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匡鼎解颐匡鼎解颐的故事

匡鼎解颐的成语故事


拼音kuāng dǐng jiě yí

基本解释《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后以“匡鼎解颐”谓讲诗清楚明白,非常动听。

出处《汉书·匡衡传》:“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颜师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


暂未找到成语匡鼎解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匡鼎解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期颐之寿 《南齐书·禇炫传》:“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
解铃还须系铃人 宋 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大名鼎鼎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冰解的破 清 曾国藩《<经史百家简编>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干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颐指气使 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匡乱反正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大惑不解 庄周《庄子 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庖丁解牛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匡谬正俗 唐·颜师古有《匡谬正俗》八卷。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辄谓伤忠厚焉。”
解甲归田 汉 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解甲休兵 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反旆,解甲休兵。”
条分节解 《新唐书·崔义玄传》:“义玄有章句学,先儒疑缪,或音故不通者,辄采诸家,条分节解,能是正之。”
刃迎缕解 唐 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
解兵释甲 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解兵释甲,社稷宁谧,黎民乐业。”
老妪能解 宋 释惠洪《冷斋夜话》第一卷:“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春秋鼎盛 汉 贾谊《新书 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犹尚若比,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
百思不得其解 清 梁启超《论宗教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若此者皆不诚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
难解难分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正在难解难分,忽听东边山上,犹如千军万马之声。”
迎刃而解 《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慷慨解囊 明 施耐庵《水浒传》:“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慷慨之人,做事悭吝,只要下山。”
力能扛鼎 《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三足鼎立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应刃而解 梁斌《播火记》:“虽然有好多问题事先没有商量,有朱老忠在,也就应刃而解了。”
排忧解难 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各级党政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学校,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
解衣卸甲 明·无名氏《杏林庄》第一折:“他若是解衣卸甲顺天朝,班中封位爵。”
善解人意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言语,善解人意,聪慧异常,杨妃爱之如宝,呼为雪衣女。”
解衣衣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解弦更张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