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ǐ zāi bǐ zāi
基本解释彼:他。他是什么人。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此一时彼一时 | 语出《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
彼此彼此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一二二回:“正说着话,济公进来。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圣僧久违。’和尚说:‘彼此彼此。’” |
呜呼哀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 |
此起彼伏 | 汉 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伏集此。” |
悠哉游哉 | 谌容《赞歌》:“两只空洞洞的棉袄袖子在肩上晃来晃去,给人一种悠哉游哉的感觉。” |
知己知彼 |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 |
由此及彼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6回:“遇着通晓之人,就虚心请问,由此及彼,铢积寸累,自然日有进益。” |
优哉游哉 | 《诗经 小雅 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
挹彼注兹 | 《诗经·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 |
彼竭我盈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得其所哉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载!” |
重此抑彼 | |
此一时,彼一时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
我盈彼竭 | 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奉胡公叔宝》:“秦公应变,临阵电拔,锐气尽来,我盈彼竭。” |
彼一时,此一时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
此问彼难 | 鲁迅《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讨论问题,研究章程,此问彼难,风起云涌。” |
厚此薄彼 | 明 袁宏道《广庄 养生主》:“皆吾生即皆吾养,不宜厚此薄彼。” |
此唱彼和 | 清 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序》:“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而此唱彼和,声应气求,若出一轨。” |
此伏彼起 | 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因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 |
唐哉皇哉 | 《后汉书·班畸传》:“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唐哉皇哉!皇哉唐哉?” |
岂有他哉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
非此即彼 | 张平《抉择》:“非此即彼,别无选择。” |
挹彼注此 | 郭沫若《历史人物·甲申三百年祭》:“假使政治是修明的,那么挹彼注此,损有余以补不足,尽可以用人力来和天灾抗衡。” |
此发彼应 | 清·陈天华《警世钟》:“各做各的,怎么行呢?一定是要互相联络,此发彼应才行。” |
堂哉皇哉 |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他有了这个引子,就格外的打点,格外的应酬,不到半年便放了海关道,堂哉皇哉的带了家眷,出京赴任。” |
顾此失彼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
于呼哀哉 | 《诗·大雅·召旻》:“于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荀子·乐论》:“乱世恶善,不此听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 |
彼倡此和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6回:“二人先通了郤克,然后谒见晋景公,内外同心,彼倡此和,不由晋景公不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