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sān tiān dǎ yú,liǎng tiān shài wǎng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比喻学习或做事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坚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
sān yán liǎng yǔ三言两语 |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 元 施惠《幽闺记 姐妹论思》:“有三言两语,寄也无因。” |
yī jǔ liǎng quán一举两全 | 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 《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
jìn tuì liǎng nán进退两难 | 进和退都有困难。形容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 | 元 郑德辉《周公摄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进退两难为。” |
liǎng yè yǎn mù两叶掩目 | 如同两片树叶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对事物分辨不清楚。 | 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夫两叶掩目,则冥然无睹;双珠填耳,必寂然无闻。” |
yī dāo liǎng duàn一刀两段 | ①见“一刀两断”。②指斩首,被杀。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全书·论语十六》:“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只索便一刀两段,倒大来迭快。” |
liǎng miàn guāng两面光 | 两个面都光滑。比喻两方面都不得罪,两边做好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凡事不能光做一面,总要两面光。” |
mài xiù liǎng qí麦秀两岐 | 见“麦秀两歧”。 | |
bò liǎng fēn xīng擘两分星 | 指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比喻准确清楚。两,较小的重量单位;星,秤杆上标记斤两的小点子。 |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只我问他个擘两分星,说一段从头的至尾。” |
yī dāo liǎng duàn一刀两断 | 比喻坚决断绝一切关系。 | 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
yī kǒu liǎng chí一口两匙 | 比喻贪多。 |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谷,身能几屐莫言钱。” |
zhū liǎng fēn cùn铢两分寸 | 指极少的数量。 |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 |
pàn ruò liǎng rén判若两人 | 判:判断;评定;若:好像。评定一个人前后的表现;好像两个人一样;截然不同。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
zhū shī liǎng jiào铢施两较 | 谓一铢一两都斤斤计较。形容非常吝啬。 | 明·方孝孺《答许廷植书》:“其赋于人也,铢施两较,不肯多与。” |
liǎng jiǎo shū chú两脚书橱 |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 《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
biǎn dān méi zā,liǎng tóu dǎ tā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 扁担没有挡头,挂在两头的东西都会滑落。 |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他尚未计算到他的实力和他的企图之间的不相称,以致‘扁担没扎,两头打塌’,陷入目前的绝路。” |
mài xiù liǎng qí麦秀两歧 | 亦作“麦秀两岐”。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 《东观汉记》:“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欺。” |
sān jī liǎng bǎo三饥两饱 | 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野夫长短句》:“跛子一生别无路,展手教,化三饥两饱。回视云汉,聊以自诳元神。” |
liǎng bù gǔ chuī两部鼓吹 | 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 《南齐书·孔稚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
liǎng jiǎo jū jiān两脚居间 | 方言。犹言中间人。多指婚姻介绍人。 | |
liǎng tóu hé fān两头和番 | 谓两面拨弄、搅和。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5回:“单管两头和番,曲心矫肚,人面兽心。” |
bàn jīn bā liǎng半斤八两 |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和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相同。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
yī kǒu bù néng zhuó liǎng chí一口不能著两匙 | 匙:汤匙。一张嘴同时要吃两把汤匙里的食物。比喻贪多。 |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榖,身能几屐莫言钱。”自注:吴谚云:“一口不能著两匙。” |
fēn xīng bāi liǎng分星掰两 | 一点一滴,详详细细。 | 元·孟汉卿《魔合罗》:“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掰两,责状招实。” |
zháo sān bù zháo liǎng着三不着两 | 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考虑欠周,注意这里,顾不到那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着三不着两的。” |
mō léng liǎng kě摸棱两可 | 握持棱角,两端皆可。比喻遇事不决断可否,不分是非。 |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 |
niān jīn bō liǎng拈斤播两 | 犹言斤斤计较。 | 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一折:“也不索昼夜思量心内想,也不索拈斤播两显耀我这英雄猛将。” |
shǒu shǔ liǎng duān首鼠两端 | 首鼠:踌躇不决。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
cǐ dì wú yín sān shí liǎng此地无银三十两 |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 鲁迅《伪自由书·推背图》:“里巷间有个笑话:……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
mài suì liǎng qí麦穗两歧 | 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
