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望洋兴叹望洋兴叹的故事

望洋兴叹的成语故事


拼音wàng yáng xīng tàn

基本解释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样子;兴:产生;发出。

出处元 刘壎《隐居通议 诗歌五》:“千古吟人,望洋兴叹。”


暂未找到成语望洋兴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望洋兴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得意洋洋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徘徊观望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望尘莫及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咨传》:“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望风扑影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犀牛望月 《关尹子 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想望丰采 《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喟然长叹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废书而叹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大失所望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望而生畏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公才公望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兴高采烈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体性》:“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峨峨洋洋 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意兴索然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仙人岛》:“绿云顾父曰:“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闻之,意兴索然。”
众所瞻望 宋·蔡襄《答赵内翰书》:“足下语论,众所瞻望。”
止戈兴仁 《汉晋春秋》:“将欲止戈兴仁,为百姓请命。”
望尘靡及 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耳。”
望子成龙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德公望子成龙,一会想送他上英国,一会又想送他上美国。”
十里洋场 茅盾《健美》:“我们这十里洋场实在还不过是畸形的殖民地化的资本主义社会。”
去害兴利 唐·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佐河阳军,任事去害兴利。”
唉声叹气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儿子又唉声叹气,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
家和万事兴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大凡一家人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从来说‘家和万事兴’,何况媳妇又没犯甚么事!”
施恩望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可都是那个甚么施恩望报,不望报的这个脾气闹的!”
土洋并举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这座建筑物,真可谓土洋并举、中西合璧了。”
望梅止渴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门投止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张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昂首望天 清 归庄《王大痴像赞》:“昂其首,睅其目,举觞而望青天者,是为王大痴。”
长吁短叹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