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ái chún fǎn pǔ
基本解释同“还淳反朴”。
出处《梁书·明山宾传》:“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反手可得 | 《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 |
解铃还须系铃人 | 宋 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
迷而不反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 |
合浦珠还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循吏传 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
反哺之私 | 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
反复无常 | 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
反唇相稽 | 汉 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
反求诸己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
匡乱反正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
回光反照 | 元 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
极重不反 | 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 |
反老还童 | 清 翟灏《通俗编 识馀》:“《急就章》‘长乐无极老复丁’即《参同契》所云老翁复丁壮也,今变之曰反老还童。” |
反治其身 | |
反面无情 | 明 邵璨《香囊记》:“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
倦鸟知还 | 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衣锦还乡 | 《南史 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
讨价还价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巧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 |
便还就孤 | |
聪明反被聪明误 | 宋 苏轼《东坡续集 洗儿》:“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
珠还合浦 |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辨误一》:“殊不知珠还合浦,乃后汉孟尝,不可以孟尝君迁就也。” |
爱毛反裘 |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 |
反戈一击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
挥戈反日 | 《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伪(挥)之,日为之反三舍。” |
适得其反 | 清 魏源《筹海篇 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
还淳反素 | 《周书·苏绰传》:“先王之所以移风易俗,还淳反素,垂拱而治天下以至太平者,莫不由此。” |
收视反听 | 晋·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 |
一反既往 | |
反听收视 | 宋˙范仲淹《蒙以养正赋》:“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听收视,养恬之义相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