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í tuó zān bǐ
基本解释谓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持橐簪笔,事孝武皇帝数十年。”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浪费笔墨 | 老舍《多鼠斋杂谈》:“他便也只会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费笔墨,攻击别人,且自鸣得意。” |
持之以恒 | 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
援笔立就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6卷:“华安不假思索,援笔立就,手捧所作呈上。” |
倒持泰阿 | 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
口诛笔伐 | 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0回:“俗话说的,‘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太太们不亏了凤丫头,那些人还帮着吗?” |
大手笔 | 《晋书·王珣传》:“此当有大手笔事。” |
勤俭持家 |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 |
舞笔弄文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支离构辞,穿凿会巧。” |
旷日持久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
春秋笔法 | 宋 俞文豹《吹剑录》:“盖纯用《春秋》笔法也。” |
董狐直笔 |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
秉笔直书 | 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
投笔从戎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
坚持不懈 | 《清史稿 刘体重传》:“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洲。” |
下笔成文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
危而不持 | 战国·鲁·孔丘《论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
以一持万 | 先秦 荀况《荀子 儒效》:“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 |
倒持手板 | 宋·刘克庄《沁园春·再和林卿韵》词:“待得新亭,倒持手板,何似抽还政事堂。” |
点睛之笔 | 《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
把素持斋 | 元 无名氏《女姑姑》第三折:“念佛心把素持斋,不食荤餐松啖柏。” |
走笔疾书 | |
倒持戈矛 | 《新唐书·陆贽传》:“舍此不务而反为所乘,斯谓倒持戈矛,以鳟授寇者也。” |
彩笔生花 | 元 汤式《赏花时 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 |
把持包办 |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规定共产党员应当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就是针对着这一部分还不明白党的政策的同志而说的。” |
倒持干戈 | 《后汉书·何进传》:“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
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二回:“也不像两个人打,就如一对猛虎争餐,擂台上流做一团。牡丹虽好,全凭绿叶扶持。” |
奋笔疾书 | 宋 张克庄《题方汝一班师赞后》:“或隐匿未彰,而奋笔疾书;或一语之乖谬,或一行之谄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法,读之使人汗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