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ūn hài zhì fú
基本解释形容惊怕躲藏。
出处《新唐书·秦宗权》:“自关中薄青齐,南缭荆郢,北亘卫滑,皆麇骇雉伏,至千里无舍烟。”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结缨伏剑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 |
纷红骇绿 | 唐 柳宗元《袁家渴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 |
十面埋伏 | 《前汉书平话》中卷:“会天下诸侯,困羽九重山前,信定十面埋伏。” |
伏法受诛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
高世骇俗 |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伏低做小 | 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他立下功劳,怎肯伏低做小。” |
伏虎降龙 |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
夜行昼伏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伍子胥櫜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
思潮起伏 | 王宗仁《夜明星》:“我睡不着,走出帐篷,站在一个土坡上,望着漫山遍野的夜明星,思潮起伏。” |
惊涛骇浪 | 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
骇人听闻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
连绵起伏 | 孙荪《云赋》:“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 |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此起彼伏 | 汉 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伏集此。”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惊世骇俗 | 明 刘基《贾性之市德斋记》:“是皆为惊世骇俗,而有害于道。” |
伏尸流血 |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
危机四伏 | 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
微机四伏 | |
惊见骇闻 | 清·刘大櫆《与王君书》:“以故凡厥所有,皆与世龃龉,只可自娱,不堪共质。间尝出以示人,惊见骇闻,非怒则笑。” |
鸱张鼠伏 | 《明史·贵州土司传序》:“蛮人鸱张鼠伏,自其常态。” |
动心骇目 | 宋·陆游《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王遗墨藏家庙者,今虽仅存,某尝获观,皆奇丽超绝,动心骇目。” |
伏而咶天 | 荀况《荀子 仲尼》:“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
惊耳骇目 |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
狐凭鼠伏 | 《三元里平夷录》:“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
呼卢喝雉 | 宋·陆游《风顺舟行甚疾戏书》诗:“呼卢喝雉连暮夜,击兔伐狐穷岁年。” |
胯下蒲伏 | 宋 秦观《人材》:“将如韩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