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ī xīn bì lì悉心毕力 | 悉心:尽心;毕力:尽力。竭尽智慧和力量。 | 汉·蔡邕《杨太尉碑铭》:“乃及伊公,克光前矩,悉心毕力,胤其祖武。” |
| jí zhì xié lì辑志协力 | 指同心合力。 | |
| shēn wēi lì báo身微力薄 | 谓地位低下,财力不足。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自惜身微力薄,不能拔之风尘,所以怜而与游。” |
| mín lì diāo bì民力雕弊 | 雕弊:困苦,衰败。社会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当武帝之时,赋役烦众,民力雕弊。” |
| shì jūn lì dí势均力敌 | 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 |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无他远略,又势均力敌,内难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图也。” |
| xié xīn lù lì协心戮力 |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 | 《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
| jīng lì chōng pèi精力充沛 | 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 李晓明《平原枪声》:“他精力充沛,两眼闪光。” |
| tóng xīn bì lì同心毕力 | 齐心尽力。 | 《东观汉记·任隗传》:“永元初,外戚秉权,朝臣畏悚,莫敢抗者,惟隗与袁安同心毕力,数犯颜谏。” |
| jiǎ lì yú rén假力于人 | 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 |
| shī xiàng bó tù,jiē yòng quán lì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 清·黄宗羲《<称心寺志>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
| shí yù yǒu lì实与有力 | 与:参与,在里面。确实在里边出了力。 |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他之所以能够安然离开西安,除西安事变的领导者张杨二将军之外,共产党的调停,实与有力。” |
| jì qióng lì jié计穷力竭 | 穷、竭: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乔道清计穷力竭,遂同二将驰入山岭。” |
| wéi lì shì shì唯力是视 | 唯:助词。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唯……是……”是古汉语的一种格式,有强调语意的作用。指在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能否达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量。后用来指依据自己的力量尽力而为。亦作“惟力是视”、“惟利是视”。 | |
| guǐ gōng shén lì鬼工神力 | 形容技艺精巧超群,非人力所及。 | 元·郝经《赵州石桥》诗:“鬼工神力古未有,地维欲绝不钩连。” |
| kāi zú mǎ lì开足马力 | 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尽最大的努力,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 | |
| wén zhì wǔ lì文治武力 | 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 | 西汉·戴圣《礼记·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 |
| shén chí lì kùn神驰力困 | 形容心神向往,情思昏沉。 | 明·汪道昆《沽水悲》:“可怜素手明于雪,只恐回身化作云,洛神既去,寡人神驰力困,我想那孤馆独眠怎捱到晓。” |
| fēng jīn duō lì丰筋多力 | 丰:丰满,丰实;筋: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多:多余。书法有筋骨,笔力雄健。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 宋·无名氏《宣和书谱》:“三国之初,字学缺然不讲,繇于是为一家法,而议者谓其丰筋多力,有云游雨骤之势。” |
| péng xīn hé lì朋心合力 | 朋:同。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杜乔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 |
| qióng xīn jù lì穷心剧力 | 穷:尽。尽心尽力。 | 宋·王令《答刘公著微之书》:“今夫穷心剧力,茫然日以雕刻为事,而不暇外顾者,其成何哉?” |
| jìn zhōng jié lì尽忠竭力 | 竭:尽。用尽气力,竭尽忠诚。 | 战国 楚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 |
| lì bù cóng yuàn力不从愿 | 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但是力量够不上。 | 《晋书·刘琨传》:“徒怀愤踊,力不从愿,惭怖征营,痛心疾首。” |
| yǒu qì méi lì有气没力 | 见“有气无力”。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七卷:“子春一心想着要那老者的银子,又怕他说谎,这两只脚虽则有气没力的,一步步荡到波斯馆来;一双眼却紧紧望那老者在也不在。” |
| lù lì yī xīn戮力一心 | 戮力:并力,合力。指齐心协力。 | 清 薛福成《筹洋刍议 边防》:“中国筹边之要,在中外上下戮力一心,精求自强之术而勉行之。” |
