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感遇忘身感遇忘身的故事

感遇忘身的成语故事


拼音gǎn yù wàng shēn

基本解释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

出处《晋书·庚亮传》:“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


暂未找到成语感遇忘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感遇忘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身无分文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动天地,感鬼神 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安身之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挺身而出 《旧五代史 周 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邻郡,得援军数百,逐其草冠,复有其城,毫民赖是以济。”
孤身只影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首身分离 《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正身明法 《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以身试法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反治其身
多情善感 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清·无名氏《说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两人大战三十余合。”
摧身碎首 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
身败名裂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安身立命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乐以忘忧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束身受命
忘乎所以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夫人倾身陪奉,忘其所以。”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背义忘恩 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义忘恩,更待干罢。”
以身作则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大显身手 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
尾生丧身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数典忘祖 《左传 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得意忘形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身体力行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泛论训》:“圣人以身体之。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 力行近乎仁。”
黄袍加身 清 钱采《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身无长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