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先斩后闻先斩后闻的故事

先斩后闻的成语故事


拼音xiān zhǎn hòu wén

基本解释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出处元·无名氏《十探子》第三折:“今奉圣人的命,敕赐势剑金牌,教小官便宜行事,先斩后闻。”


暂未找到成语先斩后闻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先斩后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无所闻
一闻千悟 《景德传灯录·汾州大达无业国师》:“得大总持,一闻千悟。”
一鞭先着
一鞭先著 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 刘琨传》。
一饭之先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越语》:“寡人礼先壹饭矣。”
一马当先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三思而后行 《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不乏先例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14章:“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
不敢后人 邹韬奋《抗战以来》:“凡遇党政当局对抗战建国积极方面有所号召,亦无不竭诚响应,不敢后人。”
不求闻达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不甘后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而广不甘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不相问闻
不相闻问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不耻最后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不问不闻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不闻不问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
不顾前后 《红楼梦》一二○回:“不是说句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这佛是更难成。”
东郭先生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讲东郭先生救助中山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害的故事。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
两国相战,不斩来使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举世闻名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久闻大名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乌有先生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了然无闻
争先士卒 战国·楚·屈原《楚辞·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争先恐后 明 屠勋《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
争前恐后 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五十五回:“欢乃麾兵直进,大众争前恐后,一涌而上,无复行列。”
事后诸葛亮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