| jì qióng lì jí计穷力极 | 见“计穷力竭”。 | 明·冯梦龙《情史类略·东御史妓》:“妓曰:‘然则君将何往?’东谓:‘计穷力极,终还家,功名事终直之耳。’” |
| fèi lì láo xīn费力劳心 | 耗费气力和心思。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
| duó dé liàng lì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
| nǔ lì jiā cān努力加餐 | 努力多吃些饭。 | 《文选·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
| jīng pí lì jìn精疲力尽 | 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 |
| jié zhì jìn lì竭智尽力 | 用尽智慧和力量。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臣虽尽力竭智,死不复见于王矣。” |
| chuǎi shí duó lì揣时度力 | 揣度形势,估量自己的能力。 | 明 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书》:“不肖揣时度力,屡欲乞归。” |
| jì jìn lì qióng计尽力穷 | 穷:尽。计谋、力量都用尽了。 | 《周书 韦孝宽传》:“齐人历年赴救,丧败而反,内离外叛,计尽力穷。” |
| qún cè qún lì群策群力 | 策:计策;主意。群:集体;大家人。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 汉 扬雄《法言 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
| nián fù lì qiáng年富力强 | 年:年岁;富:多;年富:未来的年岁多;指年轻;力:精力。年纪轻;精力旺盛。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后生可畏” 宋 朱熹注:“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 |
| bǐ quán liàng lì比权量力 | 比:比较;量:估量。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 | 汉 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 jié jìn quán lì竭尽全力 | 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 《宋书 宗越传》:“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 |
| dān jīng jié lì殚精竭力 | 犹殚精毕力。 | 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而其叙致周折,语意神奇处,更千百年大匠国工,殚精竭力不能恍惚。” |
| quán jūn lì qí权均力齐 | 双方权势相当,不相上下。 |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不同心并力则不能自守,权均力齐又不相率,当推一人为将军,共全五郡,观世变动。” |
| xīn lì shuāi jié心力衰竭 | 也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心脏因疾病、过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至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喘息、水肿等。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啊?心力衰竭?’天星把妹妹抱上病床,他的胳膊在抖,嘴唇也在抖,妹妹的病把他吓傻了,“她还不满十八岁,怎么会……衰竭?” |
| huà bēi tòng wéi lì liàng化悲痛为力量 | 化:变。把内心的痛苦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 赵朴初《永难忘(自度曲)》:“闻号召,意深长:‘化悲痛为力量!’” |
| wú néng wéi lì无能为力 | 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 |
| lì qū jì qióng力屈计穷 | 屈:穷尽。力量智谋都已用完。 | 《纪闻·吴保安》:“吾今在厄,力屈计穷。” |
| jìn lì ér wéi尽力而为 | 尽:全部用出;为:做。用全部力量去做。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
| yī bì zhī lì一臂之力 | 臂:胳膊。比喻给一些力量不大的协助。 |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报?” |
| shén gōng miào lì神工妙力 | 工:技艺,功夫。指技艺极其高超,非人力所能为。 | 宋·李清臣《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譬如娲皇,神工妙力,炼石补天。” |
| bù yí yú lì不遗余力 | 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
| fèi lì láo shén费力劳神 | 耗费力量和精神。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若不肯投降,必当擒来,奉献兄长,亦不须用众头领张弓挟矢,费力劳神。” |
| jì qióng lì qū计穷力屈 | 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 南朝梁·元帝《驰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计穷力屈,反杀后主。” |
| fù jī zhī lì缚鸡之力 | 缚:捆、绑。捆绑一只鸡的力量。形容体力很弱。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 |
