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承颜顺旨承颜顺旨的故事

承颜顺旨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éng yán shùn zhǐ

基本解释承颜:顺从他人的脸色;顺:顺从。极力迎合顺从他人的旨意。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王蕃传》:“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旨。”


暂未找到成语承颜顺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承颜顺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力承当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1回:“在晋侯面前,一力承当。”
一帆顺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三只大船载了许多人马头领,却投穆太公庄上行,一帆顺风,早到岸边埠头。”
一帆风顺 唐 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一柱承天 元·袁桷《李士弘枯木风竹图》诗:“西山古渊人莫测,一柱承天万牛力。”
一脉相承 清 李绿园《歧路灯》:“如今这两个侄儿,虽分鸿胪、宜宾两派,毕竟一脉相承,所以一个模样。”
一路顺风 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陈两处亦无动静,一路顺风无些毫打叉之事。”
三旨相公 《宋史·王圭传》:“以其上殿进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曰已得圣旨也。”
上勤下顺 唐·韩愈《郓州豀堂诗》:“惟所令之不亦顺乎,上勤下顺遂济登兹。”
乘顺水船
五颜六色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仰承鼻息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回省之后,不特通省印委人员仰承鼻息,就是抚台……有时还让他三分。”
低眉顺眼 晋 王隐《晋书》:“人或说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然随俗低眉下意乎?’”
佛旨纶音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便是佛旨纶音,要把她送到龙宫去,作个龙女,也许是万两黄金,买不动她那不字儿。”
依头顺尾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前儿我们还议论到这里,再不能依头顺尾,必有两场气生。”
元经秘旨 清·袁枚《续新齐谐·雁岩仙女》:“所说言语,都是元经秘旨,不能记忆。”
先意希旨 唐·陈鸿《长恨歌传》:“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先意承志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先意承指 晋·葛洪《抱朴子·臣节》:“先意承指者,佞谄之徒也。”
先意承旨 《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礼记·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先意承颜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
千依万顺 明 董说《西游补》第六回:“忽有一对侍儿跪在面前,请大王娘娘赴宴,行者暗想道:‘我还不要千依万顺。’”
千依百顺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凡是船家教他做些什么,他千依百顺。”
千随百顺 元 杨景贤《刘行首》第一折:“欲要见五祖七真,先受些千随百顺。”
华发苍颜 宋·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厚颜无耻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岂可使芳杜厚颜,薛荔蒙耻。”
去逆效顺 唐·陆贽《招谕淮西将吏诏》:“如能去逆效顺,因事建功,明设科条,以示褒劝。”
变颜变色 管桦《不讲理的人》:“阔大爷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
口耳相承 明·方孝孺《答王仲缙书》:“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口耳相承,猥有所称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