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杜鹃啼血杜鹃啼血的故事

杜鹃啼血的成语故事


拼音dù juān tí xuě

基本解释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暂未找到成语杜鹃啼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杜鹃啼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血气方刚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吸血鬼
杜绝言路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有血有肉 秦牧《艺海拾贝 核心》:“但是总觉得那种思想交锋并不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语言独特,激动人心的。”
鲜血淋漓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猿背弯躬,醉眼朦胧,腰项斜称,呀!他可早鲜血淋漓了战袍领!”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一回:“也有打破头的,鲜血淋漓,好不惨伤。”
茹毛饮血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呕心滴血 清·秋瑾《精卫石·序》:“余愿呕心滴血以拜求之,祈余二万万女同胞无负此国民责任也。”
哭哭啼啼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这如今才好些,又这样哭哭啼啼,岂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
心血来潮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4回:“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闲坐碧游床,正运元神,忽心血来潮。”
干啼湿哭 《北齐书·尉景传》:“景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
啼笑皆非 唐 孟棨《本事诗 情感》:“笑啼皆不敢,方验作人难。”
杀人不见血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李林甫混名叫做李猫儿,平昔不知坏了多少大臣,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柳啼花怨 宋 卢祖皋《夜行船 暖入新梢风又起》词:却说当时,柳啼花怨,魂梦为君迢递。
血光之灾 元 无名氏《盆儿鬼》楔子:“此卦洽谈室一百日内,有血光之灾,只怕躲不过去。”
枕戈泣血 唐·房玄龄《晋书·桓温传》:“枕戈泣血,志在复雠。”
冷血动物 钱钟书《围城》:“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蠕蠕欲活。”
兵不血刃 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血脉相通 唐·卢氏《逸史·治针道士》:“人血脉相通如江河,针灸在思其要津。”
刀刀见血 古立高《隆冬》:“口尖舌利,刀刀见血,把人们的火都拱起来了。”
啼饥号寒 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枕戈饮血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贼氛未殄,主上焦劳,凡为臣子,皆当枕戈饮血,共愤同仇。”
血流成河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9回:“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血雨腥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发坠山奄。”
呕心沥血 唐 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血肉相连 宋 洪迈《夷坚丁志 雷击王四》:“趋视之,二百钱乃在其胁下皮内,与血肉相连。”
血气方壮 《新唐书·张嘉贞传》:“昔马周起徒步,谒人主,血气方壮,太宗用之,能尽其才,甫五十而没。”
头破血流 唐 吕道生《定命录 桓臣范》:“其如果偷两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
刀光血影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一:“武汉三镇,自北伐以来,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经窒息了整整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