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其二
[隋代]:杨素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雲飛暮色,綠水激清音。
澗戶散馀彩,山窗凝宿陰。
花草共萦映,樹石相陵臨。
獨坐對陳榻,無客有鳴琴。
寂寂幽山裡,誰知無悶心。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其二”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峦溪谷映出清幽景色,景色清幽更显山峦溪谷幽深。
黄昏时分空中白云漂浮,绿水激荡起清脆的声音。
山斋的门户散发余彩,山窗凝结昨夜的清阴。
花草相互映照,树木与岩石好似在比高低。
在斋中独坐对着陈蕃榻,没有来客自可弹鸣琴。
在寂静幽深的山里,谁能理解与世无争之心。
注释
岩壑:山峦溪谷。
澄清:一作“清澄”。
涧户:指山斋门户。
陵临:高下相凌。谓相颉颃,比个你高我低。
陈榻:陈蕃榻。典出《后汉书·徐稺传》:后汉陈蕃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稺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无闷:没有苦恼。多形容遗世索居或致仕退休者的心情。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其二”鉴赏
赏析
这首诗深层写出岩壑的清与幽。时间集中为傍晚(前一首则为从早到晚)。暮色苍茫之间,白云映绿水,清音响幽谷,余霞散彩,宿阴遮窗。花、草、树、石相互萦绕,相互依凭。由此生发出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他独坐山斋,如东汉时期陈藩设榻款待徐孺子那般,殷勤地盼望薛道衡来此作客。但薛道衡不来,他只好鸣琴思客了。末尾二句,无穷感喟,大有非薛道衡便无人可以理解他的“无闷”(即与世无争)的情怀一般。
这组诗遣辞命句非常考究,对仗工细精巧,如“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等句,可分明看出受到南朝诗的影响,如谢灵运、王融、吴均等人的写景作品,不难看出杨素和他们的联系,当然,杨素的诗句也有空寂旷怀的意境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隋朝初年。杨素是隋代军事统帅,他的诗有一种朴质劲健的气质,已经开唐代风骨、声律兼备诗风之先声。《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便是体现他诗风的代表作。薛道衡在隋初曾任内史舍人,与杨素经常诗歌唱酬。薛道衡集中有《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诗》,即酬杨素此篇。
隋代·杨素的简介
![杨素](/data/file/sinfo/4eba7e611794aa19.jpg)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去世后谥曰景武。
...〔
► 杨素的诗(21篇)〕
隋代:
杨素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雲飛暮色,綠水激清音。
澗戶散馀彩,山窗凝宿陰。
花草共萦映,樹石相陵臨。
獨坐對陳榻,無客有鳴琴。
寂寂幽山裡,誰知無悶心。
明代:
杨守礼
寂寞边城道,春深不见花。
山头堆白雪,风里卷黄沙。
计拙心惟赤,愁长鬓已华。
晋云连塞草,回首各天涯。
寂寞邊城道,春深不見花。
山頭堆白雪,風裡卷黃沙。
計拙心惟赤,愁長鬓已華。
晉雲連塞草,回首各天涯。
唐代:
李洞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春日遲遲春草綠,野棠開盡飄香玉。
繡嶺宮前鶴發翁,猶唱開元太平曲。
唐代:
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鹫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扪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嚣。
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
宋代:
苏轼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湖上雨晴時,秋水半篙初沒。朱檻俯窺寒鑒,照衰顔華發。
醉中吹墜白綸巾,溪風漾流月。獨棹小舟歸去,任煙波飄兀。
清代:
王国维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我来此地闻天语。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絕頂無雲,昨宵有雨。我來此地聞天語。疏鐘暝直亂峰回,孤僧曉度寒溪去。
是處青山,前生俦侶。招邀盡入閑庭戶。朝朝含笑複含颦,人間相媚争如許。
唐代:
高适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驅馬薊門北,北風邊馬哀。
蒼茫遠山口,豁達胡天開。
五将已深入,前軍止半回。
誰憐不得意,長劍獨歸來。
唐代:
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攜。鳥向平蕪遠近,人随流水東西。
白雲千裡萬裡,明月前溪後溪。獨恨長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清代:
朱孝臧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干,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
春雲深宿虛壇,磬初殘,步繞松陰雙引出朱闌。
吹不斷,黃一線,是桑幹,又是夕陽無語下蒼山。
明代:
王世贞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家在五湖东。
歌起處,斜日半江紅。柔綠篙添梅子雨,淡黃衫耐藕絲風。家在五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