cān tiān liǎng dì参天两地 | ①为《易》卦立数之义。②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 | 《周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
sān tiān liǎng tóu三天两头 | 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 老舍《我这一辈子》:“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 |
yī jī liǎng bǎo一饥两饱 | 犹言每天不能饱食。形容生活贫困。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每每不敷,一饥两饱。” |
diān jīn mò liǎng掂斤抹两 | 犹言掂斤播两。 | 明·朱有燉《小桃红》第一折:“他更有截长补短的钉人钉,掂斤抹两的称人秤。” |
qǔ shě liǎng nán取舍两难 | 采用或舍弃都能决定。指难以抉择。 | |
yī xīn guà liǎng tóu一心挂两头 | 一颗心对两方面都惦念。 | 元·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 |
liǎng hǔ xiāng dòu两虎相斗 | 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
liǎng yì sān xīn两意三心 | 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见不坚定。 | 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似怕人知道我们曾相识,两意三心,把旧时的好话都撇在一边。” |
rén dì liǎng shēng人地两生 | 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与环境、习俗等不熟悉。 |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20章:“你到你新的工作岗位上去,人地两生,谈何容易,这不就是困难吗?” |
liǎng dòu sāi ěr两豆塞耳 |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bì yǒu yī shāng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 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
diān jīn bō liǎng颠斤播两 | 较量轻重。常用以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计较微细之事。 | 《绿野仙踪》第四四回:“起先不过房里院外吐些颠斤播两的说话,讥刺几句,使如玉知道。” |
liǎng shǒu kōng kōng两手空空 | 两只手都没有一点东西。指没有一点钱或财产。 | 清 袁枚《子不语》:“我客死于此,两手空空。” |
gōng sī liǎng biàn公私两便 | 对公家私人都便利。 | 《晋书·阮种传》:“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
jìn tuì liǎng duān进退两端 |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 唐·张鷟《朝野佥载·张鷟》:“首鼠之士,进退两端。” |
nán ér liǎng xī yǒu huáng jīn男儿两膝有黄金 | 指男子汉不可轻易向人下跪。 | 《西游补》第六回:“行者微露不忍之态,用手扶起道:‘常言道:男儿两膝有黄金。你今后不可乱跪!’” |
xīn xuán liǎng dì心悬两地 | 悬:牵挂。一心牵挂着两地地方的事情。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03回:“怎奈此时是惊弓之鸟,又是心悬两地,记念着前山池大鬓,不知胜负如何。” |
liǎng xiāng qíng yuán两相情原 | 双方互相愿意。 | |
yī shuāng liǎng hǎo一双两好 | 比喻夫妇美好相称。 |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三折:“只要得女貌郎才,不枉了一双两好。” |
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án脚踏两只船 | 踏:踩。比喻因为对事物认识不清或存心投机取巧而跟两方面都保持联系。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他是脚踏两只船,别企他儿当八路,小萝卜,皮红肚里白。” |
liǎng xióng bù bìng lì两雄不并立 | 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古语云‘两雄不并立’,何能风雨同舟?” |
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道三不着两 | 道:说话;着:接触到。说话三句有两句说不到地方。形容说话不着边际。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苏王文<桂枝香>》:“道三不着两,四下乱倡扬,取得经来唐三藏,再莫管他人瓦上霜。” |
yī dā liǎng yòng一搭两用 | 一样东西当两样用。 | |
shǒu wěi liǎng duān首尾两端 |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 《后汉书 西羌传》:“初,饥五同种大豪卢匆,忍良等千余户别留允街,而首尾两端。” |
yī chà liǎng é一差两讹 | 同“一差二错”。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如若不听我言语,逼迫女儿一差两讹,与你干休不得!” |
yī shé liǎng tóu一蛇两头 | 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 唐·韩愈《永贞行》诗:“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 |
liǎng jí fēn huà两极分化 | 分成两个集中于相反极端的部分。 |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 |
liǎng jiān hé kǒu两肩荷口 | 犹言两个肩膀扛张嘴,比喻只会吃饭不会干事。 | |
yī kè bù fán liǎng jiā一客不烦两家 | 烦:烦劳,麻烦。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堂远禅师》:“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 |
liǎng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 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
rén cái liǎng kōng人财两空 | 空:失去;没有。人和财物都遭到了损失。 | 清 曹雪芹《红楼梦》:“可怜张李二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 |
yī shēn liǎng rèn一身两任 | 指一个人担任两个职务。 | 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
zuǐ shì liǎng zhāng pí嘴是两张皮 | 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 |
sān cháng liǎng duǎn三长两短 |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
fēn xīng pī liǎng分星劈两 | 详细分说。 |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不要你狂言诈语,花唇巧舌,信口支持;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劈两,责状招实。” |
mó léng liǎng duān模棱两端 | 见“模棱两可”。 | 《粤东纪事》:“祁宫保模棱两端,怕事之极。” |
