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伐善攘羭伐善攘羭的故事

伐善攘羭的成语故事


拼音fá shàn rǎng yú

基本解释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攘:窃取;羭:肥美的绵羊;攘羭:比喻掠美。夸耀自己,掠人之美。

出处唐·李商隐《为荥阳公桂州谢上表》:“敢伐善以攘羭。”


暂未找到成语伐善攘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伐善攘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一介之善 《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文艺,居接士之馆。”
一技之善 清·朱彝尊《赠笔公钱叟序》:“洵夫一技之善有深入人心而不可没焉者已。”
七捞八攘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若存得此心,则气常时清……睡梦里亦七捞八攘,如井水不打便清,只管去打便浊了。”
上兵伐谋
不亦善夫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不得善终 《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不矜不伐 《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与人为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东讨西伐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驰北走,东讨西伐,运之无旁,按之无下。”
为善最乐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举善荐贤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乏善足陈 《追求》:“正所谓贱体粗安,乏善足陈。”
乐善不倦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乐善好义 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
乐善好施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争权攘利 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
亲仁善邻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从善如流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从善如登 《国语 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从善若流 《新唐书·张玄素传》:“从善若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祸可既乎?”
以夷伐夷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伐冰之家 《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
伐功矜能 《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伐异党同 《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伐性之斧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孟春》:“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