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屈节卑体屈节卑体的故事

屈节卑体的成语故事


拼音qū jié bēi tǐ

基本解释屈节:折节;卑:低。降低自己的心志低声下气去服侍别人。

出处东汉·班固《白虎通·姓命》:“所以表情见意,屈节卑体尊事人者也。”


暂未找到成语屈节卑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屈节卑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体同心 《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一体知悉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一体知照
一心同体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一支半节 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节之权利者,实含有亡国民之根性,明也。”
一枝一节 明·莫是龙《画说》:“画树之窍,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
一肢一节 鲁迅《准风月谈·感旧以后(上)》:“但也因为所指的是一群,所以被触着的当然也不会少,即使不是整个,也是那里的一肢一节。”
一肢半节 明·袁宗道《读孟子》:“三代而下,市鲜中行,得乡愿之一肢半节,皆足以成世。”
三位一体 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为什么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这样三位一体的口号?”
三节两寿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三节两寿,孝敬上司的钱,虽不敢任情减少,然而总是照着前任移交过来的簿子送的。”
不亢不卑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不修小节 《晋书 石苞传》:“石苞……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
不卑不亢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不屈不挠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不成体统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3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不抗不卑 《红楼梦》第五六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不拘小节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虞延传》:“(延)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不拘细节 《旧唐书 文苑传中 元万顷》:“万顷属文敏速,然性疏旷,不拘细节,无儒者之风。”
不挠不屈 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不知大体 《旧唐书·田弘正传》:“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情,凡四上表不报。”
不识大体 《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不达大体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袁绍不达大体。”
东撙西节 郭沫若《塔·万引》:“他在这样踌蹰时,他的家计却一天一天地逼迫拢来了,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
丧身失节 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临难不屈 《旧唐书·刘弘基传》:“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
义夫节妇 《周书·宣帝纪》:“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才堪任用者,即宜申荐。”
习与体成 《孔丛子·执节》:“作之不变,习与体成,则自然矣。”
二三其节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