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上下同门上下同门的故事

上下同门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àng xià tóng mén

基本解释上下:指上一辈与下一辈。姑婿与侄婿的互称。

出处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


暂未找到成语上下同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上下同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世龙门 《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一体同心 《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一口同声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
一口同音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说,以义气为重。”
一叶落知天下秋 《淮南子 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 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哄而上 《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一唱雄鸡天下白 唐·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一心同体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一心同功 《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一心同归 《淮南子 泰族训》:“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
一拥而上 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一民同俗 语出《晏子春秋·问上十八》:“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一登龙门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一箭上垛 元 无名氏《符金锭》第二折:“这个不打紧,我如今就去,一箭上垛。”
一统天下 《公羊传 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一脉同气 《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
一视同仁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一轨同风 《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一辞同轨 《韩非子 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又《内储说上》:“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一门同气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一门心思 孙华炳《重赏之下》:“他自己又到图书馆借来关于数控的书,什么也不顾了,一门心思钻研起来。”
一鼓而下 明·沈采《千金记·定谋》:“昨日令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迳截赵魏,掩其不备,一鼓而下。”
一齐天下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今陛下临制海内,一齐天下,口虽未言,声疾雷电,令虽未发,行化如神。”
七上八下 宋 宗杲说《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
七上八落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的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那心头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的响,浑身却如重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口里连声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