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秉烛待旦秉烛待旦的故事

秉烛待旦的成语故事


拼音bǐng zhú dài dàn

基本解释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宋江秉烛待旦。”


暂未找到成语秉烛待旦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秉烛待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虚位以待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宁可虚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滥位。”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旦夕之间 汉·无名氏《焦仲卿妻》:“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严阵以待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火烛银花 宋 朱淑真《元夜》诗之三:“火烛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东风。”
时不我待 清 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坐以待毙 先秦 管仲《管子 参患》:“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竭诚相待 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风烛残年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偶烛施明 汉 王符《潜夫论》:“尧舜之德,譬犹偶烛施明于幽室也,前烛照之,后烛益明,非前烛昧,后烛彰也,乃二烛相因而成大光。”
虚左以待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待时而举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寡君知天运之盛衰,达时务之机变,所以养兵练将,待时而举。”
舌端月旦 宋·叶廷圭《海录碎事·人事》:“舌端月旦,皮里阳秋。”
守株待兔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人肚内有了这两句话,便不怕了。”
待理不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二大爷,你们这会子瞧我穷,回来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待理不理的。”
命在旦夕 唐 陈子昂《为建安王与诸将书》:“尽病水肿,命在旦夕。”
火烛小心 清 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你点火把送贾老爷回府,你就家去罢。家中门户火烛小心。”
枕戈待旦 《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百废待举 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
嗷嗷待哺 清 戴名世《上刘木斋先生书》:“佣书客游,乞食自活,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
赤诚相待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3章:“这所剩的数千饥饿疲惫之师因感学生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和平日赤诚相待,暂时不忍离去,勉强可以一战。”
信誓旦旦 《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如此剀切劝谕,奢侈之风,自可渐息。”
待兔守株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