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匿迹潜形匿迹潜形的故事

匿迹潜形的成语故事


拼音nì jì qián xíng

基本解释匿: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潜:隐藏。躲藏起来,不露形迹。

出处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暂未找到成语匿迹潜形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匿迹潜形)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浪迹江湖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迹江湖。”
形影相顾 《晋书·桓温传》:“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顾,陨越无地。”
鉴影度形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2回:“这三人将篮子内物件,一齐摆出仔细瞧看,或者寸纸,或者只字,鉴影度形,一概俱无,又仍一件一件装入篮内。”
形神不全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
遗形藏志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来踪去迹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土木形骸 《晋书 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藏形匿影 《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形影相吊 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顾景惭形 三国·魏·曹植《封二子为公谢恩章》:“天时运幸,得生贵门。遇以亲戚,少荷光宠。窃位列侯,荣曜当世。顾景惭形,流汗反侧。”
形影相随 唐 崔峒《江山书怀》:“登高回首罢,行影自相随。”
形形色色 元 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万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养之,形形色色,无所弃遗。”
息迹静处 《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顾影惭形 晋 傅咸《申怀赋》:“芬芳并发,我秽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声;岂伊不愧,顾影惭形。”
形而上学 毛泽东《矛盾论》:“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鸥波萍迹 清·王士慎《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事在身外,身在世外,鸥波萍迹,足寄此生。”
潜移默化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得意忘形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怒形于色 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遗物忘形 宋·秦观《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遗物忘形,在我而已。”
形于言色 《晋书·何无忌传》:“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
形如槁木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吊形吊影 明·袁宏道《别恨篇为方子公赋》诗:“独自吊形吊影,谁人知暖知寒。”
形式主义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能士匿谋 《孔丛子·对魏王》:“故贤愚共贯,则能士匿谋。”
无影无形 元·杨暹《刘行首》第一折:“我度你个无影无形鬼魂。”
形枉影曲 《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