rén cái liǎng shī人财两失 | 人和钱财都无着落或都有损失。同“人财两空”。 | 《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遇夫》:“王三中了举,不久到了京,白白地要了玉堂春去,可不人财两失?” |
liǎng xián xiāng è两贤相厄 | 厄:迫害。指两个有才德的人相互迫害。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
sān xīn liǎng yì三心两意 | 见“三心二意”。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九阿姐,你休得三心两意。” |
liǎng cì sān fān两次三番 | 多次,好几次。 | 元 关汉卿《绯衣梦》第三折:“你看这个苍蝇两次三番落在这笔尖儿上。” |
liǎng guó xiāng zhàn,bù zhǎn lái shǐ两国相战,不斩来使 | 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
gōng sī liǎng jì公私两济 | 指对公家私人都有好处。 | 《晋书 阮种传》:“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
liǎng yǎn yī mǒ hēi两眼一抹黑 | 瞎眼。比喻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 |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两眼一抹黑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文学本体上倒腾先谓语后主语光动词没名词一百多句不点标点看晕一个算一个!” |
yī tuī liǎng sǎng一推两搡 | 形容一再推托。 | |
yī ē liǎng kě依阿两可 | 依:赞成;阿:不赞成。赞成或不赞成都行。指对问题没有明确的意见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四年》:“苟求便身,率为依阿两可之言。” |
sān tóu liǎng xù三头两绪 | 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 | 宋 朱熹《答张敬夫书》:“则不免将一个心把捉另一个心,外面未有一事时,里面已是三头两绪。” |
fēn sān bié liǎng分三别两 | 同“分星擘两”。 | 老舍《牛天赐传》二十:“更使他惭愧的是,他分三别两,谁的是谁的。” |
hàn zéi bù liǎng lì汉贼不两立 | 比喻有我无你。 |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
yī jǔ liǎng biàn一举两便 | 举:做事。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落得永远快活,且又不担干系,岂非一举两便!” |
yī jǔ liǎng dé一举两得 | 举:做事。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 | 《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
jiān dàn liǎng tóu tuō尖担两头脱 | 两头尖的扁担无法挑东西。比喻两头落空。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若与了一纸休书,那妇人就一道烟去了,这婆娘他若不嫁我呵,可不弄得尖担两头脱。” |
sān wǎ liǎng shě三瓦两舍 | 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告了一纸文状。” |
chēng jīn yuē liǎng称斤约两 | 称:衡量轻重。计算轻重分量。比喻权衡轻重得失。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3回:“申耀宗也没睡着,他肚子里大大小小几杆秤,正在称斤约两的活动呢。” |
diān jīn bō liǎng掂斤播两 | 估量轻重,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过分计较。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尽着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 |
diān jīn gū liǎng掂斤估两 | 犹言掂斤播两。 | 《隋唐演义》第九六回:“一饭之恩,报以千金,岂是掂斤估两的事?” |
èr xīn liǎng yì二心两意 | 形容意志不专一、不坚定。 | 汉 王充《论衡 閑时》:“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无状,加罪行罚,非有二心两意,前后相反也。” |
bìng shì wú liǎng并世无两 | 犹举世无双。 | 鲁迅《集外集拾遗 绍介<海上述林>上卷》:“本卷所收,都是文艺论文,作者既系大家,译者又是名手,信而且达,并世无两。” |
liǎng tóu dān xīn两头担心 | 指人心挂两头,不能平静。 | |
bān jīn bō liǎng搬斤播两 | 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已,搬斤播两,何等肚肠!” |
mó léng liǎng kě模棱两可 |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 《旧唐书 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
shì bù liǎng quán势不两全 | 势:情势,状况。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今弟遘恶,此势不两全。” |
zhū liǎng xiāng chēng铢两相称 | 见“铢两悉称”。 | 茅盾《大题小解》:“于是指出何者为适如其分,铢两相称,何者被强调了非特殊点而忽略了特殊点,何者甚至被拉扯为‘四不像’。“ |
liǎng tóu sān xù两头三绪 | 形容心意烦乱。 |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都则道百媚千娇,送的人四分五落,两头三绪。” |
zhēng jīn lùn liǎng争斤论两 | 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 | |
sān yán liǎng jù三言两句 | 见“三言两语”。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哥哥你放心者,老身到那里,不消三言两句,管教他随顺哥哥便了。” |
chī mèi wǎng liǎng魑魅罔两 | 见“魑魅魍魉”。 | 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余此物名为匕首,其利难俦,水断虬龙,陆斩虎兕,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
chī mèi wǎng liǎng螭魅罔两 | 螭:通“魑”,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妖精。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
qīng chūn liǎng dí青春两敌 | 敌:相当。两个人的年龄相当,都处于青春期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1回:“妾承兄命,适事君王,妾自以为秦楚相当,青春两敌。” |
fǎn xíng liǎng dēng反行两登 | 行:做,行事;登:通“得”,取得,获得。从反面着手行事收到正反两面的效果。 |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徕民》:“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之以为粟,此反行两登之计也。” |
tán jīn gū liǎng弹筋估两 | 指过分仔细地斟酌掂量轻重。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一卷:“故意走出屋檐,件件的翻复认看,言真道假,弹筋估两的在日光中炫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