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惠然肯来惠然肯来的故事

惠然肯来的成语故事


拼音huì rán kěn lái

基本解释惠:赐,敬辞。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

出处《诗经 邶风 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暂未找到成语惠然肯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惠然肯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一来一往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七回:“行者暗笑道:‘好是耳聋口哑!不要走!看棍!’那怪更不怕,乱舞枪遮拦。在那半空中,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斗到三更时分,未见胜败。”
一来二去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一来二去,眼大心肥,那里还能够有长进呢?”
一来二往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一章:“只因路上种种劳苦波折,常需互相照应,一来二往,也就近乎起来。”
一目了然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见了然 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一见了然。”
七日来复 《易·复》:“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万国来朝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太平年万国来朝,雍熙世八仙庆寿。”
下不来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若说外头好看,里头空虚,是我早知道的了,只是‘居移气,养移体’,一时下不来台就是了。”
不以为然 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不到乌江不肯休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世上死生皆为利,不到乌江不肯休。”
不夷不惠 汉 扬雄《法言 渊蹇》:“不屈其意,不累其身,曰:‘是夷惠之徒欤?’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也。’”
不期然而然 明 高启《威爱论》:“功或以爱诚有以结于人者,则趋事赴功有不期然而然。何以威为哉!”
不期而然 宋 王楙《野客丛书》:“盖其平日读外祖太史公记,故发于词旨,不期而然。”
不肯一世 宋·黄庭坚《跋范文正公帖》:“往时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
不请自来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频来无忌,乃云入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
不费之惠 《二刻折案惊奇》卷十:“那时是白得来的东西,左右是不费之惠,料然决不怠慢了我们。”
不轻然诺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中卷:“如严某者,其亦浊世之铮铮,而不轻然诺者与!”
东来紫气 唐·杜甫《秋兴》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东来西去 唐·李商隐《关门柳》诗:“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
丝来线去 《朱子全书·论语》:“但颜子得圣人说一句,直是倾肠倒肚是了,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
两国相战,不斩来使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乍往乍来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最是那不大段计利害、乍往乍来底念虑,相续不断,难为驱除。”
乐尽悲来 唐·陈鸿《长恨歌传》:“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
乐往哀来 汉·张衡《思玄赋》:“惟盘逸之无瞋兮,惧乐往而哀来。”
乐极哀来 晋·陶潜《闲情赋》:“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