,弱不胜衣,并无龙威燕颔之相也,亦奇矣哉!” |
lóng zhēng hǔ yǎn龙睁虎眼 | 形容蛮横霸道。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5回:“他家一门都是龙睁虎眼的脚色,只有三老还是个盛德人。” |
lóng quán hǔ wò龙跧虎卧 |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 宋·范成大《山峨眉》诗:“龙跧虎卧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潮。” |
hè gǔ lóng jīn鹤骨龙筋 | 瘦挺虬曲貌。 | 宋·苏轼《孤山二咏·柏堂》:“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筋尚宛然。” |
lóng xiáng fèng yuè龙翔凤跃 | 见“龙翔凤舞”。 | 宋·苏轼《告文宣王文》:“诡然如龙翔凤跃。纯乎玉振而金声。” |
huà lóng kè hú画龙刻鹄 |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 清 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东箭南金谁国士,画龙刻鹄半虚名。” |
shì huǒ zhòu lóng事火咒龙 |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 |
lóng shēn huò qū龙伸蠖屈 |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华笺,河北胶东之纸。” |
pān lóng fù jì攀龙附骥 | 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 《三国志 吴志 吴主孙权传》:“此言之诚,有如大江。”裴松之注引《魏略 孙权与浩周书》:“当垂宿念,为之先后,使获攀龙附骥,永自固定。其为分惠,岂有量哉!” |
lóng shé hùn zá龙蛇混杂 |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 《古尊宿语录》第二卷:“殊云:‘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
yī lóng yī zhū一龙一猪 | 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 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三十骨胳成,乃一龙一猪。” |
lóng shé fēi dòng龙蛇飞动 |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 宋 苏轼《西江月 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
lóng pán fèng yì龙蟠凤逸 | 如龙盘曲,如凤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没有人赏识。 | 唐 李白《与韩刑州书》:“一登龙门,即声誉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
lóng zhāng lín jiǎo龙章麟角 | 比喻珍希,不凡。 | 元·杨应登《寄赵梅州》诗:“天下规矩见卓绝,龙章麟角诸公子。” |
lóng tóu jù jiǎo龙头锯角 | 喻大胆冒险。 | 清·陈瑞生《再生缘》第55回:“我也不敢在虎口拔须,龙头锯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