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驾肩接武驾肩接武的故事

驾肩接武的成语故事


拼音jià jiān jiē wǔ

基本解释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

出处《旧唐书·尹思贞李杰等传论》:“有唐之兴,绵历年所,骨鲠清廉之士,怀忠抱义之臣,台省之间,驾肩接武。”


暂未找到成语驾肩接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驾肩接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武不善作 《西游记》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
止戈为武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经文纬武 唐 许敬宗《定宗庙乐议》:“虽复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
上气不接下气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清·方亨咸《邵村杂记·武风子传》:“其有道者欤?不然,何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耶?”
擦肩而过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2回:“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
扬威耀武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扬威耀武显神通,走石飞沙弄本事。”
文治武功 西汉 戴圣《礼记 祭法》:“汤以宽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踵武前贤 战国·楚·屈原《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驾轻就熟 唐 韩愈《送石处士序》:“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千里命驾 《晋书·嵇康传》:“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
踵趾相接 杨天石《黄遵宪》:“黄遵宪盛赞他们‘前仆后起,踵趾相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入文出武 唐·张说《河西节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总军挟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间,式遏戎虏。”
踵武相接 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且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
威武不能屈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水光接天 宋·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比肩叠踵 清 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沈旧人,胜朝遗耈,比肩叠踵,同掌丝纶。”
应接不暇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武艺超群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据这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的人,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
文武全才 《旧五代史 和凝传》:“和公文武全才而有志气,后必享重位,尔宜谨事之。”
扬威曜武 《魏书·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是故魏氏祖宗扬威曜武,驱其畜产,收其部落。”
目不暇接 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翬振彩,倏来倏往,目不暇给。”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鲁迅《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而且证明了我们中国,确有许多‘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必说真话的人们。”
移花接木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短兵接战 《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十八般武艺 元 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凭着俺十八般武艺,定下了六十四处征尘。”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那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叉。”
驽马十驾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