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āng jiǎ lǐ yǐ张甲李乙 | 犹言张三李四。 | 汉·张奂《诫兄弟书》:“不自克责,反云张甲谤我,李乙怨我,我无是过,尔亦已矣。”三国·魏·曹操《与王修书》:“张甲李乙,尚犹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 |
dān qiān jiǎ yǐ丹铅甲乙 | 见“丹黄甲乙”。 | 清·戴名世《<陈大士稿>序》:“千子慨然悯之,取一代之文,丹铅甲乙,辨其黑白。” |
jiá yǐ bǐng dīng甲乙丙丁 | 古代天干排序的前一到四位。指事物的顺序或事物大概轮廓。 | 林语堂《中国文化之精神》:“事理本是连续的、整个的,一经逻辑家之分析,乃成断片的,分甲乙丙丁等方面。” |
dān huáng jiǎ yǐ丹黄甲乙 | 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 清·钱谦益《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句读之有析,文理之不通,而俨然丹黄甲乙,衡加于经传,不已傎乎!” |
yuè fú chǔ yǐ越凫楚乙 | 同一只飞鸿,有人以为野鸭,有人以为燕子。比喻由于主观片面,对于事物认识不清而判断错误。 | 南朝 齐 张融《门论》:“昔有鸿飞天道,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耳,鸿常一鸿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