| xīn cháng lì ruò心长力弱 | 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 | 鲁迅《两地书》:“学校的一波未平,上海的一波又起,小鬼心长力弱,深感应付无方。” |
| gōng lì xī dí工力悉敌 |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的功夫、力量;不相上下。多指艺术方面的造诣不分高低。 |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 |
| lì ruǎn jīn má力软筋麻 | 也作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力气已经用尽。 | |
| shēn dān lì báo身单力薄 | 人少力量不大。 | 柯云路《衰与荣》:“嗳,年轻人,你们怎幺瞎挤?夏平站在后面护他,身单力薄,也护不住。” |
|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心有余而力不足 |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 zì bù liàng lì自不量力 | 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 |
| xīn cháng lì duǎn心长力短 | 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 | 茅盾《子夜》十六:“今天仲翁来招呼我们,实在我们心长力短,对不起极了!” |
| lì bù shèng rèn力不胜任 | 胜任:担当得起或承受得住。能力不够;难以担当任务。 | 《周易 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言不胜其任也。” |
| lì wǎn kuáng lán力挽狂澜 | 力:竭力;挽:挽回;狂澜:巨大的波浪。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比喻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 | 唐 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
| jié jiǎn lì xíng节俭力行 | 节俭:节省,节约;力行:努力去做。生活俭朴,以身作则。 |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
| lì suǒ néng jí力所能及 | 及:达到。自己的力量能达到。 | 唐 裴铏《传奇 韦自东》:“殿于宏壮,林泉甚佳,盖唐开元中万回师弟子之所建也;似驱役鬼工,非人力所能及。” |
| lì bù néng jí力不能及 | 力量达不到。 | 元 无名氏《武王伐纣平话》卷下:“一城百姓见城自摧破,自来搜捉纣王,纣王见兵势甚大,力不能及。” |
| liàng lì ér wéi量力而为 | 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 《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
| kǔ xué lì wén苦学力文 | 力:务。刻苦学习,努力著文。 | 《旧唐书·白居易传》:“蓦然为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苦学力文所致。” |
| dān jīng bì lì殚精毕力 | 殚、毕:尽。尽心竭力。 | 明·张居正《示季子懋修》:“甲辰下第,然后揣己力量,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 |
| kǒng wǔ yǒu lì孔武有力 | 形容人很有力气。 | 《诗经 郑风 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
| lì cù shì qióng力蹙势穷 | 蹙:局促;穷:尽。力量局促穷尽而不得伸展。 | 唐·柳宗元《答人求文章书》:“率皆纵诞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蹙势穷,吞志而没。” |
| fǎ lì wú biān法力无边 | 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 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三折:“小圣我法力无边,通天达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 |
| tóng xīn lù lì同心僇力 | 见“同心戮力”。 | 《明史·王直传》:“陛下宵衣旰食,征天下兵,与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灭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耻。” |
| liàng lì duó dé量力度德 |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
| cái kuì lì chù财匮力绌 | 指钱财缺乏,力量不足。 | 《明史 赵炳然传》:“浙罹兵燹久,又当宗宪汰侈后,财匮力绌。” |
| qí xīn lù lì齐心戮力 |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一》:“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 |
| wù běn lì sè务本力穑 | 本:农业;穑:收割谷物。指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 宋·苏轼《商鞅论》:“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 |
| bèi duō lì fēn备多力分 | 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 | |
| jìn zhì jié lì尽智竭力 | 智:智慧,聪明;竭:完。比喻用尽心思和力量。 | 春秋·齐·管仲《管子·君臣》:“群臣尽智竭力以没其上。” |
