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故事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的成语故事


拼音qǔ fǎ hū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

基本解释取上等的为准则,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出处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暂未找到成语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取法乎上,仅得乎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举两得 《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汉 王充《论衡 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鲁迅《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但作者一转方向,则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何况神仙的遗蜕呢。”
一人高升,众人得济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一人高升,众人得济。你一个人挣钱,一大家子人不受急窄了。”
一介不取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一哄而上 《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九回:“我听说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个九族升天之说吗?”
一得之功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一得之愚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一得之见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一拥而上 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一无可取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来这俗物,一无可取,都只管来缠帐,几乎错认了。”
一无所取 《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松之注:“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
一无所得 汉 焦赣《易林》:“步走逐鹿,空无所得。”
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唐·高武仲《中兴间气集》:“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一毫不取 宋·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非其义一毫不取。”
一箭上垛 元 无名氏《符金锭》第二折:“这个不打紧,我如今就去,一箭上垛。”
一索得男 《周易 说卦》:“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
一言中的 《中国现在记》第一回:“你做折子须要在此等地方着想,保管你一言中的,上头不能不准。”
一语中人 宋·李昌令《令善录·刘贡父》:“盖好谑人者,但知取快一时,不知一语中人,其酷甚于毒刃。”
一语中的 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一蹴而得 茅盾《路》十二:“现在,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得,必须用持久战。”
七上八下 宋 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七上八落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
七开八得 老舍《龙须沟》第三幕:“我找二嘎子去啦,找了七开八得,也找不着他!”
万不得已 明 焦竑《玉堂丛语》:“汝父欲保全身家,万不得已,姑借我以免祸耳。”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