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纳兰性德的诗 >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清代]:纳兰性德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景致又到了梨花零落的时候,夕阳西下,黄昏降临,却不知道人间尚有人相思惆怅,不能自已。

曾经浓情蜜意,海誓山盟。为了她甘愿做梦中之人,于是整日对着她的画像呼唤,希望能以至诚打动她,让她像“真真”那样从画中走出来与我相会。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梨花薄:谓梨花丛密之处。薄:指草木丛生之处。

不道:犹不管、不顾。招魂:招生者之魂。《楚辞》有《招魂》篇,汉王逸题解:“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其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

银笺(jiān):涂有银粉的笺纸。

同心苣(qǔ):相连锁的火炬状图案花纹,亦指织有这种图案的同心结。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

判作:甘愿作。

索:犹应,须,得。真真:美人之代称。此处借指所思之情人或妻子。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178页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鉴赏

赏析二

这首词叙述对亡妻的思念。

上片“春情”二句谓梨花开放时已近暮春,虽然漂亮,但是不久就零落殆尽。但“春情只到梨花薄”,并不单指梨花因为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稀薄,而意在梨花盛开于美好的春天,来不及欢喜就被风吹落了。以春光比喻相处的美好时光,用凋谢的梨花来指代心中的爱人,暗示妻子年纪尚轻,不幸亡故,语句略带怨意。“斜阳”二句责问斜阳为何匆匆下山,天色垂暮,而不管自己还在为妻子招魂,希望能复其精神,延其年寿。由怨生怒,语似无理,实为情深之故。

下片写思忆。当年与妻子的定情诗句,特地另外写在银笺上,还密密地打着同心结,以示对妻子的爱心永远不变。甘愿作梦中人,以便能和妻子一起在梦中生活;或者对着亡妻的遗像呼唤她的名字,希望她能像传说中的真真一样,从画图上走下来,复活重生。这种心情,在作者的悼亡词中经常流露,如《南歌子》词(暖护樱桃蕊):“索向绿窗寻梦寄余生。”《鹊桥仙》词:“今生钿合表余心,祝天上人间相见。”《金缕曲》词:“待结个他生知己”。说明词人对妻子情深意挚,妻子死后还念念不忘。

该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自然过渡到下片直抒胸臆,词意一气贯注,酣畅淋漓。

创作背景

这首词至早当作于康熙十七年。词人目睹“春来梨花开,风去梨花落”的情景,联想到了亡妻卢氏,为了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作下此词。

赏析

同心苣是织有相连的火炬形图案的同心结,和记载了誓言的素笺一样是爱情的信物。这些现实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对容若证明着当初的恩爱欢娱。面对这些几乎要仓皇而逃的容若,赶紧由实入虚,用“清夜唤真真”之典,写想象中的情景。容若似乎幻想着像传奇故事中那样,只要长唤不歇,伊人就会从画图上走下来和自己重聚。传说中,书生迷上画屏中的女子,奈何其不能来到世上,只可痴痴长唤。后书生得高人指点,唤百日后,灌以百家彩灰酒,真真出现在眼前了。幸福生活开始了,两人有了孩子,如此美满了也是很好的罢。纵使情深,书生还是受到了别人的影响,取了剑想除去来路不明的真真。真真心亦冷去,只携子离开,重入画屏,再不出来。清夜长唤,也仅是沉默的伤透了的画中人了。

纳兰性德简介

清代·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纳兰性德的诗(220篇)

猜你喜欢

婆罗门引·暮霞照水

宋代赵昂

暮霞照水,水边无数木芙蓉。晓来露湿轻红。十里锦丝步障,日转影重重。向楚天空迥,人立西风。

夕阳道中。叹秋色、与愁浓。寂寞三千粉黛,临鉴妆慵。施朱太赤,空惆怅、教妾若为容。花易老、烟水无穷。


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

五代孙光宪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墙立。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西子妆·蛾蕊颦深

清代况周颐

蛾蕊颦深,翠茵蹴浅,暗省韶光迟暮。断无情种不能痴,替消魂、乱红多处。飘零信苦。只逐水、沾泥太误。送春归、费粉娥心眼,低徊香土。

娇随步。著意怜花,又怕花欲妒。莫辞身化作微云,傍落英、已歌犹驻。哀筝似诉。最肠断、红楼前度。恋寒枝、昨梦惊残怨宇。


蝶恋花·和漱玉词

清代王士祯

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


天香·蜡梅

宋代吴文英

蟫叶黏霜,蝇苞缀冻,生香远带风峭。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

银烛泪深未晓。酒钟悭、贮愁多少。记得短亭归马,暮衙蜂闹。豆蔻钗梁恨袅。但怅望、天涯岁华老。远信难封,吴云雁杳。


卜算子·水仙

清代王国维

罗袜悄无尘,金屋浑难贮。月底溪边一晌看,便恐淩波去。

独自惜幽芳,不敢矜迟暮。却笑孤山万树梅,狼藉花如许。


南乡子·咏瑞香

清代顾太清

花气霭芳芬,翠幕重帘不染尘。梦里真香通鼻观,氤氲。不是婷婷倩女魂。

细蕊缀纷纷,淡粉轻脂最可人。懒与凡葩争艳冶,清新。赢得嘉名自冠群。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唐代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哭花

唐代韩偓

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

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