| chū lì bù tǎo hǎo出力不讨好 | 指白费功夫,没有取得成效,相反带来坏的影响。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61回:“不但出力不讨好,而且有性命之忧。” |
| xī xīn jié lì悉心竭力 | 悉心:尽心。竭尽智慧和力量。 | 宋·司马光《应诏言朝廷阙失》:“执政者亦悉心竭力以副陛下之欲,耻为碌碌守法循故事之臣。” |
| tóng xīn lù lì同心戮力 | 指齐心合力。 |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太后新摄政,政之巨细,多委陈蕃、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 |
| lì xué bù juàn力学不倦 | 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 《旧唐书 子繁传》:“以其警悟异常,泌之故人为宰相,左右援拯,后得累居郡守,而力学不倦。” |
| jìn xīn jìn lì尽心尽力 | 指费尽心力。 | 《晋书 王坦之传》:“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
| xī xīn lù lì悉心戮力 | 悉心:尽心。竭尽智慧和力量。 | 《晋书·武帝记》:“其内外众官,各悉心戮力,以康庶事。” |
| wǎng fèi xīn lì枉费心力 | 犹言枉费心机。 | 宋·朱熹《答甘道士书》:“所云筑室藏书,此亦恐枉费心力。” |
| qīng zhù quán lì倾注全力 | 倾注:把精神或力量集中到一个目标。把所有力量集中在一个目标。 |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以便等到时机一到,就倾注全力,大举反攻,收复失地。” |
| pí jīng jié lì疲精竭力 | 疲:疲倦;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 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非文公疲精竭力,更千百年终至漏晦。” |
| shēng sī lì jié声嘶力竭 | 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 《晚清文学钞 轰天雷》:“北山大哭,哭得声哑力竭,倒是嫂嫂劝住了。” |
| shì lì zhī jiāo势力之交 | 势:权势;交:交往。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指趋炎附势的朋友。 |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
| jīn pí lì jìn筋疲力尽 | 筋:筋骨;疲:疲劳;尽:完。形容非常劳累;力气已经用尽。也作“力尽筋疲”。 | 宋 司马光《道傍田家》:“筋疲力尽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
| lì zhēng shàng yóu力争上游 | 上游:江河的源头。努力争取处于上流源头。比喻努力争取先进。 | 清 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
| lì kùn jīn fá力困筋乏 | 困:劳倦;乏:疲乏。用尽了全力。 | 元·贾仲名《升仙梦》第三折:“如今容颜瘦,倒不如辛勤还家罢,我如今力困筋乏。” |
| lì bù néng zhī力不能支 | 力量不能支撑。表示事到危难时候;想要挽救、解决;但力量不够。 |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也。” |
| shì qióng lì cù势穷力蹙 | 同“势穷力屈”。 | 宋·李纲《与吕安老提刑书》:“招盗赋以官,出于不得已,今既两路有兵,势穷力蹙,不擒即降,似不须此。” |
| lì bù cóng xīn力不从心 | 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
| tōng lì hé zuò通力合作 |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联合。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盍彻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 |
| jīn pí lì bì筋疲力敝 |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劳累。 | 宋·司马光《道傍田家》诗:“筋疲力敝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
| bù yí yú lì不遗馀力 | 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 | 《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
| yòng xīn jié lì用心竭力 | 用尽心计和力量。 | 明·无名氏《破天阵》:“如今圣人招贤纳士,豁达大度,正用你股肱之臣,则要你用心竭力也。” |
| shēng lì jūn生力军 | 新投入作战的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比喻新投入的能起积极作用的人。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18回:“只道余万清一路是一枝生力军,就令他作前军。” |
| zì lì gēng shēng自力更生 |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 |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
| lì dān cái jié力殚财竭 | 殚:尽。力量和财物都已耗尽。 | 唐·白居易《止狱措刑》:“及秦之时,厚献以竭人财,远役以殚人力;力殚财竭,尽为完贼,群盗满山,赭衣塞路;故每岁断罪,数至十万。” |
| quán jūn lì dí权均力敌 | 见“权均力齐”。 | 宋·苏轼《代滕甫论西夏书》:“其有能以地与众降者,即以封之……不出一年必有权均力敌内自相疑者。” |
| yǐ lì fú rén以力服人 | 服:制服。用强力使人服从。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