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uán xíng bài lù
基本解释本来面目暴露出来。
出处唐浩明《曾国藩》第一部第九章四:“高疤脸先想以一个老实胆小的小商贩的面目混过厘卡,现在见原形败露,知道哀求无用,只有狠心出一笔大钱来买通。”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厢情原 | |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 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一犬吠形,万犬吠声;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
一犬吠形,群犬吠声 | 《晋书·傅咸传》:“一犬吠形,群犬吠声,惧于群犬,遂至叵听也。” |
一相情原 | |
一败如水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 |
一败涂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
不分胜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两个在战场上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
不拘形迹 | 茅盾《子夜》四:“曾沧海回头一看,认得是土贩李四;在某一点上,他这李四是不拘形迹的密友。” |
不败之地 | 先秦 孙武《孙子 形篇》:“故善者,立于不败之地。” |
不露圭角 | 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郑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
不露声色 | 清 王韬《淞隐漫录 蓟素秋》:“女知为所绐,特不知何人设此坑阱。女固黠,不露声色,静以待之。” |
不露形色 | |
不露斤斧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巧匠施工,不露斤斧。” |
不露神色 | 老舍《老张的哲学》:“南飞生不露神色,只是两手微颤,龙树古坦然的和别的会员说闲话,像没有看见选举结果似的。” |
不露辞色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
不露锋芒 |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
不露锋铓 | |
丑态毕露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贾琏亦丑态毕露。 |
东野败驾 | 春秋时善御者东野稷见重于鲁庄公。其御左右旋转,合规之圆;进退抑扬,中绳之直。自矜其能,驱马转百圈而不止,结果马力竭尽,以失败而告终。 |
两相情原 | |
两败俱伤 | 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
丧伦败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此亦系理数应然;只因你前生淫奔不才,使人家丧伦败行,故有此报。” |
中原板荡 | 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
中原逐鹿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丰年补败 | 《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古者税什一,丰年补败,不外求而上下足也。” |
义形于色 | 《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
乌面鹄形 | 《南史·侯景传》:“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绝粒久者,乌面鹄